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新聞讓爲人父母者都“引起不適”。

  在四川的某路公交車上,有乘客看到這樣的一幕:

  一箇中年男人抱着一個小學模樣的女生,讓她坐在自己大腿上,對其舉止親密:

  緊緊握住小女孩的手,

  來回撫摸,

  並且撫摸、親吻她的臉蛋。

  而那小姑娘不怎麼抗拒,似乎習以爲常。

  大家以爲二人是父女,但聽對話又不像,擔心娃安全,乘客就報了警。

  警察來了後,跟中年男說:“現在告知你,你涉嫌猥褻少女。”

  不料,小女孩立馬站起來,一開口,大家傻眼了:

  

不是不是!

我認識他,我們倆是好朋友!

  男人狡辯道:

  

是女孩主動坐在他懷裏的,他還經常給女孩零食和錢,最多的一次是30塊。

  看着視頻裏小姑娘稚嫩懵懂的身影,我心裏很不是滋味。

  這男人言行猥瑣,儼然心懷鬼胎。但比這更可怕的是,小姑娘都念五年級了,對這一切竟毫無任何防範意識,幾張零錢、一塊糖,加幾句“關心”的話,就能讓她乖乖坐在陌生男性大腿上,並做出親密動作;在警察明確告知男人有猥褻嫌疑後,居然還傻傻地“維護”那個對她意圖不軌的人!

  不得不說,這孩子缺失的教育,實在太多。

  幸好,事情得到了關注和處理,最新消息是,此男子已因涉嫌猥褻兒童被刑拘。否則,繼續如此,女孩安危何在?

  另外,若是女孩家裏對此仍不重視,沒有藉此給予教育,小姑娘長大後會有着怎樣的際遇?會不會容易被誘惑、哄騙?再往長了說,會不會在感情上遇着了不良男、渣男,卻沒有分辨、抵禦能力而被一再傷害?

  還有多少個這樣的孩子,沒有得到必要的教育與保護,被養成了“小白兔”,對別人的侵犯、猥褻毫無認識與反抗,給了壞人可乘之機?

  細思極恐。

  近年來,女性受到侵害、猥褻的新聞案例層出不窮,令人無比痛心、憂心。

  “從我女兒出生那天起,我就準備坐牢了!”

  “當爹,要有徒手打流氓的能力!”

  ……

  多少爸媽,在養育女孩時,都陷入了惶恐與焦慮。

  家有女兒,一定要多留心眼,及早給她以下三種教育、三副盔甲,這樣才能護佑女兒安全、健康、快樂地成長。

  01

  “身體邊界意識”,是女孩的必要“屏障”

  去年,在南京火車站候車室,有個不到10歲的小妹妹,被收養家庭的18歲哥哥的手伸進裙子裏肆意摸胸,而她卻不當回事,繼續低頭看手機,讓網友心塞不已。

  知乎上有個話題:“有多少人小時候被性侵或猥褻過?”一大串回答令人心驚、心疼,她們幾乎都在幼年時被侵犯過,幾乎都是家裏的長輩、鄰居、表哥,但當時太小了,或者缺乏足夠的性教育,根本就不懂得是怎樣一回事,導致猥褻和性侵犯持續了很長時間。長大後才意識到自己受害了,但爲時已晚,她們都留下不同程度的精神創傷。前兩天,一名網名叫“快樂帆頭”的女孩自爆說被姑姑家的表哥猥褻6年,第一次發生時她只有5歲。因爲懵懂無知,她一直不知道那是錯誤的行爲,成年後才知道自己遭受了什麼。她從初二開始離家出走,不再信任任何人,後來患上了焦慮症、抑鬱症,反覆自殘……很多孩子被侵犯了卻毫無認知,有的還認爲是在鬧着玩,給了壞人一再作惡的機會,讓人扼腕。

  對於這一點,鳳凰網某頻道主編、女童保護基金會的負責人孫雪梅在節目裏說:

  

一定要這樣教孩子:當被壞人觸摸隱私部位,周圍有很多人時,要勇敢喊叫“我不認識你,不要碰我!”

若周圍沒有人,壞人還在實施侵犯,要大聲說:“我還沒滿14歲,你想坐牢嗎?”

這些話,會對侵犯者起到一定的警告,可能會灰溜溜住手,降低傷害。

  同時,她還展示一個“勇敢娃娃”的海報,上面畫着一個小姑娘,當觸碰到她的不同部位時,“娃娃”會發出各種“抗議”:

  “我不喜歡你摸我的頭!”

  “媽媽說了這裏不能碰!你想坐牢嗎!”

  “你想幹嘛?不要碰我!”

  她希望藉此讓孩子在快樂之中,學會自我保護。

  我們可以依此爲借鑑,通過玩遊戲、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孩子從小就建立認知:我是身體的“主人”,有衣服遮蓋的部位,都不能讓別人隨意觸摸、親吻,就算是親人、熟人也不可以,特別是隱私部位。

  這就是孩子身體的“邊界意識”,只有有了這個意識的孩子,纔有意識去保護自己的身體。

  這是性教育的切入口,是最起碼的保護,更是家長爲孩子築起的第一道安全“屏障”。

  隨着年歲漸長,孩子自會明白:能尊重她的意願、她的身體的人,纔是值得信賴和結交的人。

  02

  愛的富養,是女孩的“心靈鎧甲”

  一位朋友老韓在看了“公車上摟抱女孩”的新聞後,總結道:

  

這父母怎麼當的,孩子總會有饞的時候,沒給夠零花錢!一個大叔光給點錢和糖,就把她騙了去摸手摸腳了。女孩啊,就是得富養!

  對家裏唯一的閨女,老韓可謂捧在心尖上,他家家境一般,他卻給女兒買好的,穿好的,喫好的,學好的……

  他說:“我就是要花錢,讓她多見識,多嘗試,好東西、貴東西見多了,也就不稀奇了。日後她也有定力,不會隨便就被別人哄騙。”

  我們都說女孩要“富養”,可這個“富養”一定要適當,如果過了度,或者只顧着物質上的“富養”,有失偏頗。

  教育專家尹建莉說:

  

把富養理解成捨得花錢就行,這太簡單了。而是要用心呵護,對女兒的理解,給予她足夠的關愛。富養就是儘量不給她製造障礙,讓她在生活上無憂,幸福感強。精神富足纔是真正的富養。

  那個公交車上被摟抱的女孩,爲何會因爲一些零花錢和零食,就對陌生大叔產生好感,把他當成“好朋友”?

  很有可能,她缺的不是錢,而是愛。

  她得不到父母應有的愛和關注,情感需求沒有被滿足,就懵懂地在其他人身上找尋“溫暖”。倘若父母多些陪伴她、關心她,哪會這麼容易就陷進了陌生人所謂的“關懷”裏,因爲一點小恩小惠,就迷失自我?

  童年缺愛的女孩,人生之路會走得很辛苦。

  女作家蕭紅幼年時缺少關愛,父親還經常打罵她。成年後,她心裏始終充斥着“匱乏感”,在情感世界裏一直顛沛流離、不得善果。

  而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裏的女主角亦是如此,童年時常被家人冷落,一生總想着去討好別人,卻不懂得愛自己,最終悲慘離世。

  養女兒,要給她富足的愛,讓孩子擁有一個安全感、幸福感都充盈的精神世界。那是她的“心靈鎧甲”,能讓她底氣十足地抵禦誘惑,不卑不亢地遇事待人。

  03

  明智的“判斷力”,是女孩的成長必修課

  在這個新聞裏,小女生沒多加思考和判斷,就那樣跟一個陌生叔叔建立聯繫,每天都在公交上見面,還爲他說好話,不分好壞、不識危險,活脫脫一個“傻白甜”。

  與其說是女孩傻,不如說這是父母的失職!

  睿智的父母,一定要重視培養女孩的這項能力——判斷力。

  教育界蒙田曾指出:

  

學習和教育只服從於一個目的,即是讓孩子養成“完美的判斷力”。

  人生道路上,處處都是“選擇”的十字路口,孩子也不例外。如何提高思維能力,甄別優劣、明辨是非,獨立地作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在生活、工作中甚至是情感方面趨利避害,活得從容,是父母要教給每個女孩的成長必修課。

  《哈利波特》中的“赫敏”——演員艾瑪.沃特森,人美學識高,堪稱“人生贏家”。之前,有英國媒體爆料說,哈里王子有意追求沃特森,對她很有好感。但是她對此卻淡然自若:“想成爲公主,並不一定要嫁給王子。”

  她公開表態拒絕,讓人譁然。她卻自有她的判斷:做王妃沒什麼意思,成爲自己的公主,才最是灑脫自在。

  作爲女明星,她沒有迷失,堅持邊拍戲邊學習,以“學霸”的姿態傲立娛樂界。在事業巔峯期,她還選擇暫時中斷演藝事業,去頂級名校攻讀學位。

  多年來,她爲女權主義、慈善會等方面出力不少,遭遇一些人的異議和惡意,但她很堅定:

  

我不要讓失敗的恐懼制止我前進,阻饒我去做我真正在乎的事情。

  她活得多麼精彩、踏實、帥氣!而這一切,都源自於她強大的內心、明智精準的判斷力。

  判斷力,是一個女生不可或缺的必備智慧,決定了生活和夢想的走向,也決定了她不會輕易被傷害。

  這,當然跟她的家庭教育分不開。

  作爲父母,怎樣去培養女孩的判斷力?

  首先,我們不能對孩子能幹的事情“大包大攬”,要放手讓她去嘗試、體驗,不斷提高認知能力。

  其次,我們要鼓勵她多“下決定”,對事情進行判斷、作出選擇,並對此進行引導,教她作出正確、恰當的選擇。

  此外,讓孩子多讀書,增加見識、拓寬視野。有時間、有機會就帶孩子出外旅行,讓她多見世面,認識不同類型的朋友,孩子自然會變得眼界開闊、心靈豐富,思維格局都會不一樣,也絕對有利於“判斷力”的大大提高。

  每個女孩,都是一朵待開的花兒,願每個有女兒的父母,都懂得爲孩子準備這三套愛的“盔甲”,教她自愛自重,護她周全無恙,讓她擁有強悍、獨立的內心,一生過得順遂、平安,綻放出最美好的芳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