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蓬萊市旅遊局主辦、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承辦的“神遊蓬萊,醉美仙境--講好蓬萊故事”網絡徵文大賽一個月時間徵得800餘篇文章,經兩組專業評委認真評審,並經評委專家審定,獲獎名單最終出爐。其中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三名,三等獎四名,優秀獎九名,紀念獎三十名,人氣獎十二名。(另有參與獎80名,名單略,詳情見海岱文化作者微信羣)

  以下獲獎名單公示三日後生效,如有異議三日內與大賽組委會聯繫,電話:15866778763

  請獲獎作者在10日內將姓名、身份證號、銀行賬號、聯繫電話和通訊地址等個人信息發到[email protected],發送時請註明獲獎文章和所獲獎項。

  一等獎:(獎金3000元)

  張華亭:《戚繼光,蓬萊的傳奇》

  二等獎:(獎金1500元)

  沈奕君:《神仙境地蓬萊閣》

  亓    玉:《憶往》

  何乃華:《蓬萊“四境”》

  三等獎:(獎金500元)

  景    學:《八仙渡的花籃子》

  潘相成:《蓬萊繁花,用纖細碰了碰黃昏的故鄉 》

  張新玲:《母親的心願》

  員曉琦:《在蓬萊》

  優秀獎:(獎金100元+100元的蓬萊禮品)

  尹君麗:《風雨戚府行》

  姜    鴻:《紅塵一夢,魅力蓬萊》

  王曉家:《蓬萊閣呂祖殿的聯想》

  孫    越:《傳奇登州》

  楊傳信:《蓬萊,一場夢境中的豔遇》

  郭光明:《冬季來蓬萊看水城》

  董士君:《溫情蓬萊》

  陸    承:《大夢蓬萊,仙界賜予人間的一塊美玉》

  臧    友:《小仙醉遊蓬萊》

  紀念獎:(價值100元的蓬萊禮品)

  曹佳音:《蓬萊,紋在海風之上的傳奇》

  祝寶玉:《在蓬萊,真實逐漸模糊虛擬逐漸清晰》

  吳基軍:《一座山、一座閣、一座城》

  金罌粟:《身在蓬萊即是仙》

  馮金彥:《蓬萊讀石》

  鑠    城:《若有天堂,就在蓬萊》

  溫勇智:《蓬萊記》

  夏弦月:《夢一般的蓬萊》

  王利軍:《田橫山,歲月寫在蓬萊的齊王本紀》

  王新宇:《剪一段時光,與你相遇》

  徐玉霞:《人在蓬萊》

  李    宏:《煙雨蓬萊閣》

  李怡然:《蓬萊的海美得有時序》

  柏傳雪:《醉蓬萊》

  郭    靜:《蓬萊。海市。仙境。人間》

  胡秀紅:《在蓬萊邂逅最美海市蜃樓》

  李    玲:《高山流水韻依依》

  冉令香:《凝望,那雙穿越時空的眼睛》

  吳瑞芳:《蓬萊閣,我不變的守候》

  郭煥麗:《神祕的仙海》

  王德新:《蓬萊閒趣》

  劉連勝:《繾綣情愫在蓬萊》

  高    薇:《一個人和一座城》

  胡文超:《暫別人間--那清境的源》

  李星逸:《八仙寓言》

  李有明:《蓬萊:與你一起擁抱這片海》

  龔繼嶽:《一個人與一個地方的五日》

  張華兆:《蓬萊蓬萊》

  孫葆元:《矚望歷史上的帆影》

  王義寶:《在蓬萊,我邂逅神仙》

  人氣獎:(價值300元的蓬萊禮品)

  張    程:《夢幻之海--蓬萊》

  高以洲:《蓬萊仙閣記》

  王秀東:《人間天上大美蓬萊》

  徐玉霞:《人在蓬萊》

  張    健:《此情綿綿長無期》

  高    薇:《一個人和一座城》

  楊傳信:《蓬萊,一場夢境中的豔遇》

  何乃華:《蓬萊“四境”》

  張之文:《蓬萊,蓬萊,我來了》

  潘相成:《蓬萊繁花,用纖細碰了碰黃昏的故鄉》

  高廣永:《五律 登蓬萊四首》

  雷   婉:《蓬萊》

  (注:人氣獎各取微信公衆號和大衆網投票前六名,由原定六名擴增爲十二名,同時獲兩類獎項者取獎金或獎品價值高的進行發放)

       參賽者多,地域範圍廣

首屆“講好蓬萊故事”催生蓬萊旅遊打卡新座標

由蓬萊市旅遊局主辦、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承辦的“神遊蓬萊,醉美仙境--講好蓬萊故事”形象推廣活動於2018年9月14日正式啓動,旨在深入挖掘和發揮蓬萊旅遊文化資源優勢,豐富旅遊元素,以富有時代感、國際化的語態,向全省、全國乃至世界推介蓬萊,全力推動蓬萊全域旅遊的發展,活動包括名家採風和網絡有獎徵文兩部分,其中的網絡有獎徵文引發了全國各地的投稿熱潮,來自黑龍江大興安嶺、江西吉安、新疆烏魯木齊等天南海北的廣大作者踊躍參賽,真可謂是千里寄文思,筆尖傳情意,作者們通過美文向蓬萊表達出了自己的喜悅情懷。

截止到10月26日大賽徵稿結束,本次大賽迎來豐收季,共收到稿件800餘篇,超出活動預期。參賽人員跨越了年齡、職業和地域,既有多次去過蓬萊的老朋友,又有首次觀光蓬萊的新朋友;既有人在異鄉的蓬萊人的思鄉之作,也有蓬萊當地作者對家鄉的讚美;有來自“講好山東故事”大賽的老作者和專業作家,也有嚮往詩和遠方的文學愛好者,獲獎人員中甚至還有一位祖籍蓬萊的六年級小學生。名家的筆力老道韻味雋永,文壇新荷的文字令人欣喜驚豔,他們用生動的文學語言,裝點蓬萊仙境的秀美風光,描繪蓬萊文化的卓越內涵,將蓬萊悠久的歷史文化、好客的人文風情、美麗的生態環境一一展示,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參賽作品整體質量較高,作品內容和形式豐富多元,詩文爭相輝映,展示了文字與文學獨特的氣質和魅力。

“講好蓬萊故事”成推廣蓬萊旅遊的文化品牌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故事是人類的堡壘。“神遊蓬萊,醉美仙境”--講好蓬萊故事形象推廣活動,講蓬萊故事,講好蓬萊故事,講蓬萊好故事,也成功發動了全社會傳承文化根脈的熱情,以文學作品的形式爲蓬萊旅遊資源注入新鮮的文化血液,以文學的表現形式推介蓬萊,將蓬萊文化推向全國,影響世界。

名家助陣,“八仙”過海,點睛蓬萊

9月14日至16日,“神遊蓬萊,醉美仙境”--講好蓬萊故事形象推廣活動的名家採風環節圓滿舉行,魯迅文學獎等多個大獎得主潘向黎、《牟氏莊園》等影視作品作者衣向東、《潛伏》原著作者龍一、《山楂樹之戀》編劇肖克凡等八位著作等身的實力派文壇大咖齊聚蓬萊,先後走進蓬萊閣風景區、古船博物館、三仙山風景區、戚繼光故里、和聖馬場以及君頂酒莊、國賓酒莊,並舉辦了蓬萊旅遊文化研討會。在此期間,名家採風團沉醉在蓬萊深厚的歷史沉澱、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精神所交融一體的旅遊文化中,感受蓬萊充滿神祕且浪漫的色彩氣息,尋找和聆聽蓬萊的仙境故事。同時,名家採風團也在”講好蓬萊故事“旅遊文化研討會中針對蓬萊旅遊文化發展格局、旅遊消費點、旅遊商品服務等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採風歸來不到兩週時間,衣向東、潘向黎、肖克凡、龍一、丁建元、王開嶺、陳原、陳忠等文壇“八仙”先後成稿9篇,篇篇驚豔,廣受讀者熱捧。“名家就是名家,對大美蓬萊選題迥異,立意高遠,有的寫景,有的狀物,還有的寫史,更多是蓬萊厚重地域文化的挖掘和禮讚”。網友杜佳輝在留言中稱讚道。本次名家採風活動,對提高蓬萊的知名度,深入挖掘蓬萊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打造山東乃至中國文化旅遊新地標,具有重要意義。

魯獎、老舍文學獎、《牟氏莊園》等影視作品作者衣向東在《戚將軍安息》中感喟:山東自古出名將,最是蓬萊戚繼光。文化旅遊四要素“人物、價值觀、儀式、符號”,一個景區中,人物是最重要的,有了他,就有了價值觀,有了靈魂。“封侯非我願,但願波海平”,重器在手,方能風平浪靜,讀來振聾發聵,發人深省,催人奮進。

魯獎、莊重文文學獎、冰心散文獎等多項大獎得主潘向黎以女性的視角寫成《蓬萊遇仙記》,從楊貴妃寫到李商隱,讓人感受到歷史上蓬萊仙境的無窮魅力,而一身仙氣的蘇東坡心繫民生,關心老百姓的油鹽醬醋,貼近人間煙火,讓讀者看到一個有爲、敢爲朝廷官員的“三觀”。

熱劇《潛伏》作者、著名作家龍一的《我與八仙的故事》視角獨特,從八仙回憶起難忘的童年歲月,是八仙神奇的“法器”,造就了一個少年奇思妙想,成就一個會講故事的作家,進而啓發人們“教化世道人心”。讀來令人莞爾、深思。

天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山楂樹之戀》編劇肖克凡《蓬萊瑣記》“我向往人間仙境,更愛人間蓬萊”,蓬萊仙境引發作者童年回憶,導遊訴說的關於戚繼光英雄背後的煙火日子,更讓作者首肯。仙境固然好,人間的蓬萊更美。

百花文學獎得主、央視一套《看見》節目主編王開嶺在《在蓬萊,想一想神仙》中,以看似俏皮實則犀利的語言道出了仙、神的區別,謳歌了人們隨着自信的提高,對自由、快樂的追求,對“活法”選擇,對“自由”的領悟和對“靈魂”照料。

山東省散文學會會長、山東友誼出版社原總編,齊魯文學獎散文一等獎得主丁建元《水城記》則越過蓬萊閣,俯視水城,穿越歷史,回到那戰火連天的歲月。英雄隨着時代變遷會更加英雄,即使那些被冠以“軍閥”的歷史人物。英雄是蓬萊的基因,也是民族的脊樑。蓬萊的英雄氣,感動了作者,也震撼了讀者。

中國作協會員、十月文學獎得主陳原的文章《在蓬萊海邊》則獨闢蹊徑,站在大海邊,直面無邊的大海,回望蓬萊美麗的小城,發出人類慾望之海的感嘆,對海的恐懼,使自己的力量更加強大。富有哲理的詩意語言讀來雋永,發人深思。

山東省作協會員、第二屆“孫犁文學獎”優秀獎、第二屆中國徐霞客遊記文學獎得主陳忠一人寫就兩篇美文《丹崖山上有座千年蘇公祠》、《在三仙山,尋一盞藏在心中的佛燈》,前者從“五日登州府,千年蘇公祠”傳奇佳話入筆,再現了千年前蘇東坡上任蓬萊5天內心繫民生疾苦,不顧自身囧境上書皇帝,爲民謀利的赤誠之心,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後者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寫了玉佛寺的沉靜之美,表達了詩人追求身心獲得休憩和安寧的願望。

一樣的文字,不一樣的感覺。八位名家視角各異,筆法有別,讓我們感受到一個立體多面的大美蓬萊。有淺吟,有輕酌,有龍嘯,有大風,有明月,有煙火。

蓬萊的那股仙氣兒,接着地氣,揚着正氣,迎來人氣……追隨八仙去遠足,跟着文字去旅行,有意義,有意思。

“神仙文化”成創作熱點

蓬萊是東方神仙神話的發源地,被譽爲“東方神仙文化之都”。從“三神山”傳說、徐福東渡、秦始皇巡幸,到道教的創立、興盛,八仙過海的神奇傳說,“神仙文化”在蓬萊長盛不衰,正因爲有了神仙文化的深厚積澱,蓬萊纔有了“人間仙境”的美譽。

此次來稿作者們緊緊抓住蓬萊“神仙文化”這一關鍵點,進行講述和創作。譬如《蓬萊八仙傳說》一文,將“鍾離點石把扇搖”“ 拐李先生得道高”“ 洞賓背劍青風客”“果老騎驢走趙橋”“ 仙姑敬奉長生酒”“ 採和瑤池品玉簫”“湘子花籃獻盤桃”“國舅手執雲揚板”等多個故事一一敘述,生動鮮活,趣味橫生。蓬萊的海市蜃樓超塵出世,高閣凌空,氣勢撼人,令人神往,徵文《踏莎行》就是這樣一篇詩歌,行文優美,語句精煉,表現了蓬萊仙閣雲無邊際、海波峯湧的壯麗美景和虛實相濟、仙凡並存的神奇幻境。讓人讀來神思飛越,浮想聯翩,恍惚間似進入夢幻世界。

除以“神仙文化”爲主線外,作者們還從“蓬萊名人”“蓬萊觀光旅遊、出差、打工”“謳歌蓬萊勝景”“追憶故鄉童年”“生活觸動”等多條創作主線出發,創作出了《八仙渡的花籃子》《蓬萊仙閣記》《蓬萊勝景頌》《蓬萊,一場夢境中的豔遇》《人在蓬萊》《遊千年古閣 覓紫藤花香》《面朝大海》等多篇美文。蓬萊的當地美食也令很多作者沉醉,如《真想常住蓬萊》一文中,就寫到了風味獨特的蓬萊小面,令人讀後垂涎不已。

傾力打造蓬萊文化旅遊4.0版

近幾年,中國旅遊從觀光遊、休閒遊覽,度假遊,目前已經發展到深度的文化旅遊4.0版階段。2017年10月發佈的《中國文化旅遊發展報告2017》中指出,隨着大衆旅遊的興起以及全域旅遊的大力推進,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的支撐持續增強,尤其是以文化旅遊爲代表的新型業態迅速崛起。

一直以來,蓬萊市因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優美的自然風光吸引了無數旅遊者。在新時代,深入挖掘蓬萊的旅遊文化資源、用新形式講好蓬萊故事,成爲蓬萊推動全域旅遊向前發展的一個有效方式。

蓬萊市擁有大量的歷史文化資源,臨海而居的區位優勢也讓海洋文化在這裏得以發展、興盛,“秦始皇東渡”、“八仙過海”等神話傳說更是爲這裏增添了神祕的氣息,是一處“走了還想再來、來了不想走”的遊覽度假勝地。

“講好蓬萊故事、傳播蓬萊聲音”,向全省、全國乃至世界推介蓬萊,全力推動蓬萊全域旅遊的發展。對此,蓬萊市旅遊局局長王麗麗表示,今年蓬萊遊客量雖然在增長,但離預期還有一段距離,因此我們必須以文化爲依託,吸引更多人瞭解蓬萊、感知蓬萊。未來蓬萊市還將重點打造夜間遊覽項目,讓更多遊客“住”下來;以及大力發展“神仙文化”,形成蓬萊的“仙境”。

文化旅遊概括起來,有四個要素:價值觀、人物、儀式、符號,缺一不可。我們欣喜地看到,在衆多高質量的來稿中,人們拋棄原來的走馬觀花,一般性寫景狀物,而是深入到景區的人物乃至其思維、行爲和靈魂的追尋、拷問或者膜拜中。這不僅僅高水平文學作品的應有之義,也是蓬萊打造文化旅遊4,0版的核心要義,要用文化旅遊的四要素“價值觀、人物、儀式、符號”來改造傳統旅遊六要素“喫、住、行、遊、娛、購”實現蓬萊旅遊業供給側改革、新舊動能轉換,讓遊客在各個環節體驗到蓬萊文化之旅的魅力所在。

過去皆爲序章,講好蓬萊故事期待精彩續集

到過蓬萊的人,大都有這種感覺:來了,就不想走;走了,還想再來。在文學這條道路上,何嘗不是如此?欲罷不能,欲說還休。詩和遠方總在前方招手,其中的甘苦,只有躬行者才能體會。

本次“講好蓬萊故事”徵文大賽即將落下帷幕,獲獎者和普通參賽者都應該贏得掌聲和致敬,正是全體參賽者的質樸厚重才托起了大賽的金字塔尖。恭喜獲獎者,也期待這次沒有被大獎砸中的作者下次用重磅稿件砸暈大獎。不是嗎,一切纔剛剛開始,前面的路上依然佈滿鮮花和荊棘,但值得探索,也應該執着前行。

你走的每一步,都是人生最美的風景。“講好蓬萊故事”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期待與你繼續同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