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C是個光棍,從我大學遇見他開始,他就是個光棍。

這不稀奇,稀奇的是,我們畢業有快5年了。

9年前的小C,很忌諱光棍這個詞。他不覺得這是一羣人的自嘲,他認爲這是對他人格的侮辱。

具體表現在11月11日當天,他都會喜歡一個女孩子,但是他永遠不敢去表白。

9年過去了,小C還是個光棍。這是我最近才知道的。

今天他在朋友圈曬了一個清單,是他在雙11節搶的商品。琳琅滿目很是亮眼,其中還有很多女性用的物品。

我留言他,終於脫單了?

他說,並未,只是覺得剁手成習慣。

過後,他給我發了一張圖,是一個青春系女孩的個人照。

他問我,美嗎?

我說,美!

他說,我的同事。感覺挺不錯,我覺得她也對我有意思。趁着雙11,買點東西,向她展示我男人的一面。

我說,你小子可以啊,期待你的飯局。

2

期待你的飯局,是成年人之間默契的溝通語言。

他等同於,我知道了,有機會再說吧。

有機會,等同於,這次不約,那就真的隨緣了。

我並沒有想着要等到小C的飯局,只是對她突然有了喜歡的人而不習慣。

最大的不習慣,是他再也不忌諱11月11日光棍節的內涵。

準確來說,11月11日已經沒有了光棍節的內涵。有的,只是一羣人潛移默化認同的一種時間符號,也是一種消費觀念。

9年時間,一種曾經廣爲人知的節日,變爲廣爲人知的節。

9年時間,小C變成了不在乎自己的情況,敢於追尋喜歡的人了。

9年時間,世界在變,他在變,我們都在變。

3

《致青春》裏面有一個細節。

陳孝正和鄭微夜晚坐在學校階梯聊天時,爲了不讓褲子弄髒,他把書本拿出來墊在屁股下面。

而多年以後,經歷過社會歷練的陳孝正,再次和鄭微夜晚散步,準備坐下時,他不再講究地上髒不髒,直接坐了下去。

陳孝正從一個學校裏單純的優等生,變成了社會上的市儈青年。

他不再對感情猶猶豫豫,不再用稚嫩的思想去質疑對錯。

沒有對錯!

4

沒有多錯,也是成年人的準則。

很少有人再去想,一件事到底對不對,更重要的是,這件事值不值,應不應該做,對自己有沒有利。

對家庭如此,對愛情如此,對事業如此,對生活更是如此。

除了沒有對錯,在不在乎也是最大的表現。

我們不再執着於一件事的背後,到底有多少我不知道的祕密。

很多時候,我們避之不及,我們祈求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安靜。

安靜多好,我們不用管那麼多,本就措手不及的事情。

5

很多人喜歡回憶年輕時的美好。

美好,是因爲無憂無慮。

美好,是因爲單純敢想。

美好,是因爲那些存在記憶裏的,還沒有被世界打敗,沒有被自己破壞。

那時候的愛情,並不叫愛情,叫做義無反顧。

不用考慮未來,不用考慮生活,不用考慮壓力。

需要考慮的,只有老師和家長們帶着兇狠的眼神。

那時候的學校操場,鄉間小路,城市書店,公交地鐵,等等。

是逃離了所有我們並不想被打擾的因素之後,享受的只有兩個人的美好。

我們不言語,但我們都清楚。

6

只是,世界是變的啊。

人心也是變的啊。

曾經人品海枯石爛都破壞不了的感情,最終還是敗給了這個複雜的世界,和最終複雜起來的我們。

很少有年少時一路走來,並且最終走下去的兩人。只有最後輾轉回眸,不如就這樣過此一生。

太多的人,最後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也不知從哪裏學來的那些習氣。

7

討厭嗎?

討厭極了。

曾經生活艱苦卻愛乾淨的陳孝正,最後變成了西裝筆挺卻對周遭無所謂的人。

多少人,就是陳孝正。

曾經討厭花言巧語的男人,最後流連在花草叢中。或逢場作戲,或愛慕紅顏,或花心氾濫。

曾經畏畏縮縮的小個子,最後成爲了或高或胖的油膩大叔,有的成爲了成熟得不能再成熟的霸道總裁。

曾經意氣風發的優秀學子,最後每日無法笑開顏,走在生活的三點一線,禁錮在生活的怪圈裏。

那些曾經的樣子,似乎已經被拋棄在了曾經。又似乎,我們就沒有與這些人擦身而過。

世界變了,我們也變了。

8

10年前,我們很多人還買不起手機。更別說智能手機連接每一個人少得可憐的時間。

15年前,我們慢慢的行走在路上,我們有時間去欣賞沿途的風景,和陪伴自己的人。

20年前,我們光着腳丫飛奔在家人看得見看不見的地方,我們覺得身邊的人會陪自己很久,至少是等自己長大。

25年前,我們以爲,眼前的一切,就是這個世界。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從我們生活中離去。

教過自己的老師、帶過自己的長輩、曾經的玩伴、曾經玩伴的長輩、那些不認識的人、那些曾經並沒有被我們意識到,其實一直跟我們同處一個世界的人們,我們再也看不到。

還有步入婚姻殿堂的男男女女,努力曬着娃的他和她,現在能出來找你吐槽生活的人越來越多,願意和你分享生活的美麗的人,越來越少。

這就是世界在變,而我們也在變。

面對曾經的人,我們似乎不再羞澀,我們歡聲笑語,推杯換盞,察言觀色。

但我們很難說出這句話:

對不起,我已經不是曾經的我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