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於持續的肌肉運動,即使我的年齡增加,但身體卻維持在70歲開始運動時的狀態。我們常常聽到“年紀越大,爲了減輕身體的負擔,需要維持持續的運動”的說法,可是一般人的做法很難在健康方面看到顯著的效果。

只要有心運動,永遠不嫌晚。韓國企業家李淳國,在7年前狹心症突然發作,讓他頓悟到“健康無可取代”的真理。他卸下財團經營人身份,搖身一變,成爲專研運動科學與健康管理的專家。他特別強調,在進入老年之後,肌肉訓練對維持健康的重要性。

70歲運動,開啓我的新人生

由於持續的肌肉運動,即使我的年齡增加,但身體卻維持在70歲開始運動時的狀態。若是更早就開始運動,或許能維持更年輕的模樣。我提到的運動並不是一般年長者所想的簡單的散步和體操,而是有系統的有氧運動或者是鍛鍊肌肉的阻力運動,也就是現在年輕人流行去健身中心所做的運動項目。

我並不是天生健康的體質,自幼身體就長得特別瘦小,再加上生活環境差,小時候喫了不少苦。長大後由於運動不足,所以有一段時間健康狀態非常令人擔憂。

我32歲時開始創業,37年來不顧自身的健康,一心只嚮往著朝向成功的高峯邁進,抽菸、喝酒從不間斷,在創業的過程中也承受了不少壓力,所有這些都是造成我後來身體健康更惡化的原因。

然而當我退休之後,或許是因爲全身的緊張都放鬆了,所有的疾病也不約而同一起來報到,最嚴重的是罹患了狹心症(心絞痛),這下子我真的感到害怕了。

衆所周知,狹心症是一種由於心血管冠狀動脈硬化,導致血管過於狹窄,無法傳送足夠的血液與氧氣到心臟所引起的病症。這種疾病初期並沒有特別的徵兆,然而當身體出現異狀時,病情大都已經處於非常危急的階段。狹心症並沒有根治的方法,爲了預防再次發病,持續且規律的運動還有飲食管理便非常重要。然而就像我所說的,這話聽起來雖然簡單,可是卻太過模糊,無法給人明確的方向。所謂的持續運動指的到底是什麼?一天需要多少運動量纔算足夠?該從事什麼樣的運動對患者比較適合?該怎麼做才能夠讓身體變得更健康?

爲了找回健康的身體,我開始研究所有的方法。首先我在2014年申請進入首爾科技大學運動系碩士課程研讀,在修完學位之後,再進到上明大學的體育系繼續攻讀博士課程,然後將我在學校裡所學的全部內容都身體力行加以實踐。我所得到的結論是,年紀越大越需要鍛鍊身體肌肉。我們常常聽到“年紀越大,爲了減輕身體的負擔,需要維持持續的運動”的說法,可是一般人的做法很難在健康方面看到顯著的效果。

年輕10歲

其實經常聽到有老人只是在住家附近簡單的散步一圈,卻摔傷被送進醫院的消息,然而硬要說“運動是危險的”則是錯誤的觀念。

各位所要擔心的不是因爲運動而受傷或者生病,而是因爲運動不足所造成的肌肉衰退,造成身體其他器官的功能無法正常發揮,進而招來疾病或導致身體受傷。對我而言,運動纔是開啓健康人生所要踏出的第一步。

這麼肌肉越常使用就會越發達,也會變得更強健,可以減少因爲年齡增長所產生的疾病。最近我開始進行1星期3次,每次5公里的慢跑運動,還有1週6天做啞鈴和仰臥推舉的肌肉運動,也就是一般所稱的阻力運動。這樣規律的運動讓我可以做到每次10下,20分鐘內做完100次的推舉,找回健康的體力,不,應該說是比年輕的時候更好。年輕的時候,反而稍微運動一下就氣喘如牛,連簡單的運動都沒辦法做到,現在竟然可以做到這麼多的運動,連我自己也覺得意外且神奇。我的身體不但變得比以前更年輕,就連年輕時沒出現過的腹肌也藉著運動鍛鍊出來了。

當然現在強健的身體不是一日可成,而是經年累月一點一滴的努力,不斷克服想放棄的心態所獲得的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