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消防站能贴身保护

社区来了新“保镖”

海口已有多个社区投入使用

解决城中村“最后一公里”消防难题

府城社区微型消防站建在居民楼之间。

消防工作事关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如今随着消防技术进步,人们消防安全意识逐步增强,消防设备进入社区和商场等场所日益普及,社会消防安全能力也得到强化。在11月6日举行的全省消防安全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上,多个小、微型消防站进行揭牌仪式并正式投入使用。什么是小、微型消防站,它们的建成给社区消防带来什么意义和作用?一起来了解下。

南国都市报记者王康景、林师堂文/图

何为微型消防站?

建在居民楼之间,消防器材基本齐全

小、微型消防站是“缩小版”消防工作站,它配备了基本的消防器材,并配有专人值班,为辖区内随时可能发生的火情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的准备。

13日,记者在海口白龙街道小型消防站内看到,该站配有防毒面具、消防服、消防引水管和灭火器等器材,还配备了破拆器和切割机等,该站有10位消防人员,均经过专业培训,并有消防摩托。“除了大型消防车和喷水枪,基本的消防器材我们都配备了。”该站队长林明天说。

在府城街道府城社区,记者看到,该社区管辖的金花村内设有3个微型消防站,这是比小型消防站还小的消防单位,配备2名消防员,有消防摩托、灭火器、消防服装和引水管等基本器材。

“我们社区计划要建成5个微型消防站,覆盖整个金花村。”府城社区消防工作站负责人李红莲介绍,这些微型消防站建在居民楼之间,一旦发生火情,基本可以做到3分钟内到场救火。

据了解,小微型消防站可以有效解决城中村等消防困难地带“最后一公里”的救火问题。

城中村消防现状如何?

巷道窄小难行,消防通道堵塞

消防基础设施薄弱、居民消防意识淡薄,巷道太窄、私拉电线、乱堆杂物和妨碍消防通道……不少城中村消防安全令人心忧。

在海口美兰区大英路大英村内,狭窄的大英南横巷巷道是一条土路,仅能容三四个人并排通过。在走访中记者发现,村中消防通道被堵塞占用的情况较为常见。记者随机走入8栋民房,没有见到一个灭火器,而一栋3至4层高的民房,最多时可以同时居住近20人,一旦发生火灾,人员逃生自救将很困难。走访中,记者询问了部分居民,发现普遍存在消防安全知识匮乏、消防意识淡薄等现象。

14日下午,记者来到大英街鑫源综合楼前的“一线天”小巷,这里巷道狭窄,距离头顶不到3米的空中布满电线网。

此外一些老旧及三无小区也存在消防隐患。杨先生住在海口火柴厂宿舍,他表示小区里的消防通道几乎被堵得水泄不通。“我们小区是老小区,没有地下车库,地面车位不够,很多人晚上回来没有地方停车,就将车子停在消防通道。”杨先生说,其实几年前小区就因为消防通道被堵,消防车进不来而引发过矛盾。

“停在里面的车想出来都得叫上好几个车主下来挪车。要是真的有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小区业主对此表示担忧。

微型消防站有何优势?

快速控制火情,日常巡查宣传

2018年3月3日下午3时许,海口白龙北路椰园二里一处瓦房着火,着火点位处城中村,道路相对狭窄,海口美兰白龙街道小型消防站接到警情后迅速出动2辆消防摩托和10位消防人员,运用5个灭火器对明火进行扑救和控制,直到白龙消防中队赶到利用水枪对明火进行全部扑灭,有效协助控制火势。

海口美兰白龙街道小型消防站队长林明天介绍,该站从成立以来,已经多次处置城中村等区域的火灾险情。

海口府城社区微型消防站还充分发挥“贴近民众”的优势,加强日常消防安全巡查工作,以发放消防宣传资料、要求居民进行消防整改等多种方式提升社区消防水平。走访中,记者看到,消防站人员成功劝动多位群租楼房东设置专门的电动车停放和充电区域,并安装消防门进行隔离,同时配备干粉灭火器和喷淋灭火水管等。

海口秀英书场村的小型消防站消防员林应超表示,该站自今年2月份成立以来,在巡查中发现书场村群租楼和居民楼普遍存在私拉电线的情况,还有的居民在楼梯堆放杂物,已要求相关人员及时整改。

“我们还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参与消防培训,让大家积极融入社区消防。”府城社区消防工作站的李红莲说。“我们按照消防站的要求安装了防火门,将楼道和电动车充电间隔开,也配了灭火器,这样肯定比以前安全多了。”金花村一群租楼的房东肖女士说。不少村民表示,身边多了消防站,让人感觉更安心。

提醒

这些消防知识需牢记

生活中的火灾隐患可谓不少,海口美兰白龙街道小型消防站队长林明天提醒,基本的消防知识需牢记,遇到险情莫慌张。

1.家中要配备简易的消防器材以防万一,比如基本的干粉灭火器,有条件的可以配备防毒面具。

2.长期没人住或者人离开家时,要检查保证电、火(煤气)等已经关闭。

3.进门如闻到煤气味,切勿开灯,也不要点打火机和开煤气灶等,要尽快打开门窗通风。

4.炒菜等油锅起火不要用水喷,而应该用湿的毛巾或衣服等盖住锅,隔绝氧气后就可以灭火。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