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複雜的。每當你做出一個決定的時候,你的出發點通常是好的,但結果一定會好嗎?

在印度的某個地區,當地野生的眼鏡蛇非常氾濫。衆所周知,眼鏡蛇有劇毒,又具有很強的攻擊性,給當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帶來了很大的威脅。

這可怎麼辦呢?於是當地政府頒佈了一個懸賞令:

發動羣衆合力捕殺眼鏡蛇,讓眼鏡蛇的數量越來越少,羣衆又能獲得賞金,這絕對是皆大歡喜的決策。

果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懸賞令下達不久之後,每天都有羣衆上交眼鏡蛇的屍體:

這樣一來,隨着人們的捕殺,當地的野生眼鏡蛇會變得越來越少吧?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政府發現眼鏡蛇的實際數量並沒有明顯減少,但每天還是有很多人上繳眼鏡蛇的屍體。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難道眼鏡蛇學會了分身術?當地政府經過一番考察,氣得連咖喱都喫不下去了!

原來,有些居民爲了領取賞金,居然開始大量飼養眼鏡蛇:

當地政府發現自己被欺騙了,十分生氣,立馬取消了懸賞令:

隨着懸賞令的取消,原本飼養眼鏡蛇的居民發現無利可圖,於是:

就這樣,大批的養殖眼鏡蛇被重新放生到了野外。結果可想而知,當地野生眼鏡蛇的數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比政策頒佈之前更多了:

現實世界是複雜和難以預測的,人性在很多情況下也是自私的。一個決策的出發點雖然看似很好,卻因爲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導致了事與願違的壞結果,這就是典型的眼鏡蛇效應

我們生活的世界裏,眼鏡蛇效應絕對不是一個孤例。

在社會層面,頒佈“禁酒令”,是否能讓社會變得更和諧?

在企業層面,搞“扁平化管理”,是否能讓企業發展更快?

在個人層面,天天去健身房健身,是否能讓人更長壽?

人是一個複雜系統,公司也是一個複雜系統,社會更是一個複雜系統。在大家做出重要決策之前,請想一想眼鏡蛇效應,多一些系統性思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