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高中时期,我们在语文课本上通过《再别康桥》这首诗歌认识了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如果只看他所写的诗歌的话,诗歌本身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确实文采非凡,但是后来仔细了解他的个人感情生活后,才发现他有很多令人诟病的地方。
先暂且不讨论他和林徽因的情感纠葛,单看他对妻子张幼仪的做法就让人感觉他是渣男,徐志摩口口声声一直说不爱自己的原配妻子张幼仪,可是事实呢?他却令张幼仪两次怀孕,这难道是他说不爱的表现吗?
名门之后张幼仪1900年出生于上海宝山,祖父是晚清时代的县官,她的二哥张君劢是近代颇有名望的政治家和哲学家,四哥张嘉璈曾任中国银行总裁,1912年,十二岁的张幼仪在两位哥哥的帮助下进入江苏省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三年后,张嘉璈巡视杭州一中,看到徐志摩的考卷以后对他大为赞赏,于是主动向徐家提亲,与二妹张幼仪相许。
徐志摩,1897年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父亲徐申如继承祖业从商,所以徐申如对于张幼仪家里这样政治经济地位高的名门望族十分满意,自然求之不得地答应了这门亲事。1915年十月,徐志摩和张幼仪结婚。
据张幼仪后来说,徐志摩第一次见到她的照片时,撇下嘴角,鄙夷地说:“乡下土女子!”可见徐志摩从一开始就厌恶她。
婚后张幼仪举止端庄,侍奉公婆尽心尽力,操持家务井井有条,但是这些优点在徐志摩眼里却全变成了乏味和呆板,从婚前到婚后徐志摩对张幼仪的嫌弃同样溢于言表,然而这却丝毫不影响徐志摩让她怀孕生子。
1918年,张幼仪生下长子徐积锴,小名阿欢,徐志摩第一次让张幼仪怀孕,是在刚结婚的第三年,当时张幼仪和他是父母之命包办的婚姻,当时的徐志摩十八岁,说是身上背负着传宗接代的重任,他没有爱情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倒是还情有可原。
但是第二次让张幼仪怀孕是在英国,长子出生后徐志摩就出国留学了,因此1920年张幼仪出国和丈夫徐志摩团聚,当时张幼仪从老家不远万里来英国找正在读书的徐志摩,徐志摩见了她以后,非但没有丝毫高兴,反而内心厌恶至极,一见面徐志摩便阴沉着脸,嫌弃张幼仪的中式服装太土气,怕朋友见了有失颜面,就带着她去买时装和皮鞋,之后两人拍了一张合影邮寄给徐家父母,这是他们此生唯一的一张合影。
徐志摩当时正在追求林徽因,而这丝毫也不影响他和自己的妻子住在一起,尽管内心已经出轨,这期间张幼仪却怀孕,在张幼仪告诉他怀孕后,他态度冰冷,让张幼仪打掉孩子,当张幼仪惶恐愕然地看着丈夫说:“我听说因为有人打胎死掉的。”徐志摩冰冷淡漠地反问她道:“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的呢,难道人家都不坐火车了吗?”
此时的徐志摩,眼里、脑里、心里全是林徽因,哪管什么人命关天,更不管结发妻子有多可怜,张幼仪面对徐志摩的冷漠彻底寒心,但是她还是选择生下孩子,毕竟孩子是无辜的,尽管他们的婚姻不幸福。
1922年,张幼仪生下次子彼得,一直杳无信息的徐志摩却带着他此行唯一的目的出现了,他要和张幼仪离婚,张幼仪不吵不闹,和徐志摩签字离婚,离婚后张幼仪去了德国,1925年三岁的彼得因为腹膜炎离世,张幼仪痛失爱子,从此张幼仪总是看着照片里的小儿子,白天黑夜地流着似乎永远无法流完的眼泪。
曾经有人说,人是因为爱着一个人,看什么都是好的,其言也善,其实那是因为他的爱没有阻碍,一旦有什么阻碍了爱的脚步,他就会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暴躁,甚至是凶残,徐志摩的冷酷无情恰恰因为他对张幼仪没有爱情。
当人们都在为徐志摩的浪漫、热诚、痴心和执著着“摩”时,回看当年,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对他的原配夫人张幼仪是无情而残酷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