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太溼三高找上門!晨起一杯水+3食材,幫助體內大除溼

溼溼冷冷的空氣吸進體內,讓人渾身不舒服,所以市售的除溼機或除溼包總是銷路暢通,外在的除溼做到了,那麼內在的呢?

作爲京城四大名醫傳人、中醫內科專家孔繁祥表示 “溼熱是百病之源”,四季均可致病,如果從病理推就病因,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等文明病都是體內溼熱引起的,而脾胃又是溼熱生髮的中心,一旦脾胃溼熱必將引起全身性疾病。

因此,除溼熱首先從腸胃道保健做起,只有定期清空腸胃道纔不會讓便便成爲溼熱的源頭! 除了平日早晨空腹喝一杯溫開水之外,也要養成每天定時蹲廁所的習慣,特別是早晨的五點到七點是大腸經當令的時間,根據自身情況偶爾按摩腹部,也是相當不錯的除溼運動噢。

※ 腹部摩輪功 ※

1. 先仰躺,兩腿平伸;或是站立,兩腳與肩同寬,全身放鬆

2. 左手掌按在上腹部正中間,右手掌疊在左手背上

3. 兩手沿着順時針方向“上→左→下→右”揉動,力道由輕而重,逐漸增加

功效:老少咸宜,尤其能防治消化系統疾病

注意:下午一點到三點小腸經當令,效果最好;按摩完半小時後才能進食、喝水或上廁所

※ 除溼清腸:二苓粥 ※

材料:茯苓15克、豬苓15克、薏仁20克

做法:將上述材料放進鍋中,煮到薏仁開花即可

功效:薏仁是高纖維食物,有助排便;茯苓俱有滲溼利水、健脾和胃的功效;豬苓專治水腫、腹瀉、小便不利等症狀。三者食材結合可以清熱利溼、整腸通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