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韓國候任總統尹錫悅未能實現將總統府從青瓦臺搬遷至光化門的願望。近日,韓國總統府新址最終確定在位於龍山區的國防部大樓,但引發部分韓國民衆的抗議。光化門位於首爾市中心,被看作韓國的國門。它身世坎坷,三毀四建,見證了韓國曆史變遷。

見證“乙未事變”

光化門始建於1395年,一開始被命名爲“四正門”。1425年更名“光化門”,乃“光照四方,教化四方”之意。1592年壬辰倭亂,豐臣秀吉侵略朝鮮半島,光化門被日軍焚燬。此後,直到1865年,光化門才得以重建。1910年,日本伊藤博文政府迫使朝鮮政府簽訂了《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吞併朝鮮半島。1926年,日本殖民者爲修建朝鮮總督府,由於嫌光化門“礙事”,一度想完全拆毀光化門。但此後朝鮮內部甚至日本國內發起反對拆除運動,最後光化門被遷移到景福宮東門建春門北側。

光化門見證了朝鮮王朝的歷史,更是在風雨飄搖的20世紀初見證了一系列悲慘事件,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乙未事變”。甲午戰爭後,當時執掌大權的朝鮮王朝高宗李熙的王妃閔妃主張與俄羅斯合作對抗日本,這引發日本人的強烈不滿,並最終在1895年10月8日發動武裝襲擊。這次事件由日本駐朝鮮公使三浦梧樓策劃,並有部分朝鮮人協同參與。他們先是派人通過雲梯爬過光化門的城牆,再打開光化門,由此進入景福宮。日本人進入四處搜尋閔妃下落,在乾清宮殘忍殺害打扮成宮女躲避的閔妃,同時將其屍體焚燬,這就是震驚世界的“乙未事變”。1897年,高宗改國號爲“大韓帝國”,自稱皇帝,追諡閔妃爲“明成皇后”,厚葬於漢城東郊清涼裏的洪陵。由於明成皇后早期主張開放、後期力抗日本並身死殉難,故深受韓國人的尊崇。

一百多年來,韓國人一直在爲追尋“乙未事變”的真相而努力。2021年,多家韓日媒體曝光了日本時任駐朝鮮外交官堀口九萬一的8封親筆書信,進一步解密了“乙未事變”的經過。其中,落款日期爲1895年10月9日的書信中,詳細記載了堀口九萬一及其團伙如何從翻越圍牆至入侵朝鮮王宮弒妃的行動過程。

日本高層涉案的新線索引起韓國專家學者的注意,他們表示,“這是最能反駁日本人的有力證據”。書信中關於“暗殺如此簡單”的話語也讓韓國民衆震驚和憤慨,人們對日本帝國主義惡行進行譴責,爲當年國家弱小挨欺感到悲傷。

從鋼筋水泥到恢復木質結構

上世紀50年代,光化門毀於戰火,僅留基礎部分。1968年,根據當時韓國總統朴正熙的指令,光化門又被挪到中央廳(即原來的朝鮮總督府)前面復建。但這次復建過於倉促,因此留下很多遺憾,甚至被批評爲“不是復建,而是仿造”。光化門原本是木質結構爲主,但這次重建大量使用鋼筋水泥,位置和角度也是參考原朝鮮總督府的位置,因此比實際位置退後了十多米,角度大概也傾斜了3.75度。原本景福宮在最初建造時,勤政殿、勤政門、弘禮門、光化門應該是在一條中軸線上,但由於日本殖民者的故意毀損和當時的重建倉促,結果光化門重建的位置並沒有在中軸線上,實際上“位置不對”。當時光化門的匾額也不是漢字,而是朴正熙手書的韓文。使用鋼筋水泥建造的光化門實際上成爲原朝鮮總督府的正門,此後每到韓國有重大事件時,光化門總成爲懸掛大條幅的地方,這引起不少韓國人的反感。

1995年朝鮮半島光復50週年之際,金泳三政府以恢復本國傳統文化、“清除日本統治時期象徵”爲由拆除原日本總督府建築,原址開始大規模復建景福宮及其附屬建築。2006年12月4日,經過數年的調查論證,韓國政府正式啓動了光化門的重建工程——拆除鋼筋水泥結構的光化門,並在其以南14.5米、以西10.9米的位置上用木材復原光化門。並用數字技術還原了1865年景福宮重建時的漢字字體匾額,恢復了歷史的原貌。在整個重修過程中,工程一直處於封閉狀態,未對外界開放。

關於匾額之爭

2010年8月15日,日本投降65週年紀念日,光化門在首爾揭開面紗,由此掀開了韓國光復65週年紀念活動的序幕。當時是否懸掛朴正熙的韓文匾額成爲修復工作的“燙手山芋”。主張使用韓文匾額的一方認爲,使用朴正熙匾額“反映了現實”,韓文匾額應該繼續使用;但反對一方則認爲,修復文物應該徹底復原,修舊如舊,因此應該恢復朝鮮王朝時期使用的漢字匾額。實際上,韓國一直紛傳朴正熙本人對題寫的光化門韓文匾額“並不滿意”。最終,2010年8月15日公開的光化門掛上了朝鮮時代的漢字匾額,而更多使用松木和花崗岩是當時光化門復建的一大特徵。

迄今爲止,關於光化門應該掛中文匾額還是韓文匾額,在韓國仍舊有爭議。有韓國市民團體主張,光化門匾額應該使用《訓民正音》正體韓文。因爲光化門是韓國首都首爾的象徵,如果掛漢字匾額將“無法體現韓國的精神和語言文化”。不過這些主張並沒有被韓國政府採納。首先,這次改造復建的就是朴正熙時代的水泥建築物光化門,是要恢復朝鮮時代的原貌,因此沒有理由再掛韓文匾額。第二就是光化門是景福宮的正門,重修景福宮時內部匾額等使用的都是漢字,現在沒有理由讓光化門單獨使用韓文匾額。

經過此次修復,光化門重新恢復到1865年景福宮重建時的樣子,東西側附屬建築也得到修復。至此,韓國人“心頭的傷口”終於從形式上得以抹平。韓聯社稱,光化門見證了國家多災多難的歷史,應以它的重建爲契機,“跨越屈辱的歷史,走向光榮的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