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乃至所有皇帝之中,雍正算是难以伺候的。一方面,因为他饱受“得位不正”的非议,经常以杀人来立威。另一方面,他要求很是严格,这让习惯了尸位素餐的臣子们难以接受,稍有差池,雍正就要兴师问罪。因此,尽管雍正不像朱元璋、刘邦那样嗜杀成性,但在他手下当官,确实也不愉快。

但是,有一个重臣却是一个例外,他就是张廷玉。张廷玉在康熙时只是一个小官,是雍正慧眼识珠发现并提拔了他,给予他足够的权力和机会,而张廷玉也没有辜负雍正的信任,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也一步步获得了雍正的信任。

作为军机大臣,尤其是汉人军机,他积极筹备各种典章制度,并且兼理吏部、户部要职。他制定的《吏部则例》等制度,也为清朝后来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雍正到底对张廷玉有多信任?别的话不说,有一句成为了最为经典的名言,那是在张廷玉外出当差时,雍正写信给他:

朕即位十一年来,朝廷之上近亲大臣中,只和你一天也没有分离过。我和你义固君臣,情同密友。如今相隔月余,未免每每思念。

可惜,这段君臣知遇的缘分在只有短短十三年就嘎然而止了,原因是雍正驾崩了。在临终前,雍正特意嘱咐,张居正是他信赖的老臣,劳苦功高,今后是要配享太庙的。

这可是一个非常高的礼遇,要知道,配享太庙是人臣死后最隆重的待遇,只有骨肉至亲的臣子才能得到。当以后的皇帝向先皇帝行礼时,也在同时向这些配享太庙的家臣致意。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要家中有一个配享太庙的祖宗,就足够后世子孙吹一辈子牛的了。

看起来,张廷玉配享太庙是板上钉钉了,不过却要另外一个人的同意,那就是雍正的继位者乾隆皇帝。本来乾隆也很看重张廷玉的的,他亲口说过称赞张廷玉“不茹还不吐,既哲亦既明”。然而,张廷玉逐渐却和乾隆疏远了。

原因恐怕是多方面的,一来张廷玉年纪大了,办事当差也有所不及,二来乾隆和雍正的风格也不一样,能讨雍正的欢心,不一定能让乾隆满意,三是乾隆也有自己在潜邸就有的亲信,他们也不希望张老先生继续获得信任,这样自己怎么能有出头之日呢?

在这种情况下,张廷玉被乾隆所嫌弃,他自己也很清楚,便提出辞职。这本来是个很正常的举动,然而乾隆沽名钓誉,又不想让人觉得自己比雍正还刻薄,连先帝老臣都混不下去了,所以并没有允许。乾隆还说,张廷玉对社稷有功,还要配享太庙的,怎么能辞职呢?

这下张廷玉着急了,他急忙向皇帝申辩:配享太庙和退休有没有冲突,这怎么能混为一谈呢?乾隆也不好为难老臣,考虑了一段时间,同意了他的请求。然而,被乾隆一说,张廷玉竟然怀疑了皇帝,他提出自己致仕之前,请乾隆给他一个今后配享太庙的凭证。

这一下就有点过分了,不管怎么说,张廷玉是臣,乾隆是皇帝,他的功劳再大,又有什么资格要皇帝给凭证,这相当于要皇帝在欠条上按手印。乾隆还是忍气吞声,写了一份手诏。然而两人的关系已经降到了冰点,虽然张廷玉最终还是配享太庙,是清朝汉人之中唯一的一个,但他死后,家产却被籍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