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深藍君。
過去幾年,我測評了數百款保險,爲大家挑選性價比最高的產品,而保險還有非常重要的一環,那就是理賠。
從今年開始,我將爲大家剖析更多真實的理賠案例,看看一份份保單背後,有着怎樣形形色色的故事。
今天我們來看一個百萬醫療險的 拒賠案例,相信會爲你帶來不少啓發。
點擊我頭像,私信回覆“理賠”,可以查看更多理賠案例。
主要內容如下:
1)衆安尊享 e 生拒賠,爲什麼?
2)法院最終這樣判,衆安冤嗎?
3)當地沒保險機構,去哪打官司?
一、衆安拒賠,特需病房惹的禍?
我曾經分享過尊享 e 生成功理賠的案例,但凡事都有例外,有些理賠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我們來看看這個案例:
投保過程:2016 年 10 月 27 日,A 女士投保衆安尊享 e 生 2016 版醫療險,保險期限一年。出險經過:2017 年 1-2 月間,A 女士因病住院,共計花費 76269.18 元。其中, 4 天入住普通病房, 33 天入住特需病房。理賠結果:出院後,A 女士申請理賠,沒想到卻被拒賠了…爲了方便理解,我們先來看看 A 女士的醫療費用明細:
保險公司的理賠審覈過程如下:
入住特需病房期間的費用:包括牀位費、藥品費、檢查費等,不屬於理賠範圍。入住普通病房期間的費用:雖然屬於理賠範圍,但未超 1 萬免賠額,理賠金額爲零。陪護牀費用:不屬於理賠範圍。熟悉尊享 e 生的朋友應該清楚,這款產品的確有 1 萬免賠額。如果你認真翻閱過條款,裏面也確實沒寫保障 “陪牀費 ”。
那麼,問題的關鍵點就在於:入住特需病房的費用是否能賠?
相對於普通病房來說,特需病房的環境更好、設施更完善,當然價格也會貴很多。以 A 女士爲例,普通病房的牀位費是 36 元/天,而特需病房是 491 元/天。
我們都知道,醫療險賠付的住院費用,是指住院發生的 必需且合理 的醫療費用,但具體哪些不賠,都寫在條款裏。
來看看尊享 e 生的條款:
如圖所示,條款明確寫了不包括特需病房的住院費用,因此保險公司拒賠是很正常的。
二、按條款拒賠,保險公司居然敗訴?
然而,令人詫異的是,當 A 女士向法院起訴後,法院竟然判保險公司敗訴,並需要賠付 51257.18 元。
1、法院如何計算理賠金額?
細心的朋友應該注意到,A 女士的總費用是 76269.18 元,判賠金額卻是 51257.18 元,法院是不是算錯了?
同樣,我根據法院的計算邏輯,整理出下表:
計算步驟如下:
總住院費用:76269.18 元不賠特需病房牀位費:16200 元以普通病房牀位費替代:1188 元(36 元 / 天 * 33 天)扣除免賠額:10000 元最終得出理賠金額:76269.18 - 16200 + 1188 - 10000= 51257.18 元
可以看到,法院判決只是不賠特需病房的 牀位費,不但用普通病房牀位費取而代之,連陪牀費也一併賠付了。
2、法院這樣判,有什麼依據嗎?
保險公司明明是按條款拒賠,法院爲什麼這樣判?我把法院判詞摘抄如下:
普通病房與特需病房僅在牀位費上有區別,A 女士入住特需病房,也會發生 “必需且合理” 的費用,保險公司直接拒賠,有違公平原則。
其實,法院主要參考了《保險法》司法解釋三(第十九條):
保險合同約定按基本醫保的標準覈定醫療費用,保險公司以被保人的醫療支出,超出基本醫保範圍而拒絕理賠的,法院不予支持;保險公司要求對超出部分拒絕理賠的,法院應予支持。
我用大白話解釋一下:
如果保險合同約定,只報銷醫保範圍內費用,而被保人用了自費藥、自費檢查等,保險公司不能以這個理由拒賠。不過,自費項目比醫保項目貴的那部分費用,可以不賠。
所以具體到 A 女士的案例,雖然合同約定不賠特需病房,但是保險公司應該按普通病房的標準來理賠。
總的來說,我認爲衆安還是有點冤的,保險公司有時候確實是弱勢羣體。不過法院爲消費者着想,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當地沒有保險機構,去哪打官司?
這個案例還有一個不容易注意到的細節:
原告 A 女士居住在黑龍江,而保險公司的所在地是上海。那麼,A 女士起訴保險公司,需要上海的法院受理嗎?如果是,A 女士千里迢迢維權,成本將很高。
事實上,這起案子是由 A 女士所在地的法院受理的,依據的就是《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二十一條):
因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可以由被保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平時也常有朋友問道:我的城市沒有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如果發生保險糾紛,豈不是要跑很遠去打官司?太麻煩了!
相信這條司法解釋就可以解答大家的疑慮。
保險理賠的法律裁決,涉及《保險法》、《合同法》、《訴訟法》等大量條文,相對會比較晦澀,但如果認真看懂了,還是挺有意思的。
四、寫在最後
看完今天的案例,希望大家不要抱有僥倖心理,絕大部分的保險理賠,還是按條款來處理。
打官司不僅勞心勞力,而且中國不是“ 判例法 ”國家,在實際的訴訟中,即使是類似的案件,不同的法院都可能有不同的判決結果。
對我們消費者來說,在就醫前多瞭解保險的理賠範圍,就能很好地避免理賠糾紛。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深藍保測評
重疾險保的疾病越多,保障就越好?千萬別被代理人忽悠了
健康告知隨便填,熬過兩年一定賠?這三大誤區一定要避開!
給孩子買保險,你真的選對了嗎?這種保險就不值得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