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得不說,美國的實力在當時確實很強,整個西方几乎都等着美國人的經濟支持和軍事保護,每個人都期待着美國的幫助,這樣他們在二戰炮火下成廢墟的家園才能恢復輝煌。所以在這種心態的支配下,能夠打敗德國和日本的美國人,自然不會把我們中國人當回事。

我們閱盡鉛華,只爲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衆所周知,麥克阿瑟將軍在美國曆史上絕對是一位經驗豐富、功不可沒的英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他的表現向美國人展示了他殺回菲律賓和擊敗日本人的野心。朝鮮戰爭期間,他還率領“聯合國軍”作戰,這不僅挽救了聯軍被趕入海的尷尬局面,並且還成功在仁川登陸,立即把半島局勢扭轉了過來。所以,麥克阿瑟在這樣自大的心態驅使下,便說出了一句話:“中國人絕對不會進入朝鮮,如果他們真的敢推進到平壤,必定會在聯合國軍強大的攻勢下血流成河。”這是他親口對總統說的。


▲麥克阿瑟劇照

就是這樣的一句話,給予聯軍部隊很大的底氣,當聯軍轉向鴨綠江時,這幾乎成了他們的心理慰藉。每個人都底氣十足,勝利就在眼前了一樣,他們認爲中國人肯定不會來的。可是我們就偏偏來了,而且打了他們重重的一巴掌!那麼,麥克阿瑟自己爲什麼這麼自信?

第一點,美國是二戰後最大的贏家。我們知道,二戰結束後,英法等傳統大國在過去失去了地位,在短時間內恢復體力很難。蘇聯在戰爭中對經濟和人口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日本和德國兩國更是損失重大。

可以說,那時候全球幾乎都遭到了非常大的傷害,只有美國安然無恙,美國在戰後可謂是傲視羣雄,這使美國人普遍有一種只有美國纔是救世主的心態,在危機來臨時美國能夠拯救世界的心態。

所以在這種心態的支配下,能夠打敗德國和日本的美國人,自然不會把我們中國人當回事。


▲從航母上起飛的美國戰機

第二點,美國的國家實力很強。不得不說,美國的實力在當時確實很強,整個西方几乎都等着美國人的經濟支持和軍事保護,每個人都期待着美國的幫助,這樣他們在二戰炮火下成廢墟的家園才能恢復輝煌。

另一方面,我們的國家當時確實很窮,無論是工業、農業還是軍事力量都不是美國的競爭對手,從1950年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比較中可以看出這一點。

那麼當像麥克阿瑟這樣的老牌將軍說出會讓我們軍隊流血的話時,你認爲他會意識到他的眼裏沒有人嗎?大概不是,他可能認爲自己很謙虛、很低調。因爲他說那句話時,可能在親自動手的時候,是讓對方屍骨無存!!


▲麥克阿瑟舊照

第三點,麥克阿瑟以爲情報很準確。大家都知道,情報的準確性對於任何戰爭都是必不可少的,絕對不能粗心大意,因爲這真的很重要。

然而,美國遠東情報部門提交給麥克阿瑟的情報都毫無例外地認爲,中國肯定不會出兵。即使有個別情報提醒可能出兵的危險,也會被大量其他信息淹沒——即我國是不會派兵的。這一答案自然符合麥克阿瑟關於我國是否會參戰的主觀假設,所以他非常滿意遠東情報部門提供的信息。

這也告訴我們,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多麼牛,裝備多麼厲害,在戰場上不要瞧不起任何對手,只要你麻痹大意,即使是那些非常老練的指揮官,也會輸掉這場戰鬥。


▲朝鮮戰爭舊照

傲慢的性格、自大的態度,也不斷提醒這個人中國根本沒有膽量進入朝鮮。所以,包括其他的指揮官在內,他們也都跟着麥克阿瑟的思想走,都以爲我們不可能派兵進入朝鮮。

這樣,他們走上了所謂的勝利的道路——在1950年的冬天,在朝鮮半島的冰雪中,他們迎來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戰鬥和一羣不怕死的中國人。最終他們失敗了,被迫跟中國開啓了停戰談判,並簽訂了《朝鮮停戰協定》。至此,這場戰爭成了美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志願軍入朝參戰舊照

志願軍抗美援朝的勝利,爲中國以後幾十年的經濟建設,贏得一個和平的周邊和國際環境,從一定意義上講,這是新中國真正站立起來的時候。常言道“弱國無外交”,回顧中華歷史,我們有過唐宋時的繁華,四方朝貢,也有晚清時的衰弱,任人宰割。落後捱打,只有強大的實力才能贏得世界的尊敬,八方來朝。

參考資料:

《麥克阿瑟回憶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