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峯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一種神聖的存在。

這座位於中國與尼泊爾邊境,海拔爲8848米的高峯雄偉壯闊,氣勢磅礴,引得世界各地的登山愛好者紛紛慕名而來。

克服艱難險阻站在頂峯將冷峻恢弘的風光盡收眼底,傲視羣雄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俄羅斯職業登山家安納託利·波克里夫曾有一句名言:“大山並不是我施展抱負的訓練場,而是容納我信仰的教堂聖地。

然而,前來朝聖的人類早已污染了這片淨土

糞山、垃圾場、亂葬崗竟然逐漸成爲了珠峯的代名詞。

下面這部豆瓣9.0的紀錄片告訴你這裏究竟被糟蹋成了什麼樣,又是誰來冒着生命危險收拾爛攤子。

《珠峯清道夫》

1953年5月29日,新西蘭人艾德蒙·希拉里和他的夏爾巴人嚮導丹增·諾蓋首次登頂珠峯

自從他們完成了這項壯舉之後,越來越多的人躍躍欲試,企圖完成同樣的夢想。

此後的63年裏,4000多人也成功登頂

來到珠峯的遊客人數每年會達到7~10萬,他們也這裏留下了50噸垃圾和12噸的排泄物

從海拔5380米的大本營到峯頂,彙集了全世界的垃圾。

酒瓶、水壺、罐頭、經幡、食品袋等等被扔的到處都是,在白雪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刺眼。

爲什麼隨地亂扔?因爲方便。

遊客覺得總會有人來清理,就想當然地拋下不管。

只有負責清理的人才知道,拿着繩索氧氣管還要搬運垃圾有多困難。

負重越多增加的風險也就越大,若想保全生命,所能攜帶的只有呼吸。

爲什麼隨地大小便?因爲省事。

山上肯定是沒有廁所的,環保的如廁方式是使用集便袋,然後把排泄物封存好再帶下山。

肯定有人覺得這樣增加重量,還挺噁心。

那讓自己的排泄物和冰川融爲一體,從而破壞十億人賴以爲生的水源難道就不噁心?

這種不良的現象放到日常社會早就會遭到口誅筆伐,在這裏情況卻有所不同。

在生命都處在充滿威脅的環境裏,文明算得了什麼。

除此之外,屍體也是造成污染的一大原因。

珠峯上著名的屍體路標“綠靴子”

大家都知道登珠峯非常危險,但世間永遠不缺敢於冒險的人。

體力不支、高原反應、惡劣天氣,險要地勢,哪一項拿出來都能輕易置人於死地。

可活人都自身難保還哪管得了死人,因此超過200具的屍體都在遺留在了珠峯上。

他們有的是死在登頂的半路,有的在距頂峯僅有100米的位置殞命,有的則是剛收穫了登頂的喜悅,卻葬身於下山的途中。

不論是凍乾的四肢還是完好的遺骸,他們都曾是活生生的人。

但屍骨長期留在山上,不僅無法真正地得到安息,而且也都成了危害環境的污染源。

受到全球變暖等影響,原本被白雪覆蓋的珠峯大本營,一眼望去基本都是石頭。

看着自己景仰的女神被玷污,自己的家園被毀壞,夏爾巴人坐不住了。

於是經驗豐富,曾6次登頂珠峯的納姆加爾發起了清理珠峯的行動。

2010年,他召集了一支20名夏爾巴人登上珠峯,另外12人作爲後援的隊伍。

任務是清理垃圾,並至少找到一具屍體並將其帶回

得到帶回屍體的政府許可就比較麻煩,實施過程更是耗時耗力。

活動的資金和贊助喫緊,他們這次只能儘可能縮減物資和登山時間。

這無疑是難上加難。

請不起也請不到隨行的紀錄片攝像師,夏爾巴人只能自己用Go Pro相機進行拍攝。

儘管畫面缺少一些美感,卻多了幾分真實與質樸,畢竟這次清掃行動已經是意義非凡。

尤其他們意在清理的是海拔80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帶,這幾乎是前所未有的

祈福儀式過後,他們要在凌晨2點從大本營出發,第一個難關就是死亡率很高的昆布冰瀑

之所以趕在日前出發,是因爲這裏是移動冰川。太陽出來之後冰雪融化,看似穩固的地方也可能會崩塌。

隊伍行進期間遭遇了各種險情。

雪崩。

風暴。

在陡坡上滑道就必死無疑,過溝壑時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

由於風暴太猛烈,隊員都停下了腳步,只有隊長納姆加爾仍在迎難直上。

好消息是他找到了俄羅斯登山者賽爾戈·杜古諾夫的遺體,壞消息是遺體有一半都被封在冰裏。

用冰鎬鑿了兩個小時,後來拖着遺體走了500米,筋疲力盡的他倒下了。

萬幸的是他被人及時發現,不然這一昏迷可就醒不過來。

這羣夏爾巴人平均每人一次要揹着幾十公斤的垃圾走上8趟。

你能看到一個運送了6趟的夏爾巴人累得連說話都喫力。

雖然夏爾巴人適應空氣稀薄的條件,力大的他們也常是靠搬運養家,但在如此艱苦環境下進行高強度的勞動,對於他們來說也是在挑戰極限

大雪紛飛寒風凜冽,讓他們幾天都無法入睡。

營養也受高海拔的影響不能正常吸收,頭痛欲裂也是家常便飯。

就算是這樣是,他們最後還是帶回了2具屍體,4000磅(約3628斤)的垃圾,估算下來清理了珠峯南坳75%的垃圾

經濟回報不多,還沒少遭罪,他們圖什麼?

他們來到這裏不是爲了征服,而是爲了服務,是爲了救贖

不去追究垃圾是誰帶來的,他們只想竭盡所能地做出彌補和改善。

正如夏爾巴人信奉的佛陀所訴:“不用理會他人的過錯,他們的所作所爲以及他們未來要做的事。只專注於自身做了什麼,以及未來要做的事。

掃除垃圾,也能夠被視作是一種榮耀。

納姆加爾的妻子也丈夫臨行前送上祝福,表示爲他驕傲。

遺憾的是,2013年5月16日,納姆加爾在登頂後在北坡下山時不幸遇難

那是他第10次登頂珠峯。

直升機駕駛員薩賓·巴斯你亞特也在一次珠峯營救任務中發生不測,最終機毀人亡

偉大的清道夫們行走在生與死的邊緣,可是好運並沒有時刻相伴。

電影《絕命海報》拍出了96年的珠峯山難,那種悲劇動搖了人定勝天的思想。

國產紀錄片《喜馬拉雅天梯》中提出登頂珠峯演變成了時尚,爲了維持生計的藏族登山向導在引領外來遊客邁進這座神山時,也不禁會顧慮與猶豫。

因爲片中的空鏡頭都很美,以至於叔在影院觀影時,周圍一羣登山愛好者也被銀幕上的風光所折服,結果全程毫無素質地屏攝不斷……

人如果繼續一邊追尋宏偉的淨土一邊不知收斂地弄髒它,這番美景又能持續多久。

與其在珠穆朗瑪的頂峯眺望遠方,不如去盡力保證自己腳下的潔淨。

無需再多的教訓來提醒世人去保護環境,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在叔看來,無私無畏的清道夫比登頂珠峯的夢想家更稱得上是英雄

推薦閱讀

回覆1~10任意數字,有驚喜

戳閱讀原文,來微博和叔侃大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