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脾氣時,我們既要控制住衝動情緒,避免出口傷人,同時要拒絕暴力,它們都只會誤事,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當我們被某些人或事激怒時,往往會不顧後果,任由憤怒情緒胡亂發泄,最後被自己的衝動所累。

高情商的人也會發脾氣!心理學家:他們把發脾氣當做“籌碼”

經常聽人說,孩子的心思最容易猜,因爲喜怒都表露在臉上,遇到不順心的事,就馬上發脾氣。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心思不再容易被他人猜透,唯獨在發脾氣這事,卻還表現的像孩子一樣。

比如:好久沒見的親人一起團聚喫飯,喝點小酒,聊着聊着就被對方戳到了痛點。於是,你的臉馬上漲得通紅,聲音變得高亢,兩人開始對吼,就差沒掀桌子。

又比如:一個下雨天,你撐着傘在人行道上慢悠悠的走着,這時一輛車從身邊飛馳而過,地上的水被濺得高高的,剛好噴灑你一身。你怒火衝冠,大步往前追“肇事車輛”,邊追邊怒罵。

當我們被某些人或事激怒時,往往會不顧後果,任由憤怒情緒胡亂發泄,最後被自己的衝動所累。

但其實,發脾氣的方式有更高情商的做法,我們完全可以做到在展示憤怒的同時,把握住事情的發展狀況。

那麼,高情商的人是怎麼發脾氣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爲什麼我們發脾氣時總表現的像個“孩子”。

高情商的人也會發脾氣!心理學家:他們把發脾氣當做“籌碼”

爲什麼我們發脾氣時總表現得像“孩子”

1、我們發脾氣時容易衝動,做出錯誤決策

當我們感到被某人或某事“冒犯”到時,爲了能馬上捍衛自己的“權益”,往往會情緒激昂,迅速作出“反擊”。這些“反擊”被衝動情緒控制着,繞過了大腦的理智判斷,很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最後給自己帶來各種麻煩。

比如:有一次你下班回家,發現上午落在桌子上的重要文件不見了。這時,兒子在身邊開心的告訴你,他剛纔玩了紙飛機。

你馬上聯想到你的文件被兒子做成紙飛機,散落滿地的情景。你頓時火冒三丈,於是,你不假思索地對兒子大聲責罵,差點還要動手打他。等你發泄完恢復情緒後,轉身打開抽屜,發現文件竟完好無損的躺在抽屜裏,這時,你對自己的行爲感到懊悔萬分。

心理學上有種概念叫“刻板印象”,是指我們對一些事或人形成早期固定認知,往往會以偏概全,對人或事做出錯誤的評價。當我們被憤怒情緒控制,刻板印象就會在大腦中更加牢固,成爲我們判斷事情的主要依據。

要打破刻板印象並不難,只需要在做決定前,先確認好事情的真實性。比如,在你對兒子發脾氣前,可以先詢問兒子是否拿文件來摺紙飛機,或者打開抽屜找一找,這樣就能避免誤會兒子的事了。可是,當我們情緒激動時,憤怒情緒並沒有給我們時間去確認真相,理智也在當時消失的無影無蹤。

另外,當憤怒情緒持續高漲,大腦的情緒系統將處於亢奮狀態,如果任由其胡亂發泄,我們就很可能出現暴力行爲。

打開新聞,會發現有許多因憤怒情緒釀成的慘劇:

一位妻子因爲丈夫忘記買雞腿,憤怒難以控制,最後拿刀把丈夫捅死;男子因爲停車和某婦女發生爭執,因情緒過於激動,竟然抱起對方嬰兒車的女童,高舉過頭狠狠往地上摔,導致女童當場死亡;一女士因爲公車坐過站,極度憤怒,於是辱罵和拉曳公交司機,導致公交車失控墜入江裏。

這些肇事者事後都表示懊悔不已,他們甚至不知道當時自己做了什麼,憤怒情緒讓他們變得衝動暴躁。可見,不控制情緒胡亂發脾氣,導致後果往往是我們無法承受的。

高情商的人也會發脾氣!心理學家:他們把發脾氣當做“籌碼”

2、我們習慣了用“發脾氣”的方式來控制他人

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埃利斯在《控制憤怒》中說道:“當你大喊大叫或威脅別人時,他們也許會屈從你,讓你如願。”

別人因爲你的憤怒屈從你後,你的需求就會被滿足,你發現,發脾氣竟能輕易達到你想要的結果,於是,你慢慢地把發脾氣當成一種習慣,併爲之上癮。

比如:你先生的下班回家後,沒有把鞋子放回鞋櫃,而是隨便往地上扔。你感到很生氣,於是對先生髮脾氣,這時先生爲了避免和你爭執,選擇主動把鞋子歸位。

下次,你只要發現先生日常的糟糕習慣,就會馬上對他發脾氣。不知不覺,你養成了愛發脾氣的習慣,在你潛意識裏,也早已認可“發脾氣”的威力,因爲它幫助你在家庭中樹立威嚴。

仔細想想,我們發脾氣的對象幾乎是我們的親人,因爲,我們對親近的人總有強烈的控制慾,希望他們按照我們想要的方式來過日子。

但阿爾伯特·艾利斯還說到:“別人之所以屈從你,主要是你不斷給他們施加壓力的緣故。時間一長,他們可能會對你充滿怨恨或者疏遠你。”

你和先生的這段親密關係裏,在你強勢的控制下,他感到喘不過氣,他甚至懷疑你是否真正在乎過他,或許你關心的只是他能否保持家庭環境的整潔這事。你們的親密關係,可能將因此遇到嚴重的危機。

所以,妄想用發脾氣來控制他人,不但不會給自己帶來想要的,相反容易破壞你和親人的感情。

到這裏,你可能會這樣想:既然發脾氣有這麼多壞影響,我們應該杜絕它,哪還有什麼高情商的做法。

但其實,發脾氣是一種宣泄憤怒的合理的方法。意大利神經學家喬瓦尼·弗契多認爲:“發脾氣本質上是一種身體機能,是我們在進行化過程中發展出來的,使自己不受外界傷害的自我保護方式。”

當他人對我們做出傷害或冒犯的行爲時,我們會做出強烈的應激反應,以此來警告他人:“你侵犯到我了!”。

因此,我們要杜絕的不是“發脾氣”的行爲,而是杜絕發脾氣時附加的那些壞的影響。其實,恰到好處的“發脾氣”,還能使我們在事態的發展中佔優勢地位。

以色列一位學者說:“憤怒相當於一種籌碼,讓我們在雙方對視的談判中,能夠被鄭重的對待,從而取得優勢。”

所以,高情商的人把“發脾氣”作爲籌碼,使得他們工作和生活更順利;而低情商的人則被“發脾氣”所累,使得自己的狀況更加糟糕。

高情商的人如何發脾氣

那麼,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把“發脾氣”當做籌碼,讓它爲我們所用呢?我認爲,當我們想發脾氣時,可以按照以下三步驟來做:

高情商的人也會發脾氣!心理學家:他們把發脾氣當做“籌碼”

1、第一步:選擇真正讓我們生氣的事情

當我們被觸碰到難以接受的“憤怒界限點”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於是想對他人發脾氣。這裏,難以接受的“憤怒界限點”的範圍在哪裏,每個人的情況則不相同。

比如:某個早上,你像往常一樣叫孩子起牀準備上學。可孩子起牀之後總愛拖延,刷牙慢悠悠的,自己的書包也還沒收拾。

你看到孩子不緊不慢的樣子,又看看時間馬上要遲到了,於是你感到很生氣,開始對孩子大聲吼叫,抱怨他的處理能力如何糟糕。

然而,有些媽媽面對孩子起牀拖拉的情況,她們並不感到生氣,她們會這樣認爲:孩子起牀拖拉、上學遲到是他們的自己的事,我們根本沒有必要生氣。

同樣是面對孩子起牀拖拉的情況,有的媽媽的“憤怒界限點”被輕易觸碰到,這使她們異常憤怒;有的媽媽卻表現的很佛系,她們根本沒有把孩子拖拉這事納入自己該生氣的範圍。

仔細想想,孩子上學拖拉確實是孩子的責任,要想讓孩子意識到拖拉帶來的壞影響,媽媽們完全可以放手讓孩子來一次遲到的體驗,這樣,他們纔會在自發的去養成良好的習慣。

相反,一邊對孩子發脾氣,一邊幫忙收拾書包確保他們不遲到,不但不能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還容易破壞親子關係。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爲是外部環境使自己生氣,但其實,一件事情能否引起我們生氣,關鍵在於它能否觸犯到我們憤怒的界限點,事實上是我們自己讓自己生氣。

比如:我們總對家人感到生氣,是因爲我們有強烈的控制慾。所以,只需要降低我們的控制慾,自然就會減少對家人發脾氣的行爲了。

把我們憤怒界限點的範圍縮小,從自身出發,去調整對憤怒的感知,最後會發現,真正使我們生氣的事情,其實並不多。

高情商的人也會發脾氣!心理學家:他們把發脾氣當做“籌碼”

2、第二步:確定真正該發脾氣的事情,發脾氣前先停一停,想想衝動的後果

當我們把憤怒界限點的範圍縮小之後,會發現,真正需要拿起憤怒作爲武器的事情,大多數是我們在感受到被他人“侵犯”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就必須堅定立場,果斷拒絕他人。

比如:在單位裏,你爲了完成手頭的項目,已經連續熬夜幾天,項目好不容易接近尾聲,你正籌劃着向老闆請幾天假休息一下,同時陪陪家人。

可這時,你的老闆突然出現,粗魯地把一個新項目計劃書扔在你面前,表示時間緊急,命令你趕緊完成。此刻,老闆不但沒有肯定你上個項目的成績,反而還使勁使喚你,要你爲他賣命。

面對不公的待遇,假如我們選擇忍耐,必將在以後受到更多的壓榨。這時,就必須堅定展示我們的憤怒,維護是作爲員工的權益。

但在發脾氣之前,我們還需要停一停,想想衝動行事帶來的後果,估量我們的行爲是否能達到想要的目的。

假如,連續熬夜幾天的你情緒不太穩定,加上老闆無理的要求,你感到無比的委屈和憤怒,於是你控制不住對老闆破口大罵,然後在他面前甩了出。

這麼做,你確實讓老闆知道你的憤怒,但卻很有可能因此而丟了工作,直接影響到你經濟來源

所以,在衝動之前,不妨先暫停一分鐘,做個深呼吸,恢復我們的理智,讓它來爲我們分析,我們的決策能否真正的達到我們的目的。

高情商的人也會發脾氣!心理學家:他們把發脾氣當做“籌碼”

3、第三步:以目標爲導向,採取有效的行動

在三國演義裏,有位猛將張飛,他雖然勇猛善戰、嫉惡如仇,但性格卻出了名的暴躁。他幾乎不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對下屬也非常無情、殘暴。

高情商的人也會發脾氣!心理學家:他們把發脾氣當做“籌碼”

關羽死後,張飛命手下大將範疆和張達準備白旗白甲,立志討伐東吳。但兩人表示,一時半會沒有那麼多白旗白甲,請張飛寬限幾天。張飛一聽勃然大怒,用鞭子使勁抽打兩人,並命令他們必須在第二天準備好,否則處死。

範疆和張達懷恨在心,於是當晚趁張飛喝醉酒的時,奮起反抗把他殺死。魯莽衝動的張飛,最終要爲自己的暴躁性格買單。

相比張飛,一代軍師諸葛亮展示憤怒的方式卻高明多了。諸葛亮對耽誤軍事、違反軍規的下屬的下屬同樣感到很生氣,但他從來不會粗暴責罵、鞭打下屬,而是嚴格按照章法處置。

高情商的人也會發脾氣!心理學家:他們把發脾氣當做“籌碼”

諸葛亮在展示憤怒的時候,做到了以目標爲導向。他處置下屬時也毫不留情面,殺伐果斷,但因爲有理有據,反而得到下屬的尊重,並且使軍隊紀律更嚴明。

回到前面老闆對員工壓榨的例子,我們的目標是要向老闆抗議他的壓榨行爲,但確保不丟工作。

那麼,我們可以對老闆這樣說:“領導,上個項目我纔剛剛完成,已經連續熬了幾天夜。我的體力已經透支了,假如我不能放幾天假恢復精力,估計很難把新項目做好。請領導給我休息幾天儲蓄體力和精力,纔好接着再戰!”當我們態度堅決,需求又合情合理的時候,他人是很難再對我們進行“侵犯”的。

發脾氣時,我們既要控制住衝動情緒,避免出口傷人,同時要拒絕暴力,它們都只會誤事,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把握好“發脾氣”的度,讓它保障我們的工作和生活能順利進行,幫助我們更好的與他人相處。

所以,高情商的人是在駕馭憤怒,低情商的人卻被憤怒所駕馭。願我們,都能恰到好處的發脾氣,讓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