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河南日報記者 田宜龍

通訊員 劉功銀 高月

牆面標語不僅是農村的一道風景,還是鄉村變化的見證。而被稱爲“標語哥”的新安縣農民薛愛國,更是靠一把筆刷畫出了從改革開放到新時代的絢麗色彩。

11月10日,在新安縣城,記者見到已成爲中國書協會員的“標語哥”薛愛國,他正忙着繪製一批宣傳畫。

53歲的薛愛國說,自己從小就愛寫寫畫畫,是縣裏有名的“寫家”,十里八村刷寫標語都找他。從最早的關於農業生產、計劃生育的標語刷起,到如今鄉村振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態環保的手繪彩圖……30多年他跑遍了全縣大多數村莊,刷的標語數量雖沒法統計,但對各時期不同的標語內容仍記憶猶新。

薛愛國說,改革開放初期,他刷的標語基本上都與“農”有關,如農業稅、農田水利建設、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1982年計劃生育被確定爲我國基本國策,“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好”“少生優生,幸福一生”等標語在牆上存留了較長一段時間。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薛愛國書寫的標語大多以經濟建設爲主,比如“這道理那道理,發展經濟是硬道理”“堅持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等。

進入新世紀,一股股惠農政策的春風吹進鄉村。薛愛國說,標語雖然還是以農業爲主,但方向變了,大多是宣傳惠農惠民政策,比如“農民種地、政府給錢”“取消農業稅,繁榮農村,發展農業”等標語被刷上了牆。

進入新時代,農村牆上的標語有了“質”的飛躍,不僅內容發生了重大變化,而且配以顏值高的手繪彩圖,讓羣衆喜聞樂見。“主題主要是美麗鄉村、黨的建設、生態環保、脫貧攻堅等內容。”薛愛國說。

記者穿行在新安縣磁五倉公路,“脫貧不落每一戶,有喫有穿有房住”“治貧先治愚,治愚抓教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一句句朗朗上口的脫貧攻堅、生態環保標語不斷映入眼簾。而一幅幅反映十九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村旅遊、中國夢、家風家訓的牆體手繪畫,更成爲公路沿線的一道風景。農民稱讚說,一把刷子把普通的牆變成了“會說話的牆”。

 “一面牆,就是一塊貼近羣衆的宣傳陣地。”薛愛國說,通過豐富多彩的牆體標語,讓黨的方針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拉近了黨和羣衆的距離。

11月13號出版的河南日報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編輯:雨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