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車馬成爲身份地位的象徵、甚至是苦讀詩書的目標之一,這種是理解似乎已經是“基因記憶”了,而古時的軒轅就是今天的汽車,自然而然成爲了男性追求並喜愛的物品之一,所以並不用感覺意外。而在現代社會五經勤向窗前讀是必然的,結業之後千鍾粟不再是奢求、顏如玉只限一位、黃金屋有些壓力但總也能有個居所,最終這些“小目標”都實現以後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只剩下車馬多簇簇可以追求了。

男人喜歡車的程度不亞於喜歡美女、也不亞於美女對對名牌包或者漂亮衣服的喜愛,汽車彷彿是男性實力的體現、也是個性的體現,古已有之。

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有一句經典:衆裏尋她千、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句詞曾經是耳熟能詳的;不過還有一句詞似乎並沒有很多人記得,爲【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在滿城燈火繁華之景中總是少不了香車和寶馬,達官顯貴也是社會結構中的一層,在古時的封建社會中寶馬香車則是體現顯貴的標籤。除辛棄疾的這首詞之外,還有一首經典勸學詩其實也提到過車: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簇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若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車馬成爲身份地位的象徵、甚至是苦讀詩書的目標之一,這種是理解似乎已經是“基因記憶”了,而古時的軒轅就是今天的汽車,自然而然成爲了男性追求並喜愛的物品之一,所以並不用感覺意外。

而在現代社會五經勤向窗前讀是必然的,結業之後千鍾粟不再是奢求、顏如玉只限一位、黃金屋有些壓力但總也能有個居所,最終這些“小目標”都實現以後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只剩下車馬多簇簇可以追求了。

所以也可以理解爲現代男性除了喜歡汽車以外也沒有什麼可以追求的,面對這種事實情況也纔有了所謂的汽車文化:

從不斷突破和實現自我價值去提升汽車的等級、在以汽車的等級提升去印證自己價值的實現,這是汽車文化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在汽車從身份象徵到逐漸大衆化之後則不僅限於充當奢侈品的標籤,預售開始出現了各種賽事競技。

在本次活動的刺激下,衆多車主開始在民用車市場模仿改裝車,最終的表現也越來越給力,外觀也越來越吸引人。這一循環不僅吸引了更多的男人對汽車的喜愛,也使汽車擁有量越來越大。一旦良性循環形成,汽車終將風靡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從馬車到汽車交通工具的形態在不斷改變,但在各種類型的交通工具中必有一種是男性的專屬。

點評:

男人喜歡車,古已有之,自有車算起,車子就是男人的專屬。

第一,古時候,那叫戰車和馬車,戰車當然是男人才能駕馭的;馬車也是那時候的交通工具,但駕車基本都是男的,女的少有拋頭露面的。

從這一點來看,這算不算是男人基因的遺傳?

第二,男人天生有一種野性,喜歡征服,喜歡駕馭,就像古時候的馴馬師一樣,越難馴服的男人越想馴服,越是這樣越有成就感。

第三,車子作爲交通工具和運輸工具,以前私家車少的時候,車子是作爲喫飯的工具的,是用來養家餬口的,那時候一個家庭的生計重擔基本都是男人來承擔,所以那時候開車的幾乎都是男人。這就叫傳統。

只是後來車子作爲家用的私家車慢慢流行起來後,加上人們思想的逐漸開放,才逐漸有女人開始學車開車,這就叫變革。

第四,隨着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車子不但成了家用,還成了有些人的玩物。特別是部分男人開着豪車招搖過市,達到某些特殊目的,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第五,現在的家庭,特別是家裏的男人,車子已經成了他們的面了,不光要有,還得要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