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村开展承包地经营权入股集体经营模式试点,崔西沟开展农户闲置和划而未建宅基地开发利用试点,下代组开展集体房产租赁提高经营性资产收益试点,田西村开展集体预留土地集体开发模式试点……

作为第三批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单位,杨凌示范区大胆探索、锐意创新,率先在全省整体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全区8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项目全覆盖。

徐新志是大寨街道办梁氏窑社区居民。走进老人的家,当中一个小院子,前后两栋楼,都是三层,老人和老伴住在一楼的精装房里,房间窗明几净,木地板、大沙发、立式空调应有尽有,显眼位置放着高档按摩椅,墙上都是他和老伴出去旅游的照片,晚年生活过得十分幸福。

“家里租房收入一年有6万元,三个商铺租金一年有5万多元,另外,我老伴是退休教师,每月还有退休金,我们老两口一年收入十多万,日子越过越好了。”徐新志高兴地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早在2017年,梁氏窑社区就成立了梁氏窑股份经济合作社,给予每户按人头发放了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证,包括徐新志老人在内的297位村民摇身一变,成为年终享受分红的“股东”。

“2017年以来,社区借着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东风,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村民人均收入已突破3万元。”梁氏窑村党支部副书记徐朝武告诉记者,下一步,梁氏窑社区将以民宿经济和素食文化产业为抓手,大力推动个体经济和集体经济大发展,实现居民共同富裕。

在杨凌,梁氏窑并不是“一枝独秀”。

为了探索不同类型的产权制度改革模式,杨凌先后将桶张、田西、杜寨、梁氏窑、陈小寨、半个城、元树、代家坡、崔东沟、张家岗10个村作为先期试点村,采取“一村一策”的办法,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如今,杨凌各村通过参股、合作开发等方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闯出了一条“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产权制度改革新路子。

目前,全区共核查登记造册资源性资产8.68万亩,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26029个,组建经济股份合作社81个,30808户的《成员资格证书》和《股权证书》全部发放到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杨凌将不断总结完善工作经验和做法,深度挖掘特色和亮点,形成一批站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全力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样本。

记者:翁瑞

编辑:王晴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