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在罗永浩热度最高的时候发表对锤子科技的解读,是因为不希望大家跟风去嘲讽。同样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我能深深的感受到罗永浩无奈的倔强,和痛苦的坚持。

本篇文章也不会从技术角度分析锤子失败的原因,我们利用商业的基本逻辑,看看罗永浩在这盘棋中出现的逻辑性错误。通过对锤子的解构,让普通创业者学到一些东西。

罗永浩花了7年时间,依然没有弄明白商业逻辑,注定了失败命运

匠人 罗永浩

没有清晰的商业逻辑

老罗在做锤子手机之前,是一个英语老师,曾经在新东方任教六年,这正是这六年的专业经历,给了他未来创业的勇气。

在06年离开新东方后,老罗又建立了英语培训学校,这让他走上财务自由的道路。凭着在新东方的经验,还有极强的专业背景,以及非常不错的口才,这种成功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时间来到2012年,雷军已经开始做起了小米,而罗永浩对手机行业也非常看好,但是因为理念不合,最终还是没有跟雷军合作。

为什么雷军后来可以成功,而几乎同时起步的罗永浩却一直没有站起来?

雷军一直在互联网行业打拼,创建小米的时候,大家都认为雷军是看准了手机行业的风口。但是大家都没有关注的是,雷军一直声称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雷军创业的逻辑很简单:做手机硬件我不专业,手机只是作为互联网的一个入口。

而从小米后续的打法上,也确实印证了雷军的逻辑:

1、小米手机的利润不得超过5%,也正是小米开启了低价智能机的时代,这也造成了一大批的手机品牌走向灭亡。

2、雷军创建小米后,第一件事并不是做硬件宣传,而是做了一个MIUI,提供给社区粉丝免费下载,小米手机也正是靠着社区的百万用户起步腾飞。

罗永浩的专业是英语,对于互联网这回事,他并没有想的很明白。他的目的就是做一款很好的手机,靠卖手机硬件赚钱。

虽然后来又折腾了几款软件,但是这更显示出了老罗的不专业,什么热度高,就做什么产品,赛道一直在调整。

锤子T1推出时,得到了设计大奖,但是手机却卖的不尽如人意。相比小米清晰的商业逻辑和实施步骤,锤子科技就一直无头苍蝇,到处乱飞。

罗永浩花了7年时间,依然没有弄明白商业逻辑,注定了失败命运

小米和锤子科技同时起步

人设的定位错误

不管是叫“锤子”,还是后来改名为“坚果”,名字其实都挺好听,朗朗上口又不失内涵。但是罗永浩想将自己打造成一个“超级IP”,进而推动手机的销售。

老罗给自己的定位是“乔布斯衣钵继承人”,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偏执创业者。

这一点,我还得挖苦一下这位英语老师的良苦用心。从一个英语教育者迅速转变成科技领域的匠人,这种说服力是否有点太弱了。一定找到自己的最短板去进行宣传,这本身就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在T1出现的时候,让大家相信了这个想用心做好产品的“英语老师”,但是当T2出现的时候,明显对于市场的妥协和同化,让所有关注他的人都感叹:“原来不过如此”。

同样对比小米,雷军非常弱化自己的人设形象,即使一定要给自己贴一个标签,依然是“互联网创业老兵”。

雷军不懂手机硬件,也做不出设计感很强,甚至革命性的手机。但是他就是简单的将配置做到最高,价格做到最低,就是不打算赚硬件的钱。

结果所有米粉都买账了,大家都知道小米的标签就是便宜,原因是小米做互联网生态,手机只是入口。但是老罗的粉丝却没有买账,因为做出来的手机,并不具备“匠人”的水平,价格还高。

项目冷启动的失败,导致了后续的接连失败

锤子手机的冷启动,我总结就两点:罗永浩的嘴,发布会的梗。

锤子每次新机发布会都是人山人海,我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人是冲着手机去的,但是罗永浩在发布会现场的“相声式的演讲”,让下面的粉丝开怀大笑。

虽然发布会每次都很成功,但是一卖手机就熄火了。锤子项目的冷启动,基本是依靠罗永浩个人IP的一场表演。

在锤子手机开售之前,罗永浩心里完全不知道会卖掉多少,就凭着运气是试探。而这也造成了后来的库存积压越来越严重,现金流也越来越紧张,最终无力支撑而倒闭。

同时期的小米,依靠着社区粉丝的力量,硬是用一款MIUI做足了广告。在小米第一步手机开售之前,雷军心里已经有底了,他知道自己小米社区的粉丝有多少将转化为自己的用户。

小米每一次出货后,基本上可以实现近乎零库存,在给了雷军非常良好的现金流,也为未来的融资计划做好了准备。

罗永浩花了7年时间,依然没有弄明白商业逻辑,注定了失败命运

老罗的发布会总是人满为患

创业者应该学到什么?

我一直在强调创业中三个重要因素:专业、低成本、坚持。

商业逻辑是我们创业的一个基础,如果没有清晰的逻辑,就会很容易迷失方向,今天试试这个,明天试试那个,最终没有一个做好。

而在执行的过程中,创业者不要唯资金马首是瞻,资金很重要,但是资金也很危险。雷军当年做小米社区的时候,要求不花一分钱推广,而最终也真正做到了。

利用社群去做产品传播,是互联网时代留给创业者最大的一笔创业红利。创业者要学会利用社群做产品的冷启动、传播、试错。

罗永浩花了7年时间,依然没有弄明白商业逻辑,注定了失败命运

低成本的社群传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