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全軍糖尿病診治中心主任醫師 許樟榮

老年慢性疾病患者診療過程有其特殊性,糖尿病也是如此。對於老年糖尿病患者,我將這些需要特殊注意的問題歸納爲“ABCDEF”。

A

糖化血紅蛋白

一句話解讀:老年患者血糖控制不宜過嚴,要預防低血糖的發生。

A,即糖化血紅蛋白,英文縮寫是HbA1c,也可簡稱爲A1c。其反映的是患者最近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通常認爲這是反映血糖控制好壞的金標準。

隨着年齡增長,人體胰島細胞功能日漸衰退,胰島素分泌能力下降,血糖水平隨之升高,這是自然現象。曾經有專家提出,老年人的血糖診斷值要隨年齡增長而適當增加。

對於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80歲以上者,血糖的控制目標較寬鬆,不要求也不建議嚴格控糖。如果空腹血糖在7~8毫摩/升,餐後血糖爲10~11毫摩/升,患者可以不用降糖藥。當然,不同患者的個體差異很大,原則上還是因人而異,以不發生嚴重高血糖和低血糖爲基本原則。

老年人發生低血糖,尤其是嚴重低血糖,可以致死、致殘。隨着血糖水平達到或接近正常,患者發生低血糖的概率必然增加,尤其是接受胰島素治療和應用磺脲類降糖藥的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病程較長、併發症較多,對於低血糖的感知能力很差,自我處理低血糖的能力也很差。避免低血糖發生的基本措施爲規律的生活方式、規範的治療、定期監測血糖,及時調整治療,切不能過於嚴格地控制血糖。

特別提醒: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方面,安全達標和長期達標同樣重要。

B

血壓

一句話解讀:糖尿病合併高血壓,要將血壓控制到正常範圍,並重視體位性低血壓。

B,即血壓(blood pressure)。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每10個成年人中有1個糖尿病患者,有2.8個高血壓患者,約一半糖尿病患者合併高血壓。

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後果非常嚴重。高血壓可促使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另外,一些降壓藥可影響糖尿病的控制,加重高血糖,如排鉀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等。

糖尿病患者將血壓控制到正常範圍能減少高血壓的危害,老年人也是如此。

但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別重視的一個問題是體位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是指當從臥位轉爲直立後,收縮壓下降3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也有將站立後收縮壓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下降10毫米汞柱稱爲體位性低血壓。我傾向於採用前一種更爲嚴格的定義。老年糖尿病患者合併體位性低血壓的情況並不少見,尤其是長期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

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應加強血壓監測,而且是不同體位的血壓監測,並在醫生指導下根據血壓變化及時調整降壓治療方案。日常生活中,患者應做到以下幾方面,以預防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起牀時動作要緩慢,先坐一會再站立,站立後扶着牀檔稍息一會再緩步行走;上廁所後起立時,動作要緩慢;行走時步行速度不宜太快、太猛,不要突然止步,尤其不要突然止步再回頭;用藥時要看說明書,一些藥物可以引起或加重體位性低血壓,要避免服用;若有嚴重、頻發的體位性低血壓,要及早就診。

特別提醒:體位性低血壓是可以預防的,關鍵是要重視,並及早發現。

C

膽固醇

一句話解讀:有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應將LDL-C控制在1.8毫摩/升以下,無冠心病的患者應將LDL-C控制在2.6毫摩/升以下。

C,即膽固醇(cholesterol)。糖尿病合併血脂異常非常普遍,67%~75%的患者合併血脂異常。

脂代謝異常是糖尿病心血管病變的絕對危險因素。在任何血膽固醇水平的情況下,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死亡率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要求,有冠心病的患者,LDL-C的達標值爲<1.8毫摩/升;無冠心病的患者,LDL-C的達標值爲<2.6毫摩/升。

但是有研究顯示,高LDL-C水平是80歲以上高齡患者的保護因素,LDL-C水平越高,死亡率越低,過低的LDL-C水平會使糖尿病發病率和認知功能下降率增加。另外,老年人往往合併使用多種藥物,服用他汀類調脂藥,副作用會明顯增加。因此,對於包括糖尿病患者在內的高齡老人,不設立調脂目標值是合適的。我的觀點是:對於80歲以上的高齡糖尿病患者,更需要關注的是低脂血癥(即低於血脂正常範圍或正常範圍內低值,尤其是膽固醇、甘油三酯、LDL-C和HDL-C都低或偏低)。

特別提醒:高齡糖尿病患者更要關注低脂血癥,不太嚴重的高脂血症無須治療。

D

飲食和藥物

一句話解讀:老年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的基本原則是在控制總熱量的基礎上,注意膳食平衡,粗細搭配,少食多餐;藥物治療要安全、有效、簡單,儘量避免同時使用多種藥物。

D,一是飲食(diet),二是藥物(drug)。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的基礎治療措施,離開飲食控制,單純使用降糖藥物(包括胰島素在內)往往不能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新發病的中青年肥胖糖尿病患者往往合併高血糖、血脂異常、高血壓、脂肪肝,有的還有高尿酸血癥。對於這部分患者來說,嚴格的飲食控制,加上適當運動,可以使體重減輕、血糖和血壓下降、血脂異常糾正、脂肪肝減輕,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明顯減重後不需要服用任何降糖藥,血糖也可以維持正常。但是,對老年糖尿病患者來說,控制體重無須過於嚴格。特別是體重偏輕、營養不良的患者,保持適宜體重很重要。飲食治療的基本原則是:在控制總熱量的基礎上,注意膳食平衡,粗細搭配,少食多餐。合併糖尿病腎病的患者,應減少蛋白質攝入總量,提高蛋白質的質量,減少植物蛋白質攝入,增加魚蝦、瘦肉和蛋類等優質蛋白質食物。在烹飪方面,需要注意讓老人容易喫、喫得下、方便消化。

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合併多種糖尿病併發症或其他慢性病,需要服用多種藥物,有的患者甚至一天服用數十片藥物。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藥物治療要安全、有效、簡單,儘量避免同時使用多種藥物,凡是可用可不用的就不用。要抓住“主要矛盾”,即針對危及生命的病症用藥。

E

運動

一句話解讀: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應適時、適量、適度。

E,即運動、鍛鍊(exercise)。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運動需要注意適時、適量、適度等原則。

適時,就是在合適的時間運動。有些時間是不適合老人運動的,比如寒冬的早晨、飽餐後。在寒冬的早晨運動,人體受到寒冷刺激後,交感神經興奮,會引起周圍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動過速,導致心臟負荷明顯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合併心腦血管硬化和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驟然升高的血壓會導致心肌缺血,而缺血引起的心絞痛等“報警信號”又不明顯,嚴重者可發生猝死。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不宜在空腹時運動,否則容易誘發低血糖。

適量,即運動量不宜過大。有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爲了不服降糖藥、不用胰島素,寄希望於通過控制飲食和加強運動來控制血糖,加之退休後時間寬裕,每天活動4~5小時。這既沒必要,也不合適。隨着年齡增長,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必然下降,活動量增加並不能改善這一能力。如果在過於嚴格控制飲食的同時增加活動量,還有可能造成酮症酸中毒。一句話,運動並不能代替藥物治療。

適度,即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對於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比較合適的運動方式是步行和游泳,不宜參加舉重、吊環等需要爆發力的運動,也不宜爬山。老年人大多有退行性骨關節炎,經常爬山會傷及膝關節;山地高低不平,爬山還容易損傷足底,誘發糖尿病足病。

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運動要有規律,運動時應隨身攜帶糖塊、巧克力等食品,以免發生低血糖。運動方式和運動量發生明顯改變時,應及時監測血糖,以瞭解運動改變對於血糖的影響,避免和及時糾正低血糖。總體上,運動總比不運動強,即使做不到每天運動1小時,分次完成這個運動量,也是有好處的。

F

情緒

一句話解讀:老年糖尿病患者要調整心態,積極面對衰老和疾病,享受老年生活。

F,即感覺、感情、情緒(feeling)。老年糖尿病患者要有良好的心態,要服老,並享受老的情趣、老的自由、老的幸福。

人要服老,要接受老年期容易發生多種疾病或多種代謝異常並存的現實。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過度關注自己的血糖值:有的天天測空腹血糖,稍高一點就精神緊張;有的擔心口服降糖藥的副作用而拒絕服用,堅持要用胰島素;有的爲了嚴格控制血糖,喫得非常少,用藥非常認真,結果經常造成低血糖。還有不少老年糖尿病患者不願意花錢進行規範治療,反而願意花錢買保健品。遇到這類老年患者,我都會花些時間耐心解釋,科學引導。

(原文刊登於《大衆醫學》2019年4月、5月,有刪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