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編輯丨小森

圖片丨Unsplash / Pixabay

據統計,中國大陸每年銷售觀賞魚數量超過10億尾。觀賞魚玩家當中,有的飼養金魚,有的飼養錦鯉,有的飼養小型熱帶魚,也有的飼養紅龍、魟魚等高檔魚類等等。

但是,這其中83%的觀賞魚,死於水族界三大凶手:新缸、新水、新手。

先說新缸。

新缸,分爲兩種。一種成品魚缸,另一種DIY魚缸。無論哪種,在製作過程中,魚缸內部都會積有大量致病菌和有毒物質。

所以,我們強調開缸,實際上是去除有害物質、培養硝化細菌。

應該怎樣去除魚缸中的有害物質?

想要去除魚缸中的有害物質,可以用高錳酸鉀和泡缸的形式。

然而,真正的難點是如何培養硝化細菌,建立硝化系統。

首先,來科普一下自來水。自來水,並不是乾淨的水,除礦物質外,還有殺菌劑,比如漂白粉或二氧化氯。不論是哪一種,都屬於氯製劑。氯製劑,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對於觀賞魚,就存在問題了。所以,自來水不能養魚。

怎樣將不能養魚的自來水變成可以養魚的水?

第一步,除氯。在消過毒的魚缸中,加入定量的水,並打開循環泵、氧氣泵48小時,促進氯製劑加速消失。

第二步,培菌。市面上的硝化細菌分爲液體、乾粉兩種。這裏拿幹粉劑硝化細菌舉例。乾粉劑是休眠菌,需要時間恢復活力。在硝化細菌復活以前,水體裏的異營細菌會提前復活。異營細菌,把乾粉劑中的一部分有機成分,分解成氨,氨是硝化細菌的口糧。有害菌的繁殖速度需要半小時左右,而硝化細菌是16小時。

換句話說,培菌的本質是硝化細菌的數量碾壓有害菌數量。

魚缸內的水養好了,但水體卻是白濛濛一片。

原因在於,硝化系統還沒建立。如果,硝化細菌的數量沒有達標,而異營細菌在不斷製造氨的話,那麼,對於觀賞魚來說簡直是災難。

因爲,氨有毒。

當有機物分解,還會產生亞硝酸鹽。氨與亞硝酸鹽的組合,你的觀賞魚就被慢慢毒死了。

再來說換水,首要解決的問題是困水。

我們以1.2m的魚缸爲例,建議每次換水量10%左右。先將自來水加到另外的容器中,再把水放置在可以被陽光照射到的地方。隨着水溫升高,氯會消散。如果有條件給困水的水桶加一個氧氣泵的話,不僅加速氯的消散,還能增加溶氧量。72小時之後,水就可以用了。

關於換水的頻率,小森再次提醒各位,由於每個魚缸情況不同,魚的種類不同,飼養方式不同。比如大型魚,喫得多、排泄物也多,建議每天換水10%。而一些小型熱帶魚,一週換一次,甚至一個月換一次也是可以的。

換水的本質是什麼?

是祛除含有有害物質的老水,加入有活力的新水,從而降低觀賞魚得病風險。如果不換水,硝酸鹽等有害物質會不斷堆積,導致水質惡化。

所以,無論新缸、新水或新手。觀賞魚死亡,大多都是人爲的操作失誤造成。對於觀賞魚飼養,知識千萬條,適合自己且合理預防永遠最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