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問這麼一些問題,學數學到底能幹嗎,當然這問題一般就是學渣纔會問的。這種問題對於尖子生們來說,那當然就不能說是一個問題了。我們今天來說一個非常硬的超越了一些常識的數學知識。

看了的話你就能夠明白,它在日常中也是經常的出現的,但是呢這個數學知識一點都不復雜,大家就放心好了,即便是學習不好的人也可以能聽得懂的。

這個數學知識的名字叫做辛普森駁論所謂駁論是很久以前提出的,在此之前也沒有其他科學家提過類似的一種現象。真正引起了大家注意的就是這一位辛普森先生,這個辛普森駁論說的是這麼一個統計的現象。

有時候會出現兩個數據,它們都各自滿足一些某種的性質,但是當人們把這兩種數據把它合起來考慮的時候,卻只會得出一個相反的一個結論。這個對於誰來說都挺難以理解的,但是正因爲他難以理解所以才叫駁論!

我們假象一下有小A和小B兩個編輯,他們的工作就是改進稿子,第一星期小A只收到了一篇稿子,可是他並沒有改進成功。小B收了四篇稿子,改進了其中的一篇。第二個星期的時候小A收到了四篇稿子,改進了當中的三篇,小B只收到了一篇稿子,然後他改進成功了。

我們同樣能夠列一個表格。第一週編輯A的成功率是0,它是1裏面的0,而編輯B是四里邊的一。第二週,編輯A的成功的概率是0.75,是四里邊的三,編輯B的成功率是100,一里面的一,所以我們看,不論是第一週還是第二週,編輯B的成功率都高於編輯A。但是當我們統計兩週的總共的成功率的時候,編輯A就超過了編輯B!

所以總的來說,要告訴你的是,其實就是這麼一件事,就是有的時候你的直覺了可能就是錯的,如果有兩組數A在這兩組數據中成功率都高於B,那麼總的加起來的成功率可能是反過來的,成了B高於A。

現在我們就可以明白,這個所謂的辛普森駁論,其實他不是個駁論,他只是一個容易見到的現象,而且這個現象是違反我們的直覺的。但這個也只是你的最開始的那個直覺,本來就是不嚴格的,他其實沒有數學的科學的一個證明,這直覺只不過是因爲經常成立,而不是必然成立的,但是要是你的數據是特別的一點的,他就不會成立了。

就好比是哲學上面經常說的什麼物極必反,但是物極就真的會必反嗎?實際上物極是經常反過來,但不是必然就會反過來的。如果是必然反的話。那麼地球不就亂了套了嗎!所以說就是這是很有趣的一個問題,反而是最開始怎麼會產生哪些不對的感覺呢。

我知道這樣的解釋是還不足以讓大家心安的,決策的時候到底應該看哪一個數據來進行選擇呢?這就是一個更高層次的研究了,這個問題比理論本身會更加的難以理解一些,這個問題就要看問題本身的因果關係來決定。

本文由頭條號墊子探科技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