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最自律的那个人,并不是苏明玉

大家好,我是K叔。

昨天正式发布了我的新书:

《舍得对自己下狠手,生活才会对你温柔》

瞅准了当当的秒杀活动,限时特价9块9。

感谢大家的支持!到晚上九点多的时候,我去当当上一看,竟然……卖断货了!

《都挺好》最自律的那个人,并不是苏明玉

嗯,超级感恩大家的支持,好多同学都是一口气买了几十本,这个第一名,是送给你们的!

今天是活动的最后一天,今晚12点之前,大家依然可以享受9块9的秒杀活动,但因为是预订,所以到货时间会晚一点,北京附近地区预计周末到货,其他偏远地区要10天左右,建议抓紧时间今天在当当下单哈,尽情薅我的羊毛,哈哈哈。

另外,土豪同学想着急要现货的话,也可以去京东、亚马逊等平台直接采购,要贵一些哈。

好啦,新书广告打完,开始我们今天的原创文章。

今天这篇,我想重回老本行,谈谈自己对于「自律」这件事的一些新认知。

01

《都挺好》很火,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当然是「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类似的文章有很多,我想换个角度,从剧中人物,聊聊「自律」。

先问你一个问题:

你觉得,《都挺好》里,最自律的人是谁呢?

我想,绝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超级学霸+工作狂”的苏明玉。

没错,苏明玉确实够狠,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

《都挺好》最自律的那个人,并不是苏明玉

年少时,她为了上清华,每日发奋,经常熬夜复习,即使生活在这样糟糕的原生家庭环境下,依然坚持梦想,不为所动,学习成绩也遥遥领先,绝对是清华的种子选手。

但悲剧的是,迫于母亲的压力,她与清华梦失之交臂,只能屈居于一所本地的师范学校。

被家庭遗弃的痛苦,她决定与家庭决裂,不要父母一分钱,硬是靠着自己一个人勤工俭学,学业和赚钱两不误地负重前行。

我想对于每一个曾经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知道,这并不容易。

再之后,她机缘巧合成为了一名金牌销售,跟着“师父”蒙总一路打拼,成为了集团公司最年轻的高层。

有人嘲讽质疑,“她的晋升,不就靠得是颜值、师徒关系、甚至是某些潜规则!”

聪明的人听完,内心都会报以“呵呵”,太过幼稚。在这样一个家族式私营企业里,业绩几乎是所有一切的前提,业绩是1,其他都是0。

如此敢对自己下狠手的人,「自律」称号应该当之无愧吧?

如果换做以前,我也会把苏明玉选做“自律女王”,但是,这几年,尤其是三十岁之后,我对于「自律」的认识逐渐在发生变化。

真正的自律,不是无限制地对自己够狠,那不是自律,那是自残。

真正的自律,是在热爱的领域极致专注,在热爱的人面前极致温柔,我把这种自律定义为:

寻找自律与松弛的平衡状态。

02

那么,《都挺好》里,谁符合这样的状态呢?

没错,就是唯一一个没有被骂上热搜的「石天冬」。

第一,他对自己的工作足够的专注。第二,他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热爱。

这两点,构成了我理解中的,真正的自律人生。

《都挺好》最自律的那个人,并不是苏明玉

03

先说对工作的专注。

为什么说专注是自律的必备品质?

因为我们周围,有太多的机会,有太多的诱惑,而真正自律的人,会把这些所谓的虚假机会和真实诱惑,做出理性分析,克制处理,这需要极高的自控力。

石天冬的专注,在于两点。

一是,在某一条赛道上的长期坚持。

国内一位知名的投资人,曾劝诫一位非常看好的创业者,他说:“答应我,就算公司越来越好,能不能不要碰金融?”

很多创业者,并不是死于公司停滞,而是死于发展太快,快到钱太多,快到总想碰那些来钱快的项目,比如金融。

这句话的背后,其实就蕴藏着人性的弱点,总想点快进,总想速成,总想暴利。

今天一个金融圈的朋友“年入百万”了,明天一个初中网红粉丝百万了,后天一个老家邻居拆迁户发财了……

这些充斥在我们周围的“暴富”故事,总是让我们陷入焦虑之中,而焦虑的代价,就是放弃自己喜欢的跑道,放弃原本属于自己的「专注」。

苏大强不止一次地苦口婆心劝说未来女婿:

“小石啊,你说年纪轻轻怎么就非要做一个厨子呢?太没出息了!”

但石天冬总是报以微笑,继续坚持他简单的「厨师梦」。他太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也太知道这个世界有太多冗余的劝诫。

《都挺好》最自律的那个人,并不是苏明玉

类似苏大强这种始终停滞的认知状态,自己做不了的事,就喜欢劝着别人做,或者劝别人不要做,大道理一堆一堆的,看看自己,除了耍嘴皮子,啥行动没有。

他不懂专注,更不懂自律。

04

第二点,在于石天冬在某一个时点上的极致专注。

在我的新书里,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世界太芜杂,如何找回我们的专注力》,其实就是讲如何找回我们的极致专注状态。

有太多人怀念高考前的自己,问他们为什么?

大多数答案都是:因为那时候真的很努力。

所谓当时的努力,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天清早起床、早餐、早自习、上课、午饭、午休、上课、上晚自习、晚饭、睡觉。

极度简单,又极致专注。

但现在,无论是上班,还是在家里,谁又能做到像当年高考前的自己一样,保持这种简单纯粹的专注状态呢?

手机不离手,刷剧、抖音、剁手……一个番茄钟25分钟,基本上走到一半,就分心了,我们竟然连25分钟的专注都做不到了么?

而石天冬呢?

每次看他在厨房里忙碌的时候,看着那些再简单不过的食材,在他的手下,从腐朽变神奇,一道道精致的菜肴背后,是他在烹饪过程中的极致专注。

《都挺好》最自律的那个人,并不是苏明玉

很多人看了石天冬的烹饪功力,都会想到那部纪录片《寿司之神》,作为全世界年纪最大的三星主厨,小野二郎做了一辈子寿司,而他的烹饪过程,简单又专注:

从最好的鱼贩子那里买鱼,从最好的虾贩子那里买虾,从最好的米贩子那里买米。从醋米的温度,到腌鱼的时间长短,再到按摩章鱼的力度,从顾客的性别,到用餐习惯精心安排座位,再到时时关注客人的用餐情况以做调整……

这种极致专注,才铸就了一段寿司传奇。

05

再说对生活的极度热爱。

很多人会纳闷,自律和对生活的热爱有啥关系呢?

关系极大。

这一点,也是我决定把苏明玉从「自律女王」宝座上拉下来的最大原因。

苏明玉是一个自律的人,甚至可以说在事业上,她自律到了极致,加班加点是常态,雷厉风行是标签,但是事业上的巨大成功,并不能弥补在生活上的缺失。

如果说,原生家庭的痛苦是客观存在的,或者说投错了胎,但生活节奏却是自己可以把握的。

她太过于投入于自己的工作,以至于生活上,遗失了太多,失去了所谓的自律的平衡。

换句话说:

一个人过分投入到工作,而放弃生活,是一个极其不自律的表现,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对于一个工作狂来说,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是一件极其容易的事情。

但是,让她停下工作,去享受生活,或者刻意地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却太难。

相反,我们去看石天冬,他的生活绝不仅仅是自己热爱的厨房,还有太多美好的东西可以去探索,无论是爱情、朋友、哪怕是一个待定女朋友的麻烦老爹,他都愿意投入时间,去享受生活的乐与苦。

《都挺好》最自律的那个人,并不是苏明玉

你们还记得,为啥玩世不恭的小蒙总对石天冬那么服气吗?

因为“石大哥”游戏玩得好!而这个游戏技巧,可不是天赋说了算的,石天冬玩游戏的娱乐休闲时间,电视剧里一定没演的。

《都挺好》最自律的那个人,并不是苏明玉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提出了要兼顾“产能与产出”,简单说,所谓产能就是我们的身体和投入生活的能量,而产出就是我们的工作成果。

苏明玉也一定知道,自己累死,该休息了,该度假了,但是她不去选,因为这对于自己来说,很难。

回到我自己,这半年来,其实也出现了这种过分投入工作而放弃生活的「不自律」中。总是想做更多的事情,总是加班加点地专注于产出,却忘记了更加重要的产能,忘记了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忘记了给家人多一些相处的时间。

工作狂,真的会有一种惯性,总觉得不工作就不爽,运动、休息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很简单,因为选工作容易啊,运动和休息,才是那个更难的选择。

成长的“捷径”:生一场病

》)明明知道肚子上的肉越来越多了,该运动了;

明明知道答应孩子的Family Time好几次没兑现了,还是以工作为由不断拖延;

明明知道自己的眼睛已经很不舒服了,却还是熬夜写稿子、看手机……

结果,产出不见得有所高,还把产能、身体给整崩溃了。

我终于意识到:

自律,真的不是我以前所理解的,足够拼,足够恨,而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找到那个自律与松弛状态的平衡点。

最近,我们的「108自律行动营」进入了最后一个月,新一期也已经开始了迭代和筹备,我在自律系统的课程中,做出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一个大章节:平衡系统。

其实就是我所说的,找到我们自律与松弛状态的平衡。

06

写到这里,我想以很喜欢的一位投资人张颖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努力工作,拼命生活,这一直是我深信的价值观。

工作方面,对投资这个行业来说,就是凶悍厮杀,抢到最优秀创始人;而生活也是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这是一件与工作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事情。

工作之外,我对这个世界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动的方面就是摩托车越野看世界,最多背包徒步;静的就拼命看书、看纪录片、看严肃内容。对每个人来说,没有健康的身体,谈何职场上的辉煌,根本谈不了。

《都挺好》最自律的那个人,并不是苏明玉

图片为@经纬中国 张颖

以上,共勉。

↓点击原文链接,9.9元秒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