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女科病,非常難纏,雖然不是什麼絕症,但是發作起來讓人非常難受。

那就是外陰瘙癢。

外陰瘙癢是婦科疾病中很常見的一種症狀。外陰是特別敏感的部位,婦科多種病變及外來刺激均可引起瘙癢,使人寢食難安、坐臥不寧。外陰瘙癢多發生於陰蒂、小陰脣,也可波及大陰脣、會陰和肛周。

一、慢性局部刺激,外陰、陰道、宮頸炎症的異常分泌物的刺激;

二、外陰不清潔及緊身化纖內褲、衛生巾等致通透性不良;

三、外陰寄生蟲病,如陰蝨、蟯蟲、疥瘡等;

四、各種外陰皮膚病和外陰腫瘤等;

五、全身性疾病的外陰局部症狀,如糖尿病、尿毒症、維生素缺乏等。

現代醫學,一般認爲外陰瘙癢是有菌類,有寄生蟲,當然古代中醫也有蟲病的說法。

那是真的有蟲,所以傳統上的中醫在處理外陰瘙癢的時候,會採用除蟲的做法,這是一般外用藥的治療思路。

一般地膚子,白鮮皮,蛇牀子等按照比例來煮中藥湯去燻洗,甚至會用到硫磺來增加除蟲效果。

古代的中醫甚至還會用到一些巧妙的方法來除蟲。

比如有一種這樣的方法,用煮的半熟的豬肝塞到患處,去吸引蟲菌,達到除蟲的效果,也是腦洞大開。

現在醫學的除蟲方法,就更加直接了,會使用有止癢作用的洗劑、膏霜等,如爐甘石洗劑、苯海拉明軟膏、皮質醇類軟膏等。

甚至用局部封閉或者穴位注射藥物,如皮質醇激素、維生素B12、非那根等;這可是中西醫結合的思路了,外國人可不會這麼弄。

這些方法,其實都短暫的緩解,說白了治標不治本,雖然很多女性患者,在這樣的調理過程中,得到緩解,以爲自己的病就好了。

其實,還不是,遠遠不是。

外陰瘙癢的病症,無論檢查出來多少蟲菌,真正的病因還是在內部的循環,子宮的循環,而且是溼氣瀰漫的環境,纔會源源不斷的滋生那些蟲菌。

就好像有些地方太過陰溼了,老是要生長昆蟲,對農作物影響不好,陽光充足的地方就不會有這樣的困惑。

那些地膚子,抗生素,其實都是除蟲劑,過段時間還是會重新發癢的,而且在噴灑除蟲劑的過程中,環境(身體健康)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那麼,回到傳統中醫的調理思路,外治可以治標,可以暫時緩解,但是根本的調理還是在改善子宮循環,去除溼氣,調理體質(給身體多點陽光正氣和驅動),促進循環。

什麼纔是真正的標本同治,以除後患?這個例子可以讓人們,尤其是廣大女性朋友進一步認知自己的身體。

關注古中醫在新時代的發展,關注女性健康,關注謙和既濟的更多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