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肥在物業行業創建推行了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三位一體”住宅小區議事協調機制,推動小區管理和社區公共事務管理有機結合、良性互動,協商處理物業管理區域有關重大問題,協調問題化解矛盾,實現小區治理由以往單一的物業管理模式向社會綜合治理轉變,形成“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企業”三方聯動的治理和服務體系。小區黨支部優選居民黨員擔任支部書記,指派社區黨委專職副書記擔任小區黨建指導員,推選物業企業負責人任小區黨支部副書記,實現居委會、業委會工作的緊密銜接和有機融合,讓小區治理更加規範、和諧、有序。

小區出入口鋪上了紅地毯,每隔兩小時就要噴灑消毒液,戴着口罩揹着噴壺的物業人員還會不停地對小區進行消殺……

在安徽合肥的各個社區,都活躍着一支支神祕“紅色工作隊”的身影——將黨建引入物業,在小區設立黨員先鋒崗,24小時堅守在小區,幫助業主解決諸多困難……

住宅小區是城市管理的最小單元,是市域治理的最後落點,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又該如何激活這個市域治理的最小單元?

把小區業委會、物業企業打造成“紅色工作隊”

毛晉晶是合肥安景物業的一名黨員,疫情發生後,他第一時間請戰,一直值守在小區,眼睛熬紅了、人也瘦了,但是沒有一句怨言。

小區是疫情防控的主戰場,物業人員是戰“疫”中的一支主力軍,像毛晉晶這樣的黨員物業人員更是衝在最前沿。

物業黨建成爲合肥引領創新住宅小區綜合治理的基礎性工程。疫情防控期間,合肥物業行業紛紛在小區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衝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擦亮了合肥“紅色物業”黨建品牌的底色。

合肥阡陌物業服務有限公司開展把企業中的優秀從業人員培養成黨員、把企業中的黨員培養成優秀的管理人員“雙培”活動;

安徽高速地產物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堅持黨建工作與物業管理服務相融合,在小區打造“黨建+”扶貧實體店銷售貧困戶農產品;

合肥太湖新村社區開展“紅色物業”創建,帶動了小區黨員羣衆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

聯合鄉鎮、街道以及社區黨組織,採取單建、聯建、派駐黨建指導員等多種方式,把黨的組織和工作有效嵌入物業企業,着力把小區業委會、物業企業打造成黨領導下的紅色工作隊。

經過一年多時間全力推動,合肥符合黨組織組建條件的住宅小區基本上都成立了黨組織,暫不具備條件的,成立聯合黨組織或選派黨建指導員。截至目前,合肥市物業服務企業已成立165個黨組織,黨組織和登記黨員數量分別增加48.6%和49.6%,黨組織覆蓋率超過15%。

“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企業”

“社區書記工作室”是合肥市蜀山區筆架山街道34個實行物業管理小區的“標配”。

這個工作室主要負責與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合署辦公,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協調解決小區綜合治理有關問題,落實社區黨組織對住宅小區黨建工作兜底管理責任。

小區黨支部優選居民黨員擔任支部書記,指派社區黨委專職副書記擔任小區黨建指導員,推選物業企業負責人任小區黨支部副書記,實現居委會、業委會工作的緊密銜接和有機融合,讓小區治理更加規範、和諧、有序。

合肥在物業行業創建推行了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三位一體”住宅小區議事協調機制,推動小區管理和社區公共事務管理有機結合、良性互動,協商處理物業管理區域有關重大問題,協調問題化解矛盾,實現小區治理由以往單一的物業管理模式向社會綜合治理轉變,形成“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企業”三方聯動的治理和服務體系。

“黨組織領導下的議事協調機制,有效凝聚羣衆,促進化解矛盾,提升小區居民自我管理、自建設施、自謀發展能力,實現黨組織領導下各類組織和廣大羣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物業處處長孫全意認爲,黨建引領提升了住宅小區綜合治理水平,形成了小區治理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

在此基礎上,合肥進一步調整優化了社區網格設置,變多種網格爲基層治理“一張網”,建立網格黨支部,加強網格資源配置,推動公共服務、社會服務等下沉到網格,並建立健全議事會、懇談會等制度,引導駐社區單位、羣團組織、社會組織、轄區居民有序參與,依法依規開展主體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主協商,建立覆蓋廣泛、集約高效社區治理網絡體系。

變“兩張皮”爲“一盤棋”

居民樓裏的電梯壞了,遲遲沒人來修理維護;小區內生活垃圾四處堆放,卻無人問津;物業管理缺乏有效“監管”……城市快速發展中,困擾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小苦惱”,日積月累就容易成爲社區治理的“大難題”。

如何解決小區管理中的“常見病”?

合肥推出了“居委會+物業”小區管理模式,即以社區居委會爲管理主體,在居委會加掛物業管理服務中心牌子,實行人員管理歸居委會、技術管理維護歸物業公司,變“兩張皮”爲“一盤棋”,小區秩序徹底扭轉,走出了一條安置房小區管理的新路子。

推動業主自治管理,是合肥破解住宅小區治理難題的另一個有效途徑。

合肥通過規範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的組建、選舉、決策和運作等關鍵環節,引導和鼓勵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或退休黨員幹部等參與業主委員會工作,力爭業主委員會成員中黨員比例達到50%以上,形成黨組織帶黨員、黨員帶羣衆的小區治理格局。

居委會、業委會成員形成雙向兼職、“交叉任職”機制,探索符合條件的居委會成員通過法定程序兼任業委會成員,業委會成員通過選舉在居委會中任職或擔任兼職委員等多種形式,實現居委會、業委會工作的緊密銜接和有機融合,激活小區治理的“神經末梢”。

“對於住宅小區羣衆來說,大家好比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小區的事有人問、有人幹、有人管,小區的事大家辦,就能讓‘地理’上的‘近’轉化爲‘情感’上的‘親’,才能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區治理良好局面。”

通過黨建引領小區治理,讓黨組織領導小區治理有了“底氣”,讓廣大業主參與小區自治有了“士氣”,讓物業公司開展服務管理有了“心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