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现在这个趋势走下去,到了2023年前后,F35的15-16批次不管是飞离价格还是最后客户到手的“项目获得单价”,应该都将达到历史最低值。空军在样机试飞中进行广泛评估,最后给优胜者订单,这个采购价格会包含武器设计、研发、测试、生产等多阶段的资金投入。

浙江温州,浙江温州,江南皮革厂倒闭了。原价都是100多、200多、300多的钱包,统统20块。

F35跌破8000万,美国人挥泪大甩卖?日本:真的太黑了

在上一期的节目中,小兵兵用最近F35“挥泪大减价”的故事,为大家讲了印度高价买阵风的梗,不少小伙伴们都表示没有看懂。

——2016年的时候,F35单价还卖一个多亿美元呢!现在这不到8000万的价格洛马难道要挥泪大甩卖?

但请各位仔细想想,这可不是2-3块钱一件的小商品,动不动一两亿美元的五代隐身战斗机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再家大业大,也不敢干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事啊!

F35跌破8000万,美国人挥泪大甩卖?日本:真的太黑了

这个具体是怎么回事,我们就得从飞机的采购研发环节开始说起。

首先,大家要知道,大部分武器装备从开始设计到装备部队,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进行测试和评估的过程,这也是一个不断“烧钱”的过程。

F35跌破8000万,美国人挥泪大甩卖?日本:真的太黑了

以飞机为例,美国空军提出设计任务书后,让少数几家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纸面概念竞争,选择两家胜出者,分别给以试验补贴,让它们制造样机。

空军在样机试飞中进行广泛评估,最后给优胜者订单,这个采购价格会包含武器设计、研发、测试、生产等多阶段的资金投入。

往下我们就得弄明白两个在军机采购过程中很重要的概念:“飞离价格”和“项目获得单价”。

“飞离价格”这个名词我们完全可以从字面去理解,就是从原材料到造出一架能飞起来的飞机的成本——这个成本,包含原材料成本,包含采购零部件、子系统的成本,包含生产线的折旧与分摊,包含专用模具、工具的折旧与分摊,包含生产线工人的直接人工成本,包含相应管理人员的间接人工成本,包含水、电、气费等等,也包含制造企业合理的利润等等。

F35跌破8000万,美国人挥泪大甩卖?日本:真的太黑了

▲ 都是小钱钱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制造商从代工厂拿货时的价格。

“项目获得单价”是指客户最后拿到手的时候为一个产品付出的价格。这其中比“飞离价格”加了研发费、试验费、设计费,生产线的建设费等等费用,这笔钱绝大多数都花费在项目初期。

也就是说,这个产品的产量越大,这部分成本就会被分摊得越薄,“项目获得单价”也就越便宜。


干过工程师的朋友们肯定知道投产一个新产品有多复杂。你得先制造样品,搞生产工艺书,准备厂房,定制生产线,培训人员,采购原材料,试生产,质检合格之后才能考虑大批量生产投放市场。

F35跌破8000万,美国人挥泪大甩卖?日本:真的太黑了

现代飞机的生产过程更加复杂,像波音的供应链光是一级供应商涉及70多个国家的545家企业,次一级供应商更是数万个。任何一个型号的飞机,在大批量生产之前,都必须把这些供应商和生产环节全部理顺,不管哪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成本增加!

什么?您说B2隐形轰炸机都批量生产了,为什么“单价”还是那么贵啊?它的研发费用实在是太高了,采购数量太少了。

F35跌破8000万,美国人挥泪大甩卖?日本:真的太黑了

根据目前公开的消息,诺斯罗普当年研制这玩意的时候花了500亿美元,最后采购数量仅仅是可怜的21架。按照前文我们说东西算一算,美军每采购一架飞机花掉24亿也就不新鲜了,毕竟美军不能让军火商饿着肚子吧。

在F35这个项目中,2011年,我们的歼20首飞了,北约各个参与国就开始对F35望眼欲穿,此时洛马项目部表示:我们的F35很便宜啊,才6500万刀嘛,当然这个价格不包括雷达、发动机、目标吊舱、干扰机、诱饵系统、电子战设备、副油箱、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夜视仪器、防护设备及其他系统的费用……

等于6500万,一架飞机壳子,这就是传说中的日本“史上最贵三轮车”?

F35跌破8000万,美国人挥泪大甩卖?日本:真的太黑了

什么,您要配齐全套?没个2-3亿美元真下不来。

洛马这个报价可没有宰猪啊,一架飞机的采购机体、航电、发动机的价格大概各占三分之一。服役之后,维护、武器、运营等等项目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而这,就又涉及到了国际武器采购中的另外一个概念:“生命周期成本”。

当时F35项目的参与国们算了一笔账。美军自用的第一批F35样机“飞离价格”都达到惊人的2.8亿美元,当时项目预计的总技术维护费用是11238亿,这个数字加上当时F35的飞离价格,最后得出结论:

在整个生命周期,F35项目的平均使用成本将达到惊人的——6.14亿美元!

F35跌破8000万,美国人挥泪大甩卖?日本:真的太黑了

而这样的价格,就算是加拿大、英国这种老牌发达国家也受不了啊!

幸亏后来F35的产量逐渐上去了,飞离价格才逐渐降到了各个参与国能够接受的层面。

目前14批次这个7790万美元的飞离价格,只能说明洛马已经理顺了相关的供应链和生产环节。目前虽然洛马口口声声说F35还处于低速批量生产阶段,但2018年他们一共交付了91架F-35战机。

而今年他们的目标是130架战机,到2023年产量据说要达到160架。

我知道你们洛马很牛皮,但年产三位数还只是低速生产,过分了吧!

目前,F35项目的确仍处于低速生产阶段,主要是因为F-35至今还没有通过“初始作战测试与评估程序”,这一测试原计划于2018年9月开始,但因关键机载系统的软件交付延迟,导致拖到2018年12月才开始。

F35跌破8000万,美国人挥泪大甩卖?日本:真的太黑了

现在,“初始作战测试与评估程序”正卡在“联合仿真环境试验”阶段,这也是整个测试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完成后就可以很快转入“快速生产阶段”了。

洛马现在低速生产阶段的产量都能达到3位数,进了“快速生产阶段”产量肯定更加恐怖,达到200-300也不是没有可能。

隔壁波音可是能在极限条件下月产52架客机的。以洛马的实力,只要供应链给力也不是没有希望做到这种变态的速度。

F35跌破8000万,美国人挥泪大甩卖?日本:真的太黑了

▲波音客机

按照现在这个趋势走下去,到了2023年前后,F35的15-16批次不管是飞离价格还是最后客户到手的“项目获得单价”,应该都将达到历史最低值!

当然,至于此前花着高价买到F35的客户,他们到底是早买早享受,还是被当肥羊薅……那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了。

F35跌破8000万,美国人挥泪大甩卖?日本:真的太黑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