文/牧遙
瀟灑的你,將心事化進塵緣中。孤獨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寵。——《你的樣子》
關於羅大佑,我想不用過多介紹。他棄醫從樂,書寫着歷史的樂章。他跟父母說:“醫學界差我一個不差,但音樂界卻需要我。”
我甚至都不知道應該如何評價他的偉大,因爲那是我遙不可及的詩篇。
一、羅大佑是時代的象徵,是青春的符號。
李宗盛說:“羅大佑是一個時代的標誌,他的音樂創造才能是無與倫比的,可以說他創造了臺灣音樂的一個歷史階段。他的創作內容都是對整個社會的一種描述。他是時代造就的英雄,敢於揭露社會的一些現象,他是真正的臺灣音樂界重量級人物。”
高曉松說:“講流行音樂寫作,只拿羅大佑一個人,基本上就可以講出流行樂寫作各種各樣的技巧。羅大佑在整個華語流行音樂上創造的高度,從內容到形式,就是從藝到術,都是無與倫比的。羅大佑像極一個古典文人,既能作出激昂的戰鬥檄文,充滿“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氣勢,又有不少“花褪殘紅青杏小”式的雅緻小品,將流行音樂作成了一種文化。”
伍佰說:“羅大佑太猛了,我聽了他的音樂,才發現這輩子,我不可能當羅大佑。”
我想說的是,羅大佑毫無疑問是敢於揭露社會現象的時代英雄、靈魂歌者,他是一位時代性的歌手,更是80後青春的符號。並且他的作品一直以來都是以“流行”之名,行“流傳”之實。羅大佑的作品,早就超越了音樂本身。
羅大估的經典作品數不勝數,對於那些熟知的經典已無需認證,我們去感受它的偉大即可。但對於那些不被人熟知的經典作品,我們有必要拿出來重新感受它的生命力。因爲它的偉大不是被歷史沉淪了,就是被我們遺忘了。
二、呼喚被遺忘了的佳作。
《天雨》便是被時間與人們遺忘的一首佳作,它整整被埋沒了26年。
《天雨》發行了1994年,收錄於專輯《戀曲2000》。
談到“戀曲”,很多人都知道羅大佑的《戀曲1990》,但其實“戀曲”是一個系列,包括了《戀曲1980》、《戀曲1990》、《戀曲2000》。所謂百年一個世紀,六年一闕戀曲。戀曲系列是羅大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的超級專輯,更是揭露現實生活的無奈與平凡人生的疾苦。
戀曲系列一直以來都有“政治”味道。導致每次審覈都很費勁,當年爲了通過審查,改歌詞是羅大佑的家常便飯。
我想當年的《天雨》也是如此,但《天雨》這首歌曲實在是被埋得太深太深了。百度搜索引擎裏都找不到多少相關信息,其它平臺更是少之又少,甚至連演唱會都極少唱到這首歌。弄得我一度懷疑,羅大佑是不是自己都忘了曾寫過這首有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隱晦歌了?
先來看看《天雨》的歌詞:
看看那天色的樣子它似乎已註定要身臨其境。看看那變色的風雲它變得像突然要大煞風景。聽聽那飄渺的暴雷在不遠的局勢裏苦苦待命。隱隱的覺悟了平凡的人生裏終究也難以安寧。稀稀疏疏的它終於也降臨如預料般中的無情。嘩啦啦啦啦的是翻雲覆雨使人們如大夢初醒。越來越看起來像一場未完的天災的浩劫本性。越來越難學習如何的全身而左右的躲個分明。天 雨天雨天雨天雨天,雨下個不停。天 雨天雨天雨天雨天,求天也不應。天 雨天雨天雨天雨天,雨天裏禍不單行。天 雨天雨天雨天雨天,奴性的報應。看看那天色的樣子我似乎已終於要身臨其境。看看那變色的風雲它變得像活然要下個甘霖。聽聽那飄渺的春雷在不遠的局勢裏苦苦待命。隱隱的覺悟了平凡的人生裏苦苦等待的安寧。稀稀疏疏的它終於也降臨了久已渴望的影形。嘩啦啦啦啦的是傾盆大雨它解脫了萬物生靈。轟隆隆聽起來像一首序曲它滋潤了我的本性。越來越禁不住問自己老天呀是否已雨過天晴。天 雨天雨天雨天雨天,雨下個不停。天 雨天雨天雨天雨天,老天的呼應。天 雨天雨天雨天雨天,浩劫終於放晴。天 雨天雨天雨天雨天,了結的宿命。左右的躲個分明,左右的躲個分明。老天呀雨過天晴。啊…………啊…………啊…………啊…………啊…………啊…………是否等雨過天晴,是否等雨過天晴。
再一起來聽聽這首經典的《天雨》吧,一起感受它的氣勢磅礴與排山倒海。
三、我所理解的《天雨》。
我猜想,《天雨》這首歌沒有被我們熟知的原因大概有四個:
1、影射當時的現實(政治)問題。
從《天雨》的第一節歌詞我們就能深切地感受到:一股強勁的颱風襲來,讓人忍不住跟着節奏吶喊起來。
“看看那變色的風雲它變得像突然要大煞風景。聽聽那飄渺的暴雷在不遠的局勢裏苦苦待命。隱隱的覺悟了平凡的人生裏終究也難以安寧。嘩啦啦啦啦的是翻雲覆雨使人們如大夢初醒。越來越看起來像一場未完的天災的浩劫本性。”
關於現實的這些問題,請自行感受或尋找相關資料。這裏概不談論。既然有明顯影射,就不太可能會得到商業推介,比如電視、廣播、雜誌、報紙等傳播途徑,《天雨》就沒有資格上了。其次,在公共場合極少可以唱這首歌,羅大佑也不例外。所以,傳播度窄了,傳唱度就低了,慢慢地就被公衆遺忘了。(當然,主要還是羅大佑有太多太多太多好作品,完全不差這一首。)
2、《戀曲2000》專輯裏有超級優秀的主打歌和副主打歌。
專輯同名的《戀曲2000》,這首詞曲都是滿分的佳作,是一首尋找答案,穿越時代的作品。主打歌太出衆,且對現實有着非凡的深沉意義。其次是副主打歌《東風》,這首以曲爲劍、以詞爲名的作品,簡直就是神作,彷彿身臨於氣勢磅礴,排山倒海的景象當中。在這兩首神作面前,所以,大家就容易忽視《天雨》的鋒芒。
3、非市場歌曲,主要是和獨特的一些人在溝通。
當年羅大佑在知乎提問過:“你最想聽羅大佑演唱會現場唱哪首歌?”歌迷的答案中有一首就是《天雨》。
羅大佑說:“看到答案很驚訝。因爲《天雨》這個歌絕對不是主流的,雖模式是主流的,但這首歌非市場,僅是和獨特的一些人在溝通。”他感慨,原來生命在冷門的角落也可以得到溝通。
4、這首歌不好唱,不好傳唱。
《天雨》歌詞運用了排比句,而且沒有過渡句。與《童年》的寫法如出一轍。
比如:《天雨》
看看那天色的樣子我似乎已終於要身臨其境。
看看那變色的風雲它變得像活然要下個甘霖。
比如:《童年》
總是要等到睡覺前才知道功課只做了一點點。
總是要等到考試後才知道該唸的書都沒有念。
再比如:《光陰的故事》
遙遠的路程昨日的夢以及遠去的笑聲。
再次的見面我們又歷經了多少的路程。
這也是羅大佑喜歡的寫法,如果羅大佑的歌詞是長排句,那麼90%都是在書寫現實,這是一種呼喊式寫法,同時,運用長排比句來寫詞是需要文學功底的,否則寫出來就是不倫不類。這也就說明羅大佑的文學修養有多高了,如今的那些音樂人遠達不到此境界。
《天雨》不單止詞的寫法比較另類,曲調上也很奇特,應用的是強弱旋律,也就是2/2拍。並且《天雨》是沒有間奏的!(我不懂專業音律,如果說錯,請糾正。)
因爲《天雨》是一強一弱的曲調,又沒有間奏,同時又是長排句,導致這首歌是比較難唱的。如果你要唱就必須要一氣呵成,容不得你休息多少秒,需要有足夠的氣和力,這對於普通大衆來說是很難做到的。
四、《天雨》滋潤我的本性:
《天雨》是一首搖滾歌曲,前奏很短,彷彿一開始就要把人帶入到他想要表達的那個世界裏。曲調很急促,有種要催促你前行的含義,彷彿在告訴聽者,面對現實,你不能停下腳步,必須一直往前走。
我們先來看副歌部分:
天 雨天雨天雨天雨天,雨下個不停。天 雨天雨天雨天雨天,求天也不應。天 雨天雨天雨天雨天,雨天裏禍不單行。天 雨天雨天雨天雨天,奴性的報應。————天 雨天雨天雨天雨天,雨下個不停。天 雨天雨天雨天雨天,老天的呼應。天 雨天雨天雨天雨天,浩劫終於放晴。天 雨天雨天雨天雨天,了結的宿命。
運用了堆積詞“雨天”,這也是羅大佑喜歡的手法,這代表着吶喊的聲音,因爲人性的吶喊都是重複的。比如當我們有危險時喊的“救命”。
而且《天雨》歌詞的藝術水準相當高,每一句都很押韻,並且每一句都運用形容詞來強烈顯現着現實的悲哀,每一句也都能解讀出對現實的不滿與時代的猙獰。
但《天雨》最後一段“啊……啊…...是否等雨過天晴,是否等雨過天晴。”這裏代表了生活的無奈,一邊要向現實妥協,一邊又在等待希望。這也是表示人們的矛盾心理,悲愴且痛苦。
寫到這裏,便讓我想到魯迅先生《故鄉》中的一段話:“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最後,用《天雨》中歌詞來爲《天雨》這首歌吶喊,呼喚它的生命,呼喚它的本性。
看看那天色的樣子,我似乎已終於要身臨其境。
看看那變色的風雲,它變得像活然要下個甘霖。
嘩啦啦啦啦的是傾盆大雨,它解脫了萬物生靈。
轟隆隆聽起來像一首序曲,它滋潤了我的本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