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參院全體會議6月19日全會一致表決通過了修改後的《兒童虐待防止法》和《兒童福祉法》,使其正式成爲法律。新法中加入了禁止父母體罰子女與加強兒童諮詢所體制等內容。除了部分內容外,新法將於2020年4月起施行。

日本禁止體罰小孩已立法!曾經有過體罰的家長,現在該停手了

在家庭教育中能不能打孩子,相信所有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疑問。

一些家長堅守自己的底線,對孩子的批評和教育永遠停留在語言層面,而另一些家長卻主張結合適度的“棍棒教育”管教孩子。在孩子長大後,那些小時候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形成的差距是相當驚人的。

一、自卑懦弱的性格

如果孩子經常挨父母的拳打腳踢,時間一久,這種孩子一見到父母,就會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幺,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是乖乖服從。在這種不良“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日本禁止體罰小孩已立法!曾經有過體罰的家長,現在該停手了

二、孤獨感

這種孩子往往會唯命是從、精神壓抑、學習被動。經常捱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尤其是父母當衆打孩子,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會自感低人一等而顯得比較壓抑、沉默,認爲老師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頭來。於是這種孩子往往不願意與父母和老師交流,不願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顯得孤僻。

日本禁止體罰小孩已立法!曾經有過體罰的家長,現在該停手了

三、叛逆

有的父母動不動就打孩子,損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產生對立情緒、叛逆心理,於是,有的孩子用故意搗亂來表示反抗。你要東,他偏要西,存心讓父母生氣。

有的孩子越被打越不認錯,常常用離家出走、逃學來與父母對抗,變得越來越固執。由於孩子模仿性很強,在家裏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別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

日本禁止體罰小孩已立法!曾經有過體罰的家長,現在該停手了

四、壞習慣的養成

父母打孩子,實際上起了教自己的孩子去打別的孩子的壞作用。有的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超過了孩子的實際能力,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負擔,使孩子焦慮不安。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父母不是細心幫助孩子找原因,而是簡單地痛打一頓,使孩子整天提心吊膽,擔心記不住英語單字,擔心背不出算術口訣,擔心……

所以說體罰無法讓孩子認識錯誤原因。錯誤對他來說和意願密切相關,除非孩子能夠規避那種意願,否則難以避免錯誤帶來不良結果。

其次,體罰之所以錯誤是因爲會反覆灌輸這麼做的動機是害怕疼痛而不是正義的愛。它往往直接使孩子變懦弱、愛欺騙和滿腹怨氣,跟其他任何錯誤相比,這三者更爲嚴重。確實,有些人小時候捱過打,但是長大後變得彬彬有禮、光明磊落。他們家裏其他的優秀品質必然消除了這種錯誤教育方法的有害影響。

日本禁止體罰小孩已立法!曾經有過體罰的家長,現在該停手了

中國流傳一句話: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這句話很誤導人。

教育和‘懲罰’水火不容,如果你想教育好一個孩子,就不要琢磨怎麼去懲罰他。

一件事沒做好,事情本身已給孩子帶來不快,這已是懲罰,家長不需要再‘落井下石’。

恰是家長的每一種理解和信任,加上與孩子的溝通,才能讓孩子獲得真正的進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