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跟骨是身体里面最大的一块以松质骨为主的骨头,也是比较容易在早期发生骨质疏松的骨头,当骨头里面松了以后,人在站立和行走的时候,身体的重量还是依旧会压在上面,这样一来,包裹在骨头外面的骨皮质就要承受更多的力量,久而久之就会生骨刺。接下来就会针对骨刺去医院进行各种各样的治疗,有的时候有效,但多数情况下效果不太理想,也有的人过一段时间不知不觉就不痛了,再拍个片子看看骨刺依旧是老样子。

上了年纪的人常常会脚后跟痛,痛得厉害的时候连路都不能走,去医院一拍片子发现跟骨下面长了骨刺,就很自然地认为脚后跟痛是骨刺引起来的。

接下来就会针对骨刺去医院进行各种各样的治疗,有的时候有效,但多数情况下效果不太理想,也有的人过一段时间不知不觉就不痛了,再拍个片子看看骨刺依旧是老样子。

事实上,骨刺仅仅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原因是 骨质疏松。

这里先要简单介绍一下骨头的类型。一根长长的骨头,中间这一段是非常致密的,叫做 皮质骨;靠近两头的骨头相对就没有那么致密,叫做 松质骨。我们身体里面呈团块状的骨头基本上是松质骨为主的,这种骨头只有包裹在四周的一层皮是比较致密的,叫做 骨皮质。

跟骨是身体里面最大的一块以松质骨为主的骨头,也是比较容易在早期发生骨质疏松的骨头,当骨头里面松了以后,人在站立和行走的时候,身体的重量还是依旧会压在上面,这样一来,包裹在骨头外面的骨皮质就要承受更多的力量,久而久之就会生骨刺。

就好像手掌用多了会生老茧一样,骨头表面生的老茧医学上就叫做 骨刺。

新长出来的骨刺比较硬,走路的时候硌得慌,总是会有些疼痛,经过一段时间慢慢适应了,也就不痛了。

从治疗角度来讲,还是要治疗骨质疏松,这是图本之计,中医正是从这个思路出发,采用补肝肾、壮筋骨的中药内服,再加一些通经络的药泡脚,往往可以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这里再介绍一个简单的自助式治疗方法:

先用温水或中药煮水泡脚20分钟左右,然后穿上厚的棉袜,在木地板上面跺脚,下跺时整个脚底部都要接触地面,脚跟部用力稍多一些,以感觉到脚后跟微微胀痛的程度为宜。

左右脚交替,每只脚跺200下,每天一次。这种方法通过地面的反作用力对疼痛部位起到了一种按摩作用,可以提高骨刺周围筋膜的适应能力,从而缓解了疼痛;缓和的冲击力刺激,也有助于跟骨骨质疏松的治疗。

来源 |上海科普教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