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北仅有的支援东北部队,也多为中央军组成,和傅没什么关系,共约11万人。况且由于国民党军占据了北方绝大多数的城市,都需要大量兵力镇守,看似傅有60余万人,规模庞大,其实华北也无力抽调更多兵力去东北。

48年9月,国民党部队在本战区内只有50余万人,辽沈战役一触即发,情况十分危险。而此时傅作义手握60万暴兵,驻守华北,是完全可以驰援的范围,为何傅家军却没有尽力解救当时东北国军的危局呢?

首先,国军根本就不是结构紧密的组织,不能像解放军那样多个方面军(数十万至百万规模)配合、协调得很好。国军内部有很多派系,华北也不例外。傅家军20余万人,用来限制他们的华北中央军却超过30万,这在我军方面绝对不会出现,简直就是滑稽的局面。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从来没有成建制地消灭过解放军一个师以上的部队,其内部原因非常明显。

48年东北开打前,华东区域的中央系部队被虎视南京华野、中野部队拖住了;当时能驰援东北的只有华北的傅作义部队。傅为了保存自己绥系的实力,并不愿意出关和东野为敌。其实傅作战方面是好手,战略谋划还是有些短视,东北一丢,华北还有安生日子?傅以偷袭石家庄为名拖延了时机,当然,客观上说华北野战军30万兵力也使其不能下定决心。除少量云南部队外,东北的五十万国军都是蒋的嫡系,但其中的官员也有不少卫立煌派系的,可见中央军内部也不团结。南京最后又派了杜聿明前往东北,成立了两个司令部,加重了东北的内部分歧。50万人内部尚且如此,难以互为依托,更不用指望外部的傅系部队了。

其次,经过1946-1947年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相继失败之后,国民党在兵力上的优势已经不大了,全国范围仅仅比我军多几十万人,可以说大不如前。况且由于国民党军占据了北方绝大多数的城市,都需要大量兵力镇守,看似傅有60余万人,规模庞大,其实华北也无力抽调更多兵力去东北。地方军阀傅系和中央军的派系斗争,也导致政令、军令不畅,傅在华北自己搞倒了陈继承,更不用说救北边的卫立煌了。华北仅有的支援东北部队,也多为中央军组成,和傅没什么关系,共约11万人。但是这点兵力对于扭转战局而言实在太微薄了。

不要说辽沈战役,在解放战争初期,如果国民党多派些兵,完全可以抢占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东北,可就是派不出来。因为每占领一城一地就要分兵守备,最后机动兵力不足。而解放军的战法是大兵团大迂回的运动战,大多数兵力都是机动部队、野战部队,根本不在乎手里有没有城有没有地,毫无守城守地的压力与负担,所以才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对国军各集团进行逐个击破。

辽沈战役攻克锦州时,国军从东西两个方向试图支援前线,其中西边的兵团就是从华北剿总派出的,可是被解放军在塔山挡住了,如果塔山防线被国军突破,辽沈战役的结果也将因此改变。但11万打8万,敌人其实并无绝对优势,傅作义连一个自己的兵都没派出,只是没有阻拦南京调动华北的中央系而已。最后一点,跨区域调动数十万军队,也不是说派就能派,而是需要时间和组织,以及强大的运输能力,这些因素国军并不完全具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