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州二院儿科主任万瑜介绍,所谓蚕豆病,是在进食干、鲜蚕豆或蚕豆制品(豆腐、酱油)后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体内缺乏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是发病的基本内因。万瑜提醒,做好筛查和预防,也无需太过恐惧,家有小宝宝又不确定孩子是否缺少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家长,在第一次给孩子吃蚕豆时应尽量少量给予,并注意观察孩子身体有无异常反应。

扬子晚报网5月6日讯 (通讯员 孙镇江 蒋斐 记者 张斌)近日,一岁的男童文文(化名)突然脸色发黄、口唇发白,精神萎靡,小便成了酱油色,被紧急送到常州二院阳湖院区抢救。检查报告显示,文文重度贫血。医生在详细了解病史后,发现文文妈妈在一天前买了新鲜蚕豆,喂给文文吃了几颗。根据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医生诊断文文为“蚕豆病”。所幸经过积极救治,文文终于转危为安。

常州二院儿科主任万瑜介绍,所谓蚕豆病,是在进食干、鲜蚕豆或蚕豆制品(豆腐、酱油)后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体内缺乏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是发病的基本内因。该疾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发生在9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孩子,其中男孩的发病率更高。数据表明,3岁以下儿童患病率为70%,其中男孩比例更是占到90%。

“患有蚕豆病的儿童,会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患者会表现为头晕、发热、皮肤变黄、尿色变深等全身不适的症状。而极重的蚕豆病,还会出现全身衰竭,包括重度贫血、神志不清、抽搐甚至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如果出现大量和较长时间的血红蛋白尿、深度黄疸,不及时抢救的话,一般会在1-2天内死亡。”万瑜介绍。

1岁男童吃几颗蚕豆出现“酱油尿”重度贫血

左边为酱油尿尿样,右边为正常尿样

眼下正是蚕豆上市的季节,蚕豆病在我国南方地区较为高发。万瑜提醒,做好筛查和预防,也无需太过恐惧,家有小宝宝又不确定孩子是否缺少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家长,在第一次给孩子吃蚕豆时应尽量少量给予,并注意观察孩子身体有无异常反应;如果孩子吃过蚕豆,出现了皮肤巩膜黄、茶红色尿等现象,建议及时就医;有蚕豆病的患儿,在哺乳期间,妈妈也不要食用蚕豆和其制品,孩子在断奶以后也都不建议食用蚕豆和蚕豆制品,豆制品最好也不要吃,以免其中含有蚕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