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賀州房叔。

  新賀州房產網,賀州專業房產網,賀州房叔創立的專業房產平臺。買房,賣房,就上新賀州房產網。

  五一小長假,相信很多人都開啓了假期模式,不過我也從朋友圈感受到不少景區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人從衆”的景象。旅遊行業的復甦,這是好事。

  黃姚的朋友說,古鎮非常熱鬧。

  其實,疫情之後,黃姚再現 “人從衆”景象是在五一前的“魚鱗壩”開放之時。其熱鬧程度,讓人想起了數年前的黃姚花海景區。

  ▲魚鱗壩|騰訊新聞

  今天,不妨再侃侃黃姚。

  前幾天,有篇文章涉及到黃姚古鎮文旅的發展,後臺不少讀者表示:如今的黃姚太商業化了,開發過度了,比較懷念開發之前的黃姚!

  我的觀點正好相反:商業化是最好的保護。黃姚的開發程度還遠遠不夠!

  我第一次到黃姚古鎮是2008年夏天,當時的黃姚古鎮完全沒有什麼商業化,古鎮內也遊客稀少,住在古鎮的居民安靜地過着安靜的生活。

  ▲2008年夏天的黃姚古鎮

  8年過去之後的2016年春節,我開車下了高速之後就被堵車堵在了“汽車長龍”裏,只能一點一點地往前挪,結果挪了大半天也沒擠到古鎮的門口,只能作罷打道回府。

  也是這一次,清一色的粵字車牌讓我感受到了黃姚的潛力。雖然當時隨處可見的道路和建築施工,視覺觀感和遊客體驗還不甚好,但是跟2008年比起來,黃姚展現出完全不一樣的經濟活力。

  第一次到黃姚的時候,我的觀點也是認爲古鎮/古城/古街/古物之類應該好好保護,因爲這些都很有“價值”,最好封存起來。

  直到後來輾轉到浙江省讀大學,經濟學教授一堂課給我的觀念衝擊,以及浙江人經營古鎮的模式創新,徹底扭轉了我的看法。

  先說第一個,經濟學教授給我的觀念衝擊。

  我們都知道,在黃姚古鎮,非本地居民進入景區是要收費的,門票幾十到一百不等。

  怎麼去看這件事呢?首先,合乎情理,非常理解,因爲全國大部分景區都是收費的,黃姚古鎮也並不另類。再者,景區的維護、運營是需要各種成本的,不收門票如何去平衡成本,如何創造收益。

  ▲西湖景區|網絡圖片

  但是我大學期間其中的一堂課,教授談到了杭州的西湖。教授說,杭州西湖從2002年就開始免費對外開放,拆除圍牆,成爲全國第一個免費對外開放的“5A”景區。

  效果怎麼樣?不用說,人氣首先就上來了,雖然門票對遊客來說也沒幾個錢,但是免費意味着完全沒門檻,外地來杭州的人都會來西湖打卡。甚至本地居民也時不時來遊玩。

  如何盈利?

  首先,取消了門票和圍牆,意味着人氣大增,那麼景區內爲數不多的小賣部就非常值錢了,景區光是拍賣這些小賣部的經營權,收益就比以前賣門票好多了。

  其次,隨着景區免費,湧入遊客增多,增加了遊客逗留時間,那麼景區附近的餐飲、酒店、休閒娛樂業就繁華起來了。

  第三,隨着杭州人氣上升,遊客和人口流入帶來的效益,杭州土地價值上漲,光是政府賣地都可以賣得更高。(杭州是土地財政很明顯的城市)

  當時聽教授這麼說,來自廣西山區的我深感震撼。其實現在反過來看,這就是非常明顯的“互聯網”思維,先“吸粉”後“變現”,羊毛出在豬身上,狗買單,結果是皆大歡喜。

  這也可以從側面反應出爲什麼杭州會誕生馬雲這樣的企業家,阿里巴巴這樣的互聯網巨頭。

  那麼取消門票和圍牆之後的西湖,景區和文物古蹟的“保護”問題是不是就非常棘手了呢?

  並沒有的,之前景區的售票員、管理人員就變成了“景區服務員”,穿着“紅馬甲”在偌大的西湖景區每天的工作是“邊逛,邊玩,邊工作”,移動式服務遊客以及處理各種臨時問題。

  ▲在杭州,紅馬甲已經成爲當地的文化名片

  去過西湖景區的朋友應該深有感觸,這個景區非常大,在2002年就可以玩得這麼“超前”,真是讓人不服不行。

  再說第二個,浙江人經營古鎮的模式創新。

  浙江,甚至是江蘇,最常見的旅遊景觀就是古鎮,古城。我有個大學同學就住在餘杭的“京杭大運河”附近,他說運河兩岸這種古鎮是很常見的,他帶我逛過其中一個。

  當然,名氣大的當然數烏鎮、西塘、南潯、周莊等。今天我就聊聊烏鎮。

  ▲烏鎮|網絡圖片

  烏鎮名氣大,很火,經濟效益好,遊客口碑也非常好。難道是烏鎮保護得很好,沒有被商業化侵襲嗎?

  恰恰相反,烏鎮是極度的商業化,甚至是商業化得讓人感覺烏鎮有點“假”。

  怎麼個“假”法呢?

  很多古建築都是假的。由於破壞,或者歷史久遠,其實保留下來的建築並不多,所以如今的烏鎮大部分的房子都是新建的,只是保留了以前框架和風格。

  景區的人也很“假”。比如很多民宿的老闆,其實並不是老闆,其實是管理公司的員工,只是他的職業是經營民宿而已。同時,古鎮裏的人,除了遊客,大部分都是公司的員工,只是形式不同,反正就是服務景區和遊客的。

  至於原住民,幾乎沒有。

  這種假有什麼好處?這種假就是景區實現“統一經營”之後營造的氛圍。既然實現了統一經營,那麼景區的配套都是非常齊全的,且先進。

  我去過不少古鎮(古城),除了浙江的,雲南大理、麗江之類的,雖然風格各有不同,但是遊客到景區後,這些風格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體驗感”。

  最核心的就是方便,舒服。交通便利,道路通暢,乾淨整潔,住宿舒服,有沒有WIFI,有沒有24小時熱水,有沒有乾淨的牀單浴缸和馬桶。如果景區內能實現統一經營管理,這些都是很容易解決的,花錢更換就行。

  當然,購物/喫飯會不會“被宰”這一點也很重要。這一點,雲南古鎮也很多,但是依然無法杜絕。爲何?

  因爲雲南很多古鎮依然有人居住,隨着遊客湧入,居民搖身一變成爲商家,或者租給外來商家經營。商家自然是要賺錢的,遊客生意又是典型的“一次性”生意,那麼最終遊客會感到物價奇貴。

  但烏鎮物價反而很便宜。又是實現統一經營管理,烏鎮核心收益就靠“住宿”,因爲烏鎮也屬於長三角經濟圈,往往都是“一住難求”,所以公司住宿賺錢了,那麼賣東西就可以賣便宜點。

  ▲烏鎮|網絡圖片

  同時,讓員工參與經營,員工心態就不會像“老闆”那樣追求極致利潤,相反,員工把經營當成了工作,反而還會適當“偷懶”,更加沒有“宰客”的動力,同時這些“假老闆”懶散一點,反而更契合遊客嚮往的那種“慢節奏”。

  當然,關於烏鎮有篇文章叫做《烏鎮是假的》就指出,烏鎮反而是刻意塑造的,是“楚門的世界”的翻版。不過,烏鎮真的很成功。

  甚至代表着IT高科技的“年度互聯網峯會”都在烏鎮,這個經典古鎮舉行,而不是摩登時尚的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等大都市。

  ▲第六屆烏鎮互聯網峯會|央廣網

  也就是說,全國很多古鎮雖然也商業化,但是商業化還不夠徹底,還是比較原始和粗放的商業化。

  反之,烏鎮就是極度的商業化,實現了經濟效益和古鎮保護的商業化,也是成功的商業化,高端的商業化。

  總得來說,烏鎮實現統一經營之後,可以平衡整體的利益,有選擇,也有放棄的利益,這樣反而才能實現多贏。(平衡利益的關鍵是產權模式的設計,不再展開)

  當然,烏鎮也很令人嚮往,很多人都是去了還想去。

  我們再回到黃姚。

  整體而言,我是非常看好黃姚,不是因爲黃姚比兩廣很多景點都要與衆不同,而是因爲黃姚自有特色的同時,靠近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大都市。

  如今的城裏人是越來越嚮往鄉村的生活了。大都市裏,有權有錢人忙於事業,白領精英也忙於奮鬥,但人不是機器,總有期待田園牧歌的時候,總希望不定期有個安安靜靜的,有意思的地方躲幾天,逛逛街,摘摘果,騎騎車,釣釣魚,溜溜娃,甚至泡泡溫泉,做做農家樂等等。

  甚至什麼也不做,就是來住那麼幾天,睡到自然醒,或者曬曬太陽。

  粵港澳大灣區那麼大,那麼多人,黃姚不做唯一的目的地,如果成爲最主要的幾個目的地之一,就非常成功了。

  ▲黃姚古鎮|來自網絡

  所以,有的人總擔心黃姚太商業化,怕黃姚商業化之後會失去原有的面貌,得不到好的保護。

  恰恰相反,黃姚古鎮還有很大的商業化空間。如果未來,黃姚能更好的“商業化”,那麼黃姚也會像烏鎮那樣得到更好的保護。

  黃姚的商業化開發,最終也會讓當地人,乃至賀州人受益,畢竟,發展纔是硬道理。

  當然,商業化開發並不容易,需要政策傾斜,需要鉅額資金,更需要創新,管理,以及人才的引入,更需要時間。

  黃姚古鎮重新崛起的步伐已經邁開,我們唯有期待它是何般的涅槃重生。

  ▲黃姚規劃|來自網絡

  祝福黃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