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攤上的二維碼支付。龐 晟攝

當錢包變爲裝飾品,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不帶錢包就出門,你能堅持幾天?相信5年前的你一定無法忍受逛街忘帶現金的焦慮,而在今天,人們“只帶手機”出門消費已成常態。

二維碼支付處處見

平日裏不刻意留意,你很難反應過來,移動支付早已融入日常生活。從機場、商場、超市、醫院,到餐館、便利店、路邊水果攤及共享單車,幾乎所有日常消費場景都被移動支付佔領,二維碼支付更是隨處可見。

記者下班路上有家水果攤,人氣非常火爆,不僅因爲他們家水果種類齊全,更重要的是老闆具有互聯網思維,很早前就用上了二維碼支付,吸引了一批“怕找零錢”的老客戶。在移動支付暢行的時代,找零錢不知不覺成了商家和消費者共同的麻煩。

“8元錢,微信、支付寶掃碼結賬都可以。”老闆稱完幾個桃子後,笑眯眯地說。記者點開支付寶“掃一掃”,完成整個購買,時間用了不到1分鐘。

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兩大互聯網巨頭憑藉二維碼的低成本、上手快等特點,成爲人們生活中的主流支付方式。也就這一會兒工夫,至少有3個人使用了二維碼支付,老闆一臉笑意,不用伸手接錢就能完成交易。

“老闆,現在用現金的人多嗎?”記者忍不住向水果攤老闆發問。“現在幾乎都是手機支付,大家都不帶錢出門了。”他補充說道,很多老人現在連“老人手機”都不用了,都在用智能機,便於手機支付。

線上消費優惠多

出門滴滴打車、刷手機坐地鐵、喫宵夜網上訂外賣、網上訂電影票、路邊攤買水果,再到露天喫燒烤……記者這一週所有的消費行爲都是線上支付,完全沒用現金。

像記者這樣可以無現金生活的人,已經越來越多。據《2017智慧生活指數報告》顯示,在用戶日常消費習慣調查中,84%的人表示“不帶錢、只帶手機出門”可以很“淡定”。

線上支付優惠多,頻送紅包大禮,也是吸引消費者的一個大招。以貓眼電影訂票爲例,部分院線的線上訂票比現場購票價格至少便宜一半。

而外賣手機程序的優惠力度就更大了,百度外賣、餓了麼、美團外賣三家優惠不相上下,每個平臺都有一定金額的紅包代金券,商家在不同平臺上又有不同的滿減。世界盃期間,記者在美團外賣平臺上點了一份必勝客“麻辣龍蝦球迷套餐”,滿減後只需80元,比門店消費優惠了近30元。

除了送紅包、滿減優惠之外,消費者對商家的線上會員活動也很買賬。有專家分析指出,線上線下的預付卡會員制還是有區別的。線下的商家跟會員的關係一般是“一錘子買賣”,你交完錢去不去,對方並不關心。但線上平臺不同,交易越多,省得越多,平臺方掙得也越多,可謂雙贏。

電子支付防詐騙

有多方數據顯示,當前中國的無現金化進程已處世界領先地位。據英國《金融時報》去年指出,2016 年中國移動支付的市場規模已經接近於美國的50倍。

隨着支付場景的豐富、用戶規模的增大,在方便快捷的同時,電子支付的安全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二維碼詐騙的關鍵環節,就是利用非法手段取得了用戶個人隱私信息。

據傳,現在有一種新的二維碼詐騙方式:對方自稱是快遞公司員工,謊稱用戶快遞丟失,再報出用戶的姓名、地址、快遞單號,這一系列信息都與用戶購買但未收到的購物包裹相符。然後,對方會要求添加用戶微信,聲稱要通過轉賬方式賠償,接着,這個假快遞員會發來一個退款二維碼,用戶一旦掃描,與移動支付相關聯的銀行卡中的餘額就會被轉走。

不久前,央行已專門下發《條碼支付安全技術規範(試行)》和《條碼支付受理終端技術規範(試行)》,對終端設備加強管理。其中,對使用靜態條碼和動態條碼的單日累計交易金額做了不同要求。

有相關人士建議,消費者在手機支付時,一定要注意保護個人隱私,特別是爲了享受優惠而剛學會使用手機支付的中老年人,在使用手機支付時,更應該提高安全意識。不要泄露自己的銀行卡、支付賬戶和身份證信息,手機校驗碼不要透露給任何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