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中,有無數的獨立行星,這些行星,都有各自的運行軌道,並不斷地發生着碰撞,有時就會被撞出軌道奔向地球,在進入大氣層時,與之摩擦發出光熱便是流星。流星進入大氣層時,產生的高溫,高壓與內部不平衡,便發生爆炸,就形成隕石雨。

隕石即是墜星的另一種,是來自地球之外的"客人"。全世界已收集到4萬多塊隕石樣品,有各種樣式的。它們大致可分爲三大類:石隕石,鐵隕石和石鐵隕石。

在古代,人們往往把隕石當做聖物。比如,古羅馬人把隕石當做神的使者,他們在隕石墜落的地方蓋起鐘樓來供奉。匈牙利人則把隕石抬進教堂,用鏈子把它鎖起來,以防這個"神的禮物"飛回天上。伊斯蘭教聖地麥加也有一塊隕石,被視爲"聖石"。在一些文明古國,還常常用隕石作爲皇帝和達官貴人的陪葬。

在我國古代也有相關記述:
北宋治平元年,在常州,太陽落山的時候,天空中發出像打雷一樣的巨響,原來是一顆大星,幾乎像月亮一樣,在東南方出現。不一會而又震響了一聲,移到西南方去了。又一震響後,星星就落在宜興縣一個姓許的人家的院子裏,遠處近處的人都看到了,火光明亮照天,許家的籬笆都燒燬了。

這時火熄滅了,看地面上有一個像茶杯大小的洞穴,很深。往下看,星星在洞穴裏面,發着微弱的光。過了好久,才漸漸暗下來,還熱得不能靠近。又過了很長時間,掘開那個洞穴,有三尺多深,纔得到一塊圓形的石頭,還很熱,它大小像拳頭一樣,一頭略微尖些,顏色像鐵,重量也像鐵似的。
常洲的太守鄭伸得到它,送到潤州金山寺保存。

早期人類冶煉技術不發達,無法從鐵礦石冶煉得到鐵,而地球自然界幾乎沒有單質鐵的存在,所以隕鐵一度是鐵的唯一來源,有人曾發掘出4000多年前尼羅河流域和幼發拉底河流域的鐵珠和匕首,是由隕鐵加工而成的。可以說,人類最早使用的鐵,就是隕鐵。

直到近代,馬來羣島地區的馬來克力士劍依然有使用隕鐵製造。馬來人制克力士喜歡用隕鐵,一是因爲馬來羣島上鐵礦貧乏,且冶鐵工藝不精,二是因爲隕鐵中含鎳,可以增強刀身的堅利。

在很多武俠小說中,我們也經常能看到隕鐵的名字,比如金庸小說《神鵰俠侶》中,楊過手中的玄鐵重劍,就是用隕鐵製作而成。

科學家們說,我們地球每天都要接受5萬噸這樣的"禮物"。而這些來自外太空的禮物,被一些民間收藏家收藏,還有一些被刀匠製作成精美的刀劍,收藏意義和價值都非常高。

隨着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用隕鐵做劍,並非不可完成。

▲蔣氏刀劍用隕鐵製作的短劍

這款短劍正是採用隕鐵製作而成的,35釐米左右的長度,拿在手中剛好合適,裝具更是採用純銀手工雕刻,極致精美,考驗鑄劍師手藝的同時,也是對金屬的另外一種詮釋。

刀鞘採用大葉紫檀製作,木材表面經過師傅手工打磨之後,精細光滑,手感舒適,加上木材獨特的顏色紋理,充滿着神祕感。

▲隕鐵劍身紋理

獨特的魚首魚尾設計,代表着設計者獨特的用心之處,年年有魚,年年富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