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种神圣的存在。

这座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海拔为8848米的高峰雄伟壮阔,气势磅礴,引得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

克服艰难险阻站在顶峰将冷峻恢弘的风光尽收眼底,傲视群雄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俄罗斯职业登山家安纳托利·波克里夫曾有一句名言:“大山并不是我施展抱负的训练场,而是容纳我信仰的教堂圣地。

然而,前来朝圣的人类早已污染了这片净土

粪山、垃圾场、乱葬岗竟然逐渐成为了珠峰的代名词。

下面这部豆瓣9.0的纪录片告诉你这里究竟被糟蹋成了什么样,又是谁来冒着生命危险收拾烂摊子。

《珠峰清道夫》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人艾德蒙·希拉里和他的夏尔巴人向导丹增·诺盖首次登顶珠峰

自从他们完成了这项壮举之后,越来越多的人跃跃欲试,企图完成同样的梦想。

此后的63年里,4000多人也成功登顶

来到珠峰的游客人数每年会达到7~10万,他们也这里留下了50吨垃圾和12吨的排泄物

从海拔5380米的大本营到峰顶,汇集了全世界的垃圾。

酒瓶、水壶、罐头、经幡、食品袋等等被扔的到处都是,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刺眼。

为什么随地乱扔?因为方便。

游客觉得总会有人来清理,就想当然地抛下不管。

只有负责清理的人才知道,拿着绳索氧气管还要搬运垃圾有多困难。

负重越多增加的风险也就越大,若想保全生命,所能携带的只有呼吸。

为什么随地大小便?因为省事。

山上肯定是没有厕所的,环保的如厕方式是使用集便袋,然后把排泄物封存好再带下山。

肯定有人觉得这样增加重量,还挺恶心。

那让自己的排泄物和冰川融为一体,从而破坏十亿人赖以为生的水源难道就不恶心?

这种不良的现象放到日常社会早就会遭到口诛笔伐,在这里情况却有所不同。

在生命都处在充满威胁的环境里,文明算得了什么。

除此之外,尸体也是造成污染的一大原因。

珠峰上著名的尸体路标“绿靴子”

大家都知道登珠峰非常危险,但世间永远不缺敢于冒险的人。

体力不支、高原反应、恶劣天气,险要地势,哪一项拿出来都能轻易置人于死地。

可活人都自身难保还哪管得了死人,因此超过200具的尸体都在遗留在了珠峰上。

他们有的是死在登顶的半路,有的在距顶峰仅有100米的位置殒命,有的则是刚收获了登顶的喜悦,却葬身于下山的途中。

不论是冻干的四肢还是完好的遗骸,他们都曾是活生生的人。

但尸骨长期留在山上,不仅无法真正地得到安息,而且也都成了危害环境的污染源。

受到全球变暖等影响,原本被白雪覆盖的珠峰大本营,一眼望去基本都是石头。

看着自己景仰的女神被玷污,自己的家园被毁坏,夏尔巴人坐不住了。

于是经验丰富,曾6次登顶珠峰的纳姆加尔发起了清理珠峰的行动。

2010年,他召集了一支20名夏尔巴人登上珠峰,另外12人作为后援的队伍。

任务是清理垃圾,并至少找到一具尸体并将其带回

得到带回尸体的政府许可就比较麻烦,实施过程更是耗时耗力。

活动的资金和赞助吃紧,他们这次只能尽可能缩减物资和登山时间。

这无疑是难上加难。

请不起也请不到随行的纪录片摄像师,夏尔巴人只能自己用Go Pro相机进行拍摄。

尽管画面缺少一些美感,却多了几分真实与质朴,毕竟这次清扫行动已经是意义非凡。

尤其他们意在清理的是海拔80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带,这几乎是前所未有的

祈福仪式过后,他们要在凌晨2点从大本营出发,第一个难关就是死亡率很高的昆布冰瀑

之所以赶在日前出发,是因为这里是移动冰川。太阳出来之后冰雪融化,看似稳固的地方也可能会崩塌。

队伍行进期间遭遇了各种险情。

雪崩。

风暴。

在陡坡上滑道就必死无疑,过沟壑时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

由于风暴太猛烈,队员都停下了脚步,只有队长纳姆加尔仍在迎难直上。

好消息是他找到了俄罗斯登山者赛尔戈·杜古诺夫的遗体,坏消息是遗体有一半都被封在冰里。

用冰镐凿了两个小时,后来拖着遗体走了500米,筋疲力尽的他倒下了。

万幸的是他被人及时发现,不然这一昏迷可就醒不过来。

这群夏尔巴人平均每人一次要背着几十公斤的垃圾走上8趟。

你能看到一个运送了6趟的夏尔巴人累得连说话都吃力。

虽然夏尔巴人适应空气稀薄的条件,力大的他们也常是靠搬运养家,但在如此艰苦环境下进行高强度的劳动,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在挑战极限

大雪纷飞寒风凛冽,让他们几天都无法入睡。

营养也受高海拔的影响不能正常吸收,头痛欲裂也是家常便饭。

就算是这样是,他们最后还是带回了2具尸体,4000磅(约3628斤)的垃圾,估算下来清理了珠峰南坳75%的垃圾

经济回报不多,还没少遭罪,他们图什么?

他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服务,是为了救赎

不去追究垃圾是谁带来的,他们只想竭尽所能地做出弥补和改善。

正如夏尔巴人信奉的佛陀所诉:“不用理会他人的过错,他们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未来要做的事。只专注于自身做了什么,以及未来要做的事。

扫除垃圾,也能够被视作是一种荣耀。

纳姆加尔的妻子也丈夫临行前送上祝福,表示为他骄傲。

遗憾的是,2013年5月16日,纳姆加尔在登顶后在北坡下山时不幸遇难

那是他第10次登顶珠峰。

直升机驾驶员萨宾·巴斯你亚特也在一次珠峰营救任务中发生不测,最终机毁人亡

伟大的清道夫们行走在生与死的边缘,可是好运并没有时刻相伴。

电影《绝命海报》拍出了96年的珠峰山难,那种悲剧动摇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国产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中提出登顶珠峰演变成了时尚,为了维持生计的藏族登山向导在引领外来游客迈进这座神山时,也不禁会顾虑与犹豫。

因为片中的空镜头都很美,以至于叔在影院观影时,周围一群登山爱好者也被银幕上的风光所折服,结果全程毫无素质地屏摄不断……

人如果继续一边追寻宏伟的净土一边不知收敛地弄脏它,这番美景又能持续多久。

与其在珠穆朗玛的顶峰眺望远方,不如去尽力保证自己脚下的洁净。

无需再多的教训来提醒世人去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叔看来,无私无畏的清道夫比登顶珠峰的梦想家更称得上是英雄

推荐阅读

回复1~10任意数字,有惊喜

戳阅读原文,来微博和叔侃大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