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29日,中央戲劇學院舞劇系2014級舞劇表演班(合作班)畢業演出劇目《向經典舞劇致敬》在東城校區實驗劇場上演。該劇由經典舞劇片段《三毛》《寶蓮燈》《絲路花雨》《魚美人》《銅雀伎》《聖途》的重新編創組成,以舞劇系19名學生從初入校園學習,到接受舞蹈戲劇體系化教育,最終在“經典”中成長,向“經典舞劇”致敬爲線索,展現舞劇系首屆班學生的心路歷程。該劇的編劇、導演爲舞劇系主任沈培藝。

海報

劇情簡述

走近“經典”

中央戲劇學院校史館內,2014級班主任帶領舞劇系首屆新生步入校史館參觀,介紹中國舞劇藝術發展的歷史,不期與“經典”相遇。

第一幕

在“經典”中成長

舞劇,是舞劇人的信仰。

當愛情在四季輪迴中悄然而至時,當每每面對名利與學業相牴啎時,作爲舞劇系的長子們,經歷着怎麼的思考和抉擇?他們的身量與心智是否配得上“經典”的沾溉?

——常青藤下的舞劇人,常青藤下,愛的呢喃與誓言。

現代舞劇《三毛》 一幕、二幕(片段)

現代舞劇《三毛》一幕“臺北·家中的陳平”,舞臺上有兩件道具暗示“家中陳平”的雙重心理空間——下場門的沙發暗示着自我心理空間的不受干擾,而上場門的電話則暗示着對社會心理空間的某種渴求;努力編織在沙發中讀書又渴求電話鈴聲響起的三毛,一個渴求與公衆分享自我感情但又懼怕公衆涉足自我心境的三毛;淡淡幾筆便勾勒出三毛作爲“流行作家”的性格真實。

二幕“月亮裏的荷西”對於三毛的意義“人生的憩息”,並不是通常與愛情的格局。是遠離足下的喧囂土壤,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作爲一個普通女人該享受的一切。

中國古典舞劇《寶蓮燈》二幕、四幕

二幕,三聖母和劉彥昌相戀一年後,慶祝沉香百天生日的長綢雙人舞;三聖母爲了保護劉彥昌和沉香,與二郎神打鬥的雙人舞;

四幕,沉香長大後知道自己身世,爲了救出母親和二郎神展開的打鬥,最後奪取寶蓮燈,劈山救母。

第二幕

在“經典”中體悟

戲劇的神聖,需要清潔的身體與靈魂的獻祭;戲劇的純粹,需要靈魂深處的破碎與喚醒;戲劇的能量,需要舞劇人彼此的幫扶、接納與饒恕;而戲劇的永恆,需要“經典”的感召,“經典”的一路同行。

在學習“經典”之路上,在14級的同學們於戲劇角色塑造和個體生命成長之中,身心都經歷了一場艱難爭戰。他們在肉體、心魂的疼痛與角色、舞臺的釋放裏,感悟戲劇的意義不啻於個體私慾的小我的滿足,而是戲劇人於合一之中,靈魂的滌盪與飛昇。

中國古典舞劇《絲路花雨》一幕 :英娘賣藝

英娘被強盜劫去的數年後,在敦煌市場,神筆張找到了女兒,但英娘已淪爲百戲班子的歌舞伎。伊努思爲英娘贖身,父女團聚。

中國民族芭蕾舞劇《魚美人》一幕:

獵人與魚美人相愛的雙人舞

當獵人從山妖手中救下魚美人,魚美人從昏迷中漸漸醒來,以無限激動的心情,凝望着久已愛慕的獵人,感謝他的救命之恩。獵人同情魚美人的不幸遭遇,更爲她的美麗和善良所打動,愛情的種子在他們的心中萌發了。

中國民族芭蕾舞劇《魚美人》三幕《蛇舞》

獵人爲找尋魚美人,找到了山妖的洞穴,眼前出現了一位蛇形的美女,這是山妖企圖讓獵人背棄愛情而變幻出的妖女,她時而低吟悲泣、時而情慾畢露,緊緊纏住了獵人的身體,獵人識破詭計,將她拋在一邊。

第三幕

在“經典”中傳承

一晃五年時光轉瞬即逝,舞劇系首屆2014級學生就要畢業。在畢業彙報演出之際,文浩和琪琪相約再度來到校史館,重溫前輩的光輝歷史,再一次深切體悟“經典”,傳承與紮根“經典”,在“經典”精神的激勵下創新出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的“經典”,新的輝煌。

中國漢唐古典舞劇《銅雀伎》一幕

講述女主鄭飛蓬與男主衛斯奴一手(擊鼓)一足(踏鼓),從兩小無猜、耳鬢廝磨的學藝少年到長大後心息相通、珠聯璧合的主題雙人舞段落。由《嬉戲習藝》和《鼓舞天成》兩部分組成。

藏族民間舞《聖途》

敬虔仰望,太陽光照的方向;敬畏丈量每一步,心存感念與祈盼……

尾聲

向“經典舞劇”致敬——畢業季

經過五年的鍛造,中戲舞劇系首屆19名畢業生在“和平鴿”精神力量匯聚之下,在傳承舞劇精神使命的呼召中,同學們仰望輝煌,致敬高峯,無比神聖而莊嚴地向前輩們創造的舞劇經典,致以最崇高的敬禮。

《向經典舞劇致敬!》

劇照

該劇導演沈培藝表示,回望歷史,難免爲時光幽處的深邃與厚重而心懷忐忑與敬畏。在新中國舞劇的發展史上,老一輩的舞劇人歷盡坎坷,爲新中國舞劇事業的創始與發展做出了卓絕而無可替代的貢獻。作爲中央戲劇學院舞劇系——國內乃至國際上唯一培養舞劇表演專業人才的新興學科系部,每每重溫浸透了前人大量心血與閃耀着智慧之光的經典作品時,除了愈加戰戰兢兢,誠惶誠恐之餘,肩上的擔子不輕省;準確地說,那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一份必須由我們去堅守和擔當的責任。

中國是舞劇大國。據不完全統計,僅以新中國建國至今約600餘部舞劇作品問世,在世界舞劇史上可稱得上聞所未聞的藝術奇觀。但是,何爲經典?有句話說得好“經典永流傳”。那麼我們的舞劇經典作品有幾部流傳,有幾部被後人紀念呢?我們只有在新世紀的臨界點,依循研究者追溯的筆觸,方可略微“腦補”到曾經的輝煌;而現當代舞臺上可看到的卻是寥寥。但是放眼國外的經典舞劇,卻完全截然不同的命運:《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那些美輪美奐的舞劇精品,經過數代芭蕾舞人的努力,至今仍經久不衰於國際舞臺。如此落差何其之大,無論問題出在哪裏,無論過去我們因何種緣故錯失了多少,輕忽了多少,遺忘了多少,我都不希望今天的舞劇系學生再錯失、再輕忽,甚至再遺忘!相反,我們通過各門舞劇理論課程,使學生清醒:做爲舞劇人,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裏來,我們學習爲了什麼,我們未來的使命……現當代舞劇人,日後要有擔當!

劇照

於是,我做出一個決定:將常年存放而無人問津的舞劇經典從精美的展櫃中請出來,從束諸高閣的資料庫裏搶救出來,於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可能地收集、整理、遴選出具有代表性的舞劇精品,把前輩們的經典劇目以及爲中國舞劇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舞劇大師們所傳遞的舞劇精神和舞劇文化,通過我們當代舞劇人的努力,截取精彩橋段復活於舞臺,做爲教學實踐的必修課,繼續傳承下去!

可是,舞劇作品繁多,稱得上經典的劇目有限,存留的有效資料更是匱乏得超出我們的想象。如舞劇《和平鴿》,那是1959年9月爲紀念新中國成立一週年和“國際和平與民主自由鬥爭日”的設立,表達中國人民維護世界和平堅定信念的新中國第一部舞劇。儘管她的創作是五十年代從中戲舞蹈團開始,由學院的第一任老院長歐陽予倩先生編劇,當年中戲舞蹈團團長戴愛蓮先生等集體創作;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舞蹈工作者們創作的第一部芭蕾舞作品……但是,在中戲校史館內我們可以找到的不過是一張票根;當然,還有無盡的想象。

劇照

誠然,我在做這部戲時,考慮更多的不止於對“經典”的傳承,我相信歷史絕不希望看到中國唯一的舞劇表演專業人才步入前人已走過的路程,歷史更期待看到中國舞劇教育的新興學科具有更爲大膽的創新,更加具有前瞻性的思考。爲了愈加生動地體現“經典”對現當代舞劇人藝術人生的影響,愈加充分地反映舞劇系教學的豐富性與多樣性,而非僅僅滿足於披戴前人榮耀的冠冕,畏首畏尾地迷失於經典;更非亦步亦趨不求甚解地將“經典舞劇”簡單複製。在劇本創作初始,編導組成員數度聚集進行研討,充分發揮集體創作的智慧與力量。

故此,全劇以兩條主線結構鋪展。一條爲:五部經典舞劇片段,展示我們對經典作品的學習與解讀,傳承前人的智慧與創作成果。另一條爲:通過舞蹈戲劇表演、諸多戲劇手段與特殊戲劇情境的設定,展示這19個“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舞劇長子們,從入學第一天由班主任帶領參觀院史館,近距離探求舞劇藝術在中央戲劇學院這座戲劇殿堂的創始與發展,經歷5個舞種風格,領略一批具有中國文化藝術特色的經典舞劇作品的精華,得到舞蹈戲劇教育體系化的五年專業化教學的沾溉,從走近“經典”、在“經典”中成長,在“經典”中體悟,在“經典”中傳承,至終向“經典舞劇”致敬,使得舞劇精神真真實實地湧動於年輕舞劇人的血液裏,體現全系師生經過“經典”之火的淬鍊,成爲新一代舞劇人在日後的藝術征途上前行的標杆!

演員照片

演出時間

2019年4月24日—2019年4月26日 19:00

2019年4月28日—2019年4月29日 19:00

2019年4月27日14:00

演出地點

中央戲劇學院東城校區實驗劇場

說明

此劇目僅限內部觀摩,憑票入場

供稿:舞劇系

圖片:黨委/院長辦公室

視頻:黨委宣傳部

編輯、排版:陳予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