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江西上饶采风,有一个必去的地方,那就是方志敏烈士故里漆工镇湖塘村。进村之前,我们30名来自河北的作家,先在上饶三清媚文学创作营休稍作休憩。

坐落在湖塘村的三清媚文学创作营,也是《中国作家》创作基地。接待了全国各地许多来方志敏烈士家乡采访的作家朋友。创作营有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就是集体上课,朗读方志敏烈士牺牲前在囚室里写下的《清贫》。

坐在教室里面,我们大家穿上印有“方志敏读书会”字样的红坎肩。坐在书桌前一起诵读了《清贫》,在烈士家乡读这首正气歌,不禁让人热血贲张、潸然泪下。

去湖塘村要穿过一片高大古树林,森森林间,苦槠树、沙栾树、青炼干、檀香木杂陈,其中不乏千年古木。当年,这些树木也曾多次被反动势力砍伐和焚烧。

穿过方志敏读书园前行,可见一条从村外山谷流出的小溪,年代久远的石拱桥上有个长满青苔的石墩,少年方志敏喜欢坐在这石墩上读书。

朗朗书声伴着林间鸟鸣,潺潺流水,曾是湖塘村一道风景。方志敏为家乡的美景而自豪,他曾写道:“这样的农村美景比起拍照的风景片来,我觉得并不逊色。”

方志敏故居是一幢普通四榀木瓦房。1899年8月21日,方志敏就诞生在这个农家,并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故居里陈列着方志敏家人生前用过的各类生活、生产物品和方志敏青少年时期的照片以及方志敏母亲金香莲、胞弟方志慧的照片等物。

故居的庭院里植种了松、柏、竹、梅,映衬了烈士抒发胸怀的自撰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洁梅兰。”

晚上,我们从石家庄来的四人住在湖塘村一户农家,湖塘村有许多这样的农家乐。房东叫方贵谷,他的爷爷方华狗1927年参加革命,是红十军排长。1928年1月参加了弋横暴动,在赣东北红军初创时,便加入了红十军,并跟随方志敏参加了解放景德镇秧畈、众埠、铁山、文山等一系列战役;后来又跟随方志敏前往福建,欲粉碎敌人对福建发动的第二次反革命“围剿”。1930年,在攻打福建长涧源一役中壮烈牺牲,年仅21岁。

60多岁的方贵谷说湖塘村无杂姓,都姓方。论辈分他管方志敏叫爷爷。

因为还要到其他地方采风。天不亮,楼下就响起锅碗瓢勺声。方家大嫂开始为我们准备早餐。

除了酱果、雪里蕻、柚子皮这些极少吃到的地方菜之外,方家大嫂特意做了当地有名的弋阳年糕。

弋阳年糕,也叫大禾米粿,是当地传统特色食品,历史悠久。据传制作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以弋阳大禾谷米为原料,采用“三蒸两百锤”的独特工艺制作而成,以白洁玉润、柔韧爽滑、不黏不腻而著称。弋阳家常做法是将年糕切片与肉丝、豆芽、冬笋丝、青菜炒至半熟,待年糕变软加水煮熟。

方大嫂先将肥肉炼油,加入切好的肉丝在锅内翻炒,然后加入腌制的豆角、辣椒等蔬菜炒至半熟,倒入切成片的粘糕炒软加水煮熟。

方大嫂说,弋阳这边炒粘糕加什么蔬菜都可以的,随心所欲。离开弋阳你就吃不上正宗的年糕了。

我们对过儿住着其他几位作家,他们才刚刚起床。房东是一位叫英的年轻女子。她家也是有故事的家庭。英的大爷爷叫方高烈,1898年出生在漆工镇湖塘村,1927年参加革命。1928年1月参加了弋横暴动;1928年5月参加了在湖塘村邵家祠堂召开的弋阳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参与弋阳苏区农民分田分地和平租平债活动;1928年11月初国民党第二次对漆工这个初创的根据地发动进攻,抢走军旗和公章。

方志敏在磨盘山一带被困,好几天没有饭吃。方高烈与村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把毛竹筒打通洞,两头用竹节塞好,在毛竹筒内装好米和油盐,棉裤内层藏好火柴,扮成上山烧炭的林农来给方志敏他们送物资。1929年在本县执行任务时被敌杀害,牺牲时仅31岁。

英准备的早餐里也有炒年糕,她的做法与方大嫂几乎一样,只是配菜里加了青豆,看上去更美观一些。

我问英,这么好吃的弋阳年糕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她笑着说,用浸泡后的大禾米冲洗入甑蒸熟,再把蒸熟的米饭投入干净的石臼中,用木锤棰打成米团,然后重新投入饭甑中蒸,蒸后再投入石臼捶打,反复三次。晾干表面后浸泡山泉水中保鲜。

湖塘村老乡做出的弋阳年糕,吃起来柔软爽滑、韧性可口,的确是十分地道。除了炒和煮,还有很多的做法如炭火烧烤、涮火锅等。听起来就那么馋人,期待有机会还能吃到如此美味的弋阳年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