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消防站能貼身保護

社區來了新“保鏢”

海口已有多個社區投入使用

解決城中村“最後一公里”消防難題

府城社區微型消防站建在居民樓之間。

消防工作事關民衆生命財產安全,如今隨着消防技術進步,人們消防安全意識逐步增強,消防設備進入社區和商場等場所日益普及,社會消防安全能力也得到強化。在11月6日舉行的全省消防安全宣傳月活動啓動儀式上,多個小、微型消防站進行揭牌儀式並正式投入使用。什麼是小、微型消防站,它們的建成給社區消防帶來什麼意義和作用?一起來了解下。

南國都市報記者王康景、林師堂文/圖

何爲微型消防站?

建在居民樓之間,消防器材基本齊全

小、微型消防站是“縮小版”消防工作站,它配備了基本的消防器材,並配有專人值班,爲轄區內隨時可能發生的火情做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的準備。

13日,記者在海口白龍街道小型消防站內看到,該站配有防毒面具、消防服、消防引水管和滅火器等器材,還配備了破拆器和切割機等,該站有10位消防人員,均經過專業培訓,並有消防摩托。“除了大型消防車和噴水槍,基本的消防器材我們都配備了。”該站隊長林明天說。

在府城街道府城社區,記者看到,該社區管轄的金花村內設有3個微型消防站,這是比小型消防站還小的消防單位,配備2名消防員,有消防摩托、滅火器、消防服裝和引水管等基本器材。

“我們社區計劃要建成5個微型消防站,覆蓋整個金花村。”府城社區消防工作站負責人李紅蓮介紹,這些微型消防站建在居民樓之間,一旦發生火情,基本可以做到3分鐘內到場救火。

據瞭解,小微型消防站可以有效解決城中村等消防困難地帶“最後一公里”的救火問題。

城中村消防現狀如何?

巷道窄小難行,消防通道堵塞

消防基礎設施薄弱、居民消防意識淡薄,巷道太窄、私拉電線、亂堆雜物和妨礙消防通道……不少城中村消防安全令人心憂。

在海口美蘭區大英路大英村內,狹窄的大英南橫巷巷道是一條土路,僅能容三四個人並排通過。在走訪中記者發現,村中消防通道被堵塞佔用的情況較爲常見。記者隨機走入8棟民房,沒有見到一個滅火器,而一棟3至4層高的民房,最多時可以同時居住近20人,一旦發生火災,人員逃生自救將很困難。走訪中,記者詢問了部分居民,發現普遍存在消防安全知識匱乏、消防意識淡薄等現象。

14日下午,記者來到大英街鑫源綜合樓前的“一線天”小巷,這裏巷道狹窄,距離頭頂不到3米的空中佈滿電線網。

此外一些老舊及三無小區也存在消防隱患。楊先生住在海口火柴廠宿舍,他表示小區裏的消防通道幾乎被堵得水泄不通。“我們小區是老小區,沒有地下車庫,地面車位不夠,很多人晚上回來沒有地方停車,就將車子停在消防通道。”楊先生說,其實幾年前小區就因爲消防通道被堵,消防車進不來而引發過矛盾。

“停在裏面的車想出來都得叫上好幾個車主下來挪車。要是真的有火災後果不堪設想。”小區業主對此表示擔憂。

微型消防站有何優勢?

快速控制火情,日常巡查宣傳

2018年3月3日下午3時許,海口白龍北路椰園二里一處瓦房着火,着火點位處城中村,道路相對狹窄,海口美蘭白龍街道小型消防站接到警情後迅速出動2輛消防摩托和10位消防人員,運用5個滅火器對明火進行撲救和控制,直到白龍消防中隊趕到利用水槍對明火進行全部撲滅,有效協助控制火勢。

海口美蘭白龍街道小型消防站隊長林明天介紹,該站從成立以來,已經多次處置城中村等區域的火災險情。

海口府城社區微型消防站還充分發揮“貼近民衆”的優勢,加強日常消防安全巡查工作,以發放消防宣傳資料、要求居民進行消防整改等多種方式提升社區消防水平。走訪中,記者看到,消防站人員成功勸動多位羣租樓房東設置專門的電動車停放和充電區域,並安裝消防門進行隔離,同時配備乾粉滅火器和噴淋滅火水管等。

海口秀英書場村的小型消防站消防員林應超表示,該站自今年2月份成立以來,在巡查中發現書場村羣租樓和居民樓普遍存在私拉電線的情況,還有的居民在樓梯堆放雜物,已要求相關人員及時整改。

“我們還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參與消防培訓,讓大家積極融入社區消防。”府城社區消防工作站的李紅蓮說。“我們按照消防站的要求安裝了防火門,將樓道和電動車充電間隔開,也配了滅火器,這樣肯定比以前安全多了。”金花村一羣租樓的房東肖女士說。不少村民表示,身邊多了消防站,讓人感覺更安心。

提醒

這些消防知識需牢記

生活中的火災隱患可謂不少,海口美蘭白龍街道小型消防站隊長林明天提醒,基本的消防知識需牢記,遇到險情莫慌張。

1.家中要配備簡易的消防器材以防萬一,比如基本的乾粉滅火器,有條件的可以配備防毒面具。

2.長期沒人住或者人離開家時,要檢查保證電、火(煤氣)等已經關閉。

3.進門如聞到煤氣味,切勿開燈,也不要點打火機和開煤氣竈等,要儘快打開門窗通風。

4.炒菜等油鍋起火不要用水噴,而應該用溼的毛巾或衣服等蓋住鍋,隔絕氧氣後就可以滅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