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米版《康熙王朝》經典人物剖析,炒米視角,不一樣的視角,第二十五章《《康熙王朝》,這一段被稱爲嚴重違背常識,卻最考驗陳道明演技》(全文1547字,全文閱讀約需7分鐘)

在《康熙王朝》中,孝莊和蘇麻喇姑相繼離世,而康熙卻因爲身處親征準噶爾的途中,未及見到最後一面,這成了康熙的終身遺憾。

《康熙王朝》,這一段被稱爲嚴重違背常識,卻最考驗陳道明演技

因此還朝以後,康熙爲孝莊和蘇麻喇姑守陵的時候,一屁股坐在靈位前,嗑起了瓜子。嗑瓜子的意思是解決問題,給下一代鋪路;而喫瓜子仁則是下一代的福利了。

今天說點靠譜的,其實守靈這段戲,破綻很多,且與史實不符的地方很多,因此改編充滿了戲劇邏輯。

蘇麻喇姑和孝莊不是同時離世,孝莊實際上死得更早,中間差着17年呢;

《康熙王朝》,這一段被稱爲嚴重違背常識,卻最考驗陳道明演技

她們的牌位由於身份地位的緣故是不可能放在一起的,但是由於孝莊一直停靈未葬,蘇麻喇姑死後,康熙要求將其靈柩與孝莊置於一處;

孝莊死的時候,康熙是守在身邊的;而蘇麻喇姑死的時候,正值康熙的第五次南巡,因而未見上最後一面,康熙按嬪禮爲蘇麻喇姑辦理喪事,並讓胤裪爲其守孝。

之所以講上面劇情與歷史不符的這一段,不是爲了挑刺。而是要引出這段戲爲什麼要演嗑瓜子。

《康熙王朝》,這一段被稱爲嚴重違背常識,卻最考驗陳道明演技

康熙在靈前嗑瓜子這段戲,實際上是陳道明個人表演風格的延續。陳道明喜歡在人物面對重大心理活動的時候,嘴事一定不能閒着的,一定通過諸如嗑瓜子、喫東西來表現內心的波濤洶湧,但外表處變不驚的狀態。這個在《楚漢傳奇》裏如出一轍。這種表現可謂非常到位。

《康熙王朝》,這一段被稱爲嚴重違背常識,卻最考驗陳道明演技

《康熙王朝》,這一段被稱爲嚴重違背常識,卻最考驗陳道明演技

此類個人風格的表演技巧,大量出現在兩劇之中。如《楚漢傳奇》裏,最後劉邦垂垂老矣,牽着劉肥的兒子;而《康熙王朝》中,康熙牽着魏東亭的孫子。這就是希望通過人生的兩個不同的階段,形成強烈的對比,而展現出主角對生命的眷戀。

那麼康熙此刻有什麼巨大的內心活動呢?嗑瓜子的意義是什麼呢?

《康熙王朝》,這一段被稱爲嚴重違背常識,卻最考驗陳道明演技

康熙在歷經萬千辛萬苦、各種爾虞我詐之後,終於達到了人生功業的巔峯的時候。兩個視爲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卻突然永遠的離自己而去。

這內心的痛苦,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按道理,此刻康熙應該守在靈前不停的去回憶往事,然後不斷地內心傾訴。此刻的康熙,已然是“孤家寡人”,康熙在不斷的磨礪中已經失去了“愛的表達方式”。所以此刻,通過不停的嗑瓜子,更可以表現出康熙的內心,這也就是頂

{!-- PGC_COLUMN --}

級演員和普通演員的區別。

嗑瓜子而不是喫瓜子,此間所表達的含義天差地別。

《康熙王朝》,這一段被稱爲嚴重違背常識,卻最考驗陳道明演技

如果邊嗑邊喫,那就不是演技了,那就是耍流氓了。嗑瓜子,是爲了不讓自己的嘴巴閒着;喫瓜子,性質就完全變了,成爲了一件愉快的事情。這和演員所表達的情緒就完全背離了。

所以康熙從小最重要的兩個“他人”,就是孝莊和蘇麻喇姑。和她們在自己喫瓜子就不用擔心嗑瓜子殼。而如今斯人已去,現在再也無法感受到喫瓜子的樂趣。

而年少的康熙之所以能夠感受到喫瓜子的樂趣。是因爲有兩個人替他嗑掉瓜子堅硬的外殼,替他承擔了嗑瓜子殼的那份痛苦。

實際上這就寓意着,正是孝莊和蘇麻喇姑在替康熙解決了很多棘手的問題,鋪好了順利取得勝利果實的路。這是朱元璋遞給朱標那根長滿荊棘的棍子的變種。

而康熙此刻在這嗑瓜子,是因爲康熙明白上一代人爲下一代人嗑瓜子;但如今這個嗑瓜子的重任,已經交到了自己的手上。

而偌大的江山,康熙要爲自己下一代磕好瓜子,留好瓜子仁。但是下一代的胤礽和胤禔之間勢同水火,已經傷透了自己的心。而康熙面臨的問題,與孝莊那一代人完全不一樣。

《康熙王朝》,這一段被稱爲嚴重違背常識,卻最考驗陳道明演技

孝莊面臨的是嗑瓜子的問題,而不用去考慮瓜子給誰喫;而康熙面臨的問題是,瓜子自己已經完全都嗑好了,開創了偌大的一個江山,堆起一堆的瓜子仁,問題是誰有資格是喫着瓜子仁?

這個煩惱是康熙真正無處傾訴的地方。因爲孝莊也非常瞭解康熙,所以死前一直擔心自己死後,康熙可能要廢掉胤礽。因此才留有遺旨給容妃,讓她阻止康熙廢胤礽。但是偌大的江山交給胤礽這樣人,康熙不放心啊。

所以,對於康熙而言,難題不是嗑瓜子,那是瓜子仁由誰來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