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贺州房叔。

  新贺州房产网,贺州专业房产网,贺州房叔创立的专业房产平台。买房,卖房,就上新贺州房产网。

  五一小长假,相信很多人都开启了假期模式,不过我也从朋友圈感受到不少景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从众”的景象。旅游行业的复苏,这是好事。

  黄姚的朋友说,古镇非常热闹。

  其实,疫情之后,黄姚再现 “人从众”景象是在五一前的“鱼鳞坝”开放之时。其热闹程度,让人想起了数年前的黄姚花海景区。

  ▲鱼鳞坝|腾讯新闻

  今天,不妨再侃侃黄姚。

  前几天,有篇文章涉及到黄姚古镇文旅的发展,后台不少读者表示:如今的黄姚太商业化了,开发过度了,比较怀念开发之前的黄姚!

  我的观点正好相反:商业化是最好的保护。黄姚的开发程度还远远不够!

  我第一次到黄姚古镇是2008年夏天,当时的黄姚古镇完全没有什么商业化,古镇内也游客稀少,住在古镇的居民安静地过着安静的生活。

  ▲2008年夏天的黄姚古镇

  8年过去之后的2016年春节,我开车下了高速之后就被堵车堵在了“汽车长龙”里,只能一点一点地往前挪,结果挪了大半天也没挤到古镇的门口,只能作罢打道回府。

  也是这一次,清一色的粤字车牌让我感受到了黄姚的潜力。虽然当时随处可见的道路和建筑施工,视觉观感和游客体验还不甚好,但是跟2008年比起来,黄姚展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经济活力。

  第一次到黄姚的时候,我的观点也是认为古镇/古城/古街/古物之类应该好好保护,因为这些都很有“价值”,最好封存起来。

  直到后来辗转到浙江省读大学,经济学教授一堂课给我的观念冲击,以及浙江人经营古镇的模式创新,彻底扭转了我的看法。

  先说第一个,经济学教授给我的观念冲击。

  我们都知道,在黄姚古镇,非本地居民进入景区是要收费的,门票几十到一百不等。

  怎么去看这件事呢?首先,合乎情理,非常理解,因为全国大部分景区都是收费的,黄姚古镇也并不另类。再者,景区的维护、运营是需要各种成本的,不收门票如何去平衡成本,如何创造收益。

  ▲西湖景区|网络图片

  但是我大学期间其中的一堂课,教授谈到了杭州的西湖。教授说,杭州西湖从2002年就开始免费对外开放,拆除围墙,成为全国第一个免费对外开放的“5A”景区。

  效果怎么样?不用说,人气首先就上来了,虽然门票对游客来说也没几个钱,但是免费意味着完全没门槛,外地来杭州的人都会来西湖打卡。甚至本地居民也时不时来游玩。

  如何盈利?

  首先,取消了门票和围墙,意味着人气大增,那么景区内为数不多的小卖部就非常值钱了,景区光是拍卖这些小卖部的经营权,收益就比以前卖门票好多了。

  其次,随着景区免费,涌入游客增多,增加了游客逗留时间,那么景区附近的餐饮、酒店、休闲娱乐业就繁华起来了。

  第三,随着杭州人气上升,游客和人口流入带来的效益,杭州土地价值上涨,光是政府卖地都可以卖得更高。(杭州是土地财政很明显的城市)

  当时听教授这么说,来自广西山区的我深感震撼。其实现在反过来看,这就是非常明显的“互联网”思维,先“吸粉”后“变现”,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结果是皆大欢喜。

  这也可以从侧面反应出为什么杭州会诞生马云这样的企业家,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

  那么取消门票和围墙之后的西湖,景区和文物古迹的“保护”问题是不是就非常棘手了呢?

  并没有的,之前景区的售票员、管理人员就变成了“景区服务员”,穿着“红马甲”在偌大的西湖景区每天的工作是“边逛,边玩,边工作”,移动式服务游客以及处理各种临时问题。

  ▲在杭州,红马甲已经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

  去过西湖景区的朋友应该深有感触,这个景区非常大,在2002年就可以玩得这么“超前”,真是让人不服不行。

  再说第二个,浙江人经营古镇的模式创新。

  浙江,甚至是江苏,最常见的旅游景观就是古镇,古城。我有个大学同学就住在余杭的“京杭大运河”附近,他说运河两岸这种古镇是很常见的,他带我逛过其中一个。

  当然,名气大的当然数乌镇、西塘、南浔、周庄等。今天我就聊聊乌镇。

  ▲乌镇|网络图片

  乌镇名气大,很火,经济效益好,游客口碑也非常好。难道是乌镇保护得很好,没有被商业化侵袭吗?

  恰恰相反,乌镇是极度的商业化,甚至是商业化得让人感觉乌镇有点“假”。

  怎么个“假”法呢?

  很多古建筑都是假的。由于破坏,或者历史久远,其实保留下来的建筑并不多,所以如今的乌镇大部分的房子都是新建的,只是保留了以前框架和风格。

  景区的人也很“假”。比如很多民宿的老板,其实并不是老板,其实是管理公司的员工,只是他的职业是经营民宿而已。同时,古镇里的人,除了游客,大部分都是公司的员工,只是形式不同,反正就是服务景区和游客的。

  至于原住民,几乎没有。

  这种假有什么好处?这种假就是景区实现“统一经营”之后营造的氛围。既然实现了统一经营,那么景区的配套都是非常齐全的,且先进。

  我去过不少古镇(古城),除了浙江的,云南大理、丽江之类的,虽然风格各有不同,但是游客到景区后,这些风格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体验感”。

  最核心的就是方便,舒服。交通便利,道路通畅,干净整洁,住宿舒服,有没有WIFI,有没有24小时热水,有没有干净的床单浴缸和马桶。如果景区内能实现统一经营管理,这些都是很容易解决的,花钱更换就行。

  当然,购物/吃饭会不会“被宰”这一点也很重要。这一点,云南古镇也很多,但是依然无法杜绝。为何?

  因为云南很多古镇依然有人居住,随着游客涌入,居民摇身一变成为商家,或者租给外来商家经营。商家自然是要赚钱的,游客生意又是典型的“一次性”生意,那么最终游客会感到物价奇贵。

  但乌镇物价反而很便宜。又是实现统一经营管理,乌镇核心收益就靠“住宿”,因为乌镇也属于长三角经济圈,往往都是“一住难求”,所以公司住宿赚钱了,那么卖东西就可以卖便宜点。

  ▲乌镇|网络图片

  同时,让员工参与经营,员工心态就不会像“老板”那样追求极致利润,相反,员工把经营当成了工作,反而还会适当“偷懒”,更加没有“宰客”的动力,同时这些“假老板”懒散一点,反而更契合游客向往的那种“慢节奏”。

  当然,关于乌镇有篇文章叫做《乌镇是假的》就指出,乌镇反而是刻意塑造的,是“楚门的世界”的翻版。不过,乌镇真的很成功。

  甚至代表着IT高科技的“年度互联网峰会”都在乌镇,这个经典古镇举行,而不是摩登时尚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大都市。

  ▲第六届乌镇互联网峰会|央广网

  也就是说,全国很多古镇虽然也商业化,但是商业化还不够彻底,还是比较原始和粗放的商业化。

  反之,乌镇就是极度的商业化,实现了经济效益和古镇保护的商业化,也是成功的商业化,高端的商业化。

  总得来说,乌镇实现统一经营之后,可以平衡整体的利益,有选择,也有放弃的利益,这样反而才能实现多赢。(平衡利益的关键是产权模式的设计,不再展开)

  当然,乌镇也很令人向往,很多人都是去了还想去。

  我们再回到黄姚。

  整体而言,我是非常看好黄姚,不是因为黄姚比两广很多景点都要与众不同,而是因为黄姚自有特色的同时,靠近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大都市。

  如今的城里人是越来越向往乡村的生活了。大都市里,有权有钱人忙于事业,白领精英也忙于奋斗,但人不是机器,总有期待田园牧歌的时候,总希望不定期有个安安静静的,有意思的地方躲几天,逛逛街,摘摘果,骑骑车,钓钓鱼,溜溜娃,甚至泡泡温泉,做做农家乐等等。

  甚至什么也不做,就是来住那么几天,睡到自然醒,或者晒晒太阳。

  粤港澳大湾区那么大,那么多人,黄姚不做唯一的目的地,如果成为最主要的几个目的地之一,就非常成功了。

  ▲黄姚古镇|来自网络

  所以,有的人总担心黄姚太商业化,怕黄姚商业化之后会失去原有的面貌,得不到好的保护。

  恰恰相反,黄姚古镇还有很大的商业化空间。如果未来,黄姚能更好的“商业化”,那么黄姚也会像乌镇那样得到更好的保护。

  黄姚的商业化开发,最终也会让当地人,乃至贺州人受益,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

  当然,商业化开发并不容易,需要政策倾斜,需要巨额资金,更需要创新,管理,以及人才的引入,更需要时间。

  黄姚古镇重新崛起的步伐已经迈开,我们唯有期待它是何般的涅槃重生。

  ▲黄姚规划|来自网络

  祝福黄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