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以“戲韻中華·劇薈川沙”爲主題的“川沙之夜”戲曲晚會11月13日在上海浦東大通音樂谷舉行。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劇協的代表、中國戲曲教育聯盟單位的代表,以及國際劇協代表參加了當晚的活動。

  據悉,此次“川沙之夜”星光璀璨,來自全國各地的17個劇種曲種近百名藝術家將爲大家帶來精彩的表演,其中包括了23位文華表演獎得主、39位梅花獎演員,還有白玉蘭戲劇表演獎得主39人、曲藝最高獎牡丹獎得主3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6位。他們將最頂尖的戲曲藝術帶到了川沙百姓“家門口”,讓戲曲這一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反哺人民,回到“孃家”。

  爲承擔起發源地的使命,扛起傳承和發展傳統戲曲文化的大旗,晚會現場由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宣讀《川沙倡議》,向全社會發出呼籲,希望各界加強對戲曲的關注,爲戲曲的傳承、發展和振興創造良好環境。

  川沙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這片土地孕育了宋慶齡、黃炎培、黃自等近百位在中國近現代史上舉足輕重的名人名家。他們爲川沙帶來了傳統與現代兼具的獨特氣質。“川沙之夜”戲曲主題晚會上,評彈名家周紅和來自喀麥隆的女孩諾貝拉共同演繹的《靜夜思》,也印證了川沙“中西交融”的特質。

  立足當下,放眼長遠。此次晚會的重頭戲——長三角戲劇聯盟項目基地也正式揭牌。這一項目是文化領域踐行“長三角更高水平一體化”的一大探索,也是川沙進一步體現“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戲曲基因的實際舉措。

  川劇《春天的故事》、新編現實題材淮劇《浦東人家》和越劇《這裏是川沙》等作品真實呈現了改革開放在上海、浦東、川沙的進程。值得一提的是,參與越劇《這裏是川沙》演出的有川沙當地學校的孩子們,他們的表演也展示了川沙積極踐行“戲曲進校園”品牌活動的成果。

  (經濟日報 作者:李治國 責編:丁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