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之成敗,

皆關乎朋友之賢否,

不可不慎也。

1、交遊不可不審也。擇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否則,必至失身匪類,將犯朝廷之法紀,危累父母兄弟者有之,可不慎於擇交者哉!——《漢陰沈氏家訓》

結交朋友不可不審慎。與人結交,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如果不這樣,必將使自己喪失節操而依附於邪惡之人。還有可能觸犯朝廷的法律綱紀,有些人甚至會危害、連累自己的父母兄弟。因此,怎麼能不謹慎地選擇結交的人呢。

2、昔人云:“脫去凡近,以遊高明。”此言良足以警,小子識之!——王陽明《贛州書示四侄正思等》

古人說:“要遠離那些庸俗的人,應該與那些高明的人交朋友。”這句話說的好,足以作爲警示,你們這些小孩子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

3、朋友居五倫之內,一生學業要他幫助教導,異日兒女成行尊爲父執,此之謂取善輔仁的朋友。若同惡相濟,朋比爲奸,當初雖誼勝漆膠,其後必盟寒車笠,如是之人,不勝枚舉。與其悔之於後,何如慎之於先。——《姚江王氏族箴•慎交遊》

朋友屬於五倫關係之內,人的一生,在學業上需要朋友的幫助教導,有朝一日自己兒女成長後會把他尊稱爲父親的朋友,這就叫做能吸取長處培養自己仁德的好友。

如果一起作惡,合夥勾結做邪惡之事,即使當初友誼親密,曾有“車笠之盟”,日後必然因貧富的變換而忘記了貧賤之交,這種沒有情誼之人,例子很多。與其到日後再後悔,還不如預先謹慎交友。

4、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過者,益友也;其諂諛輕薄,傲慢褻狎,導人爲惡者,損友也。但恐志趣卑凡,不能克己從善,則益者不期疏而日遠,損者不期近而日親。此須痛加檢點而矯革之,不可荏苒漸習,自趨小人之域。——朱熹《訓子從學帖》

大凡爲人敦厚忠信,能批評我的過錯的,是有益的朋友;那種諂諛奉承不正經,傲慢輕浮不莊重,引導別人做壞事的,是對自己有害的朋友。就怕你志趣卑下庸俗,不能嚴格要求自己從善如流,那麼有益的朋友無意疏遠而日漸疏遠,有害的朋友沒想接近卻日益親近。這一定要下大決心加以檢點去矯正,不可一天天漸漸變成習慣,自行墮入小人的圈子。

5、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據財不能以分人者,不足與友。守道不篤,偏物不博,辯是非不察者,不足與遊。——《墨子》

意志不堅強的,智慧一定不高;說話不講信用的,行動也不會果敢;擁有財富而不肯分給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堅定、閱歷事物不廣博、辨別是非不清楚的人,也不值得和他交遊。

6、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燻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藝能,較明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君子必慎交遊焉。——《顏氏家訓·慕賢第七》

人在年輕時候,精神性情都還沒有定型,和那些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處,受到他們的燻漬陶染,人家的一言一笑,一舉一動,雖然沒有存心去學,但是潛移默化之中,自然跟他們相似。何況操守德行和本領技能,都是比較容易學到的東西呢?因此,與善人相處,就像進入滿是芝草蘭花的屋子中一樣,時間一長自己也變得芬芳起來;與惡人相處,就像進入滿是鮑魚的店鋪一樣,時間一長自己也變得腥臭起來。君子與人交往一定要慎重。

7、子弟出入居處,必有相與交遊之人。當擇端莊之士,識達大體,尚廉恥、崇禮義者,庶幾其過失相規,聞善則相告,而於吾行己接物之有益也。——《董氏家規十條》

子弟的日常生活中,必定有交往親厚的人。應當選擇端嚴正直、能識大體、知曉廉恥、崇尚禮義的人作爲朋友,在子弟有過失時規勸,聽聞善言則告知,這樣對子弟立身處事有益。

8、偶與諸友登塔絕頂,謂雲:大抵做向上人,決要士君子鼓舞。只如此塔甚高,非與諸君乘興覽眺,必無獨登之理。既上四五級,若有倦意,又須賴諸君慫恿,此去絕頂不遠。既到絕頂,眼界大,地位高,又須賴諸君提撕警惺,跬步少差,易至傾跌。——陳繼儒《安得長者言》

偶然與幾位朋友登上高塔絕頂,感嘆道:大凡做一個向上攀登的人,一定需要君子朋友的激勵鼓舞。就像這寶塔高聳入雲,不是與各位朋友乘興遠眺,絕不可能一個人獨自攀登到塔頂。爬到四五級臺階,我就感到疲倦,幸有朋友們在一旁鼓勵說離塔頂不遠了,增強了我的信心。爬到塔頂,眼界開闊,地形險峻,又虧得朋友們扶持提醒,不然稍一失足,就容易傾覆跌倒。

9、能隨處求益,則三人同行,必有我師;若執己自是,則聖人與居,亦不能益我。——袁了凡《訓兒俗說》

人若能隨時隨處尋求上進,那麼三個人一起走,也必有一個可以做我學習的老師;如果固執地自以爲是,即使和聖人一起居住,也不能獲得任何益處。

10、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

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交走邪門歪道的人,諂媚逢迎的人,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