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此時的滿蒙貴族早已腐朽不堪,無力保衛自己的利益卻還不願同漢族官僚士紳分享權力,漢族官僚被排擠,立憲派的願望得不到,又多了一大批利益被剝奪者,唯獨捍衛了滿洲貴族的利益,面對中國這種極其複雜的環境,皇族內閣才應運而生。明末的崇禎皇上不是不行新政,爲了挽救大明江山,他也做了不少的事兒,其中的一件,就是裁撤各省驛站。

1900年,慈禧縱容義和團導致京城“人頭滾滾,屍積如丘”的慘狀,確實是其一生“罪不容誅”的證據之一。用義和團來排外,這是慈禧的利令智昏所在。她輕信了剛毅等人的胡言亂語,也有逞“滅殺洋人囂張之氣”的一時之勇,但就此說她僅有“婦人之見”恐非事實。但隨着“法術不破金身”等“謊言”的破滅,慈禧清醒了過來,義和團很快也從“執干戈以衛社稷”的“義民”迴歸爲“妖言惑衆”的“拳匪”,成了八國聯軍與清軍的共同敵人,身份轉變之快,外界始料未及。

慈禧自己也被八國聯軍趕到了西安,成了戰犯頭子,最後東南互保協定才讓清朝免遭滅國被瓜分的結局。慈禧後來聽說當日本天皇決定對俄宣戰,日本兩黨即一致主戰,團結起來了。慈禧太后在案子上一拍手,嘆一口氣,說:“唉!咱們中國即壞在不能團結!”

清朝面對空前嚴重的統治危機,中國陷入了“三千年未有之大亂局”。面對這個難堪的局面,慈禧必須重新樹立自己的權威,加強清政府的合法性。所以,慈禧想起了“新政”這一流行的事物。重新回到紫禁城後慈禧以光緒名義發佈《變法詔書》,此後清朝隨後推進的每一項改革,都是在慈禧的推動、支持、關照和默許下逐漸推進的,其中的許多措施,不僅實現了百日維新的目標,而且完全超過了當時康梁的膽識。慈禧知道立憲對中國有好處,但她擔心一個最大的問題:立憲會不會只是對中國有利,而對大清不利?能不能保持他們滿人的江山穩固?

因爲慈禧知道,明朝的滅亡最後就是因爲急功近利的改革。明末的崇禎皇上不是不行新政,爲了挽救大明江山,他也做了不少的事兒,其中的一件,就是裁撤各省驛站。那驛站是朝廷與各省傳遞消息,也是官員們歇腳的地方。可是它腐朽了,變成了敲詐勒索,朝野勾結的骯髒地界,崇禎皇上就下決心撤了它。數千驛站的官員免了官,數萬驛站的驛夫,沒了飯碗。那丟了飯碗的驛夫裏面,有一個後來把明朝滅亡了,那就是李自成。

民族問題貫穿清朝統治始終,使得滿清政府始終對漢人心存芥蒂。然而此時的滿蒙貴族早已腐朽不堪,無力保衛自己的利益卻還不願同漢族官僚士紳分享權力,漢族官僚被排擠,立憲派的願望得不到,又多了一大批利益被剝奪者,唯獨捍衛了滿洲貴族的利益,面對中國這種極其複雜的環境,皇族內閣才應運而生。都說皇族內閣怎麼怎麼樣,但是真正君主立憲制的那些國家,哪國第一個內閣不是皇族內閣?英德日哪個不是?站在清政府自身角度想,又怎麼可能讓漢人佔多數?

皇族內閣裏除了慶王與那王打醬油,其餘都是一時之選,只從成分去定性,也是缺乏民主精神的表現。既然皇族內閣是按照正規的程序選擇出來,就應該尊重,如果他們執政不行,那也還是通過正規的程序去反對內閣,去重組內閣,英國的議會權力也是從上議會慢慢到下議會,內閣從貴族內閣,慢慢到平民內閣這樣一個過程。從結果上看新政是失敗了,清朝滅亡就是證明,但是歷史上再也沒有一個封建王朝像清末那樣距離民主那麼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