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徐壽翻譯元素週期表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同時朱元璋給後代取名也有一些特殊要求。徐壽在翻閱資料時,意外翻到了明朝朱元璋的家譜,裏面的生僻字居多,而且許多字都有“固態、液態、氣態”三種偏旁,這很符合徐壽的要求,於是徐壽毫不猶豫地就將朱家後代的名字編進了元素週期表裏。

初中上化學課時,就必須要背元素週期表,中文版的元素週期表,無論是按“族”還是按“週期”背誦,都朗朗上口,非常好記,這在中國人眼裏其實並沒有什麼,但放眼世界,中文版元素週期表絕對是“神一般的存在”!
徐壽和朱元璋家譜版元素週期表
1869年元素週期表被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發明創造,同時期的中國清朝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理念,西方的化學知識也開始傳入中國,元素週期表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徐壽是清朝最早接觸西方化學的人之一,當他接觸到元素的概念時,他便決定將元素週期表引入中國,而第一件讓他難辦的事就是翻譯。
化學元素名稱是拉丁語,這嘰裏咕嚕的發音,如果按音譯的原理翻譯,肯定把人逼瘋,而且第一個被逼瘋的人估計就是翻譯家徐壽,所以他決定創造一套符合中國人習慣的元素週期表。
這徐壽翻譯的時候,爲了方便人們理解記憶,除了要找發音相似和化學元素相近的中文字,同時還得讓人一眼就知道它的狀態,那就必須從文字上下功夫了,這看似容易,其實很難,因爲中文中符合這些要求的字很少,總不能爲了元素週期表現造字吧,於是徐壽就開始從查找古籍下手,這一查還真讓他找到了。
徐壽在翻閱資料時,意外翻到了明朝朱元璋的家譜,裏面的生僻字居多,而且許多字都有“固態、液態、氣態”三種偏旁,這很符合徐壽的要求,於是徐壽毫不猶豫地就將朱家後代的名字編進了元素週期表裏。組於是合成了一張由明朝王室姓名組成的中文版元素週期表。
朱元璋的後代爲何創造那麼多生僻字呢?
徐壽翻譯元素週期表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同時朱元璋給後代取名也有一些特殊要求。
《明史卷一百表第一諸王世表一》說:“洪武中,太祖以子孫蕃衆,命名慮有重複,乃於東宮、親王世襲,各擬二十字,字爲一世。子孫初生, 宗人府依世次立雙名,以上一字爲據,其下一字取五行偏旁者,以 火、土、金、水、木爲序,惟靖江王不拘。”
這段記錄裏傳遞了三條信息:
第一:朱元璋信奉五行,所以給後代取名時按五行圓滿,這意喻朱家能夠五行風水圓滿無缺。
第二:朱元璋的後代輩分字已經確定到了20代,每一支後代的名字中的第一個字都必須按族譜排序,第二個字必須含有五行“金、木、水、火、土”。
第三:朱家後代除了靖江王朱守謙一支不用遵循外,朱元璋的子孫必須按這個規定去取名。(靖江王朱守謙的爺爺是朱元璋的兄長,但他的後代可以世襲爵位)
這個規定初一看,其實沒有什麼,但傳幾代之後就會出現一個問題。明朝皇族後代待遇實在太好了,免除賦稅、兵役和徭役,除此之外,朱元璋還給每一位皇子分封了大片的土地,他變相地恢復了漢朝的分封藩王的制度,這些皇族又不用上班,還能領到很高的薪水,平日除了玩就是生孩子,所以幾代之後,取名就成了個困難的事。
朱家後代成了取名困難戶
幾代之後,宗室子弟多達幾萬人,這種情況下,名字必須遵循:朱+輩分字+帶五行的名,既要遵守祖訓,又得避免重名,這就非常困難了,於是皇子皇孫們翻閱各種古書,把那些生僻字全都挖了出來,有不少古字已經喪失了本來的含義。但是,字還是不夠用。
就好像排列組合,根據已有條件進行組合,限制越多,組合就越少,爲了增加組合的機率,就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增加組合的元素。於是朱家後代學了倉頡——造字。
內丘王朱效鋰,朱元璋二十一子沈簡王朱模之後。瑞金端惠王朱在鈉,朱元璋五子周定王朱橚之後。長垣恭順王朱恩鉀,朱元璋十五子遼簡王朱植之後。唐山榮康王朱詮鈹,朱元璋二十一子沈簡王朱模之後。伊悼王朱諟釩,朱元璋二十五子伊厲王朱之後。滎陽王朱翊鉻,明英宗朱祁鎮九子徽莊王朱見沛之後。宣寧恭安王朱成鈷,朱元璋十三子代簡王朱桂之後。慶王朱帥,朱元璋十六子慶靖王朱之後。懷仁恭和王朱成鈀,朱元璋十三子代簡王朱桂之後。韓惠王朱徵釙,朱元璋二十子韓憲王朱松之後。
這些王爺的名字,是不是有點眼熟呢,朱元璋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定的取名規則居然在500年後幫了徐壽大忙。
除了無機化學,在有機化學裏,明朝宗室也有着不俗的貢獻,“神一般”的中文元素週期表,朱元璋功不可沒!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