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参观过长城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如此低矮漫长的长城,究竟能拦住什么呢?如果真要阻挡什么进入,为什么不修成《冰与火之歌》里绝境长城那般巨耸呢,今天就跟大家唠唠,长城的那些事儿。
正如大家所见,其实长城并不高,多数只是山高而已。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山越高,越险峻,就越没有修筑长城的必要,险峻的高山本身就已经是一堵天然的巨墙了。几百米险峻的高山足以拦截军队和战马的进攻了,还要在山头修建几米高的城墙为什么呢。不过如此,在许多荒漠,甚至沙漠地区也有这种单薄的城墙,这墙这能阻挡大军的进攻,提高自己的运兵速度吗
事实上,游牧民族捣毁长城,趁机进入内陆的例子,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所以如果只从军事上去分析长城存在的意义,并不足以合理的解释长城的存在,毕竟如果不好使的话,后续这么多朝代也不会陆续进行修葺。
其实长城除了显见的军事功能之外,还有一个被人遗忘的重要功能:经济封锁。
· 长城可以重构经济生态,通过把所有的贸易网络收缩到几个关键点上来垄断贸易通道,这样就可以对塞外进行经济打击。· 长城也许经不住大军强攻,但在平时挡住自己的老百姓还是绰绰有余的,只要能有效控制自己人,特别是商人的自由进出,贸易垄断就实现了。· 长城上的关隘变成了网络上的关键点,是控制商业流动的闸门,关闭了关隘就完全封锁了贸易。
这里举个例子,明晚期,明朝政府一边抵御后金的势力扩张,一边对后金关闭互市,对后金进行经济封锁。这一经济手段,曾直接导致努尔哈赤晚期,辽东的米价一度飙升至八两银子一斗,棉布九两一匹,一些本就昂贵的丝绸之类,更是有价无市。
军事手段一般都是以暴制暴,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让敌人失去还击之力,而经济战则要高明的多了,往往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经济战,能够造成敌方的社会动荡,经济萧条,让敌人不敢轻举妄动。这一做法不光古人擅长,如今美国动不动对伊朗、曹县等国家进行的经济制裁,也是同样道理。所以说,如果我们理解了长城的军事作用,再进一步理解其经济作用,就能理解那些低矮的长城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了。
那么也有看官问了,我游牧民族为什么要跟你经商,你封锁你的,我还能饿死?要说饿死倒是不至于,但是草原中的很多物产,例如马匹、牛羊、药材、皮草等在中原都是紧俏的商品,两地售价也十分悬殊。而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酒水、糖、工艺品等也正是游牧民族紧缺的,所以游牧民族也十分愿意用他们眼中不值钱的东西,去中原市场换些珍宝、紧俏物品。更何况,商人眼里无国界,哪里有钱赚,他们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所以这种价格差就催生了贸易移民,大量的商人穿梭于中原和草原之间,寻找这贸易机会。除了这些投机商人之外,草原上的可汗更是大宗商品供货商,可汗能够统治草原,一方面是其军事实力,另一大方面,就是其经济掌控力了。可汗用草原物产换取中原商品,其中一部分自用,剩下的大部分则是分给草原各地大小头领,而众头领再将这些物品分给自己统治的臣民。就这样,臣民和头领们有了收入,才能维系各阶层的服从和支持。
根据清代官方文献《清太宗实录》记载,皇太极在登极大典前后,曾经花费了超过三千匹的丝绸用于赏赐八旗和蒙古王公。这点丝绸在中原算不了什么大手笔,但是对于不产丝绸的辽东地区来说,却可谓是一笔巨额开销了。
战争时期,中原王朝通常会禁止贸易,切断贸易往来。这一举动立即会造成市场商品稀缺的现象,从而推高了商品价格。但是有利可图,就有人铤而走险。因此诞生了那些牛马驼队,这些商人翻越雪山冰原,穿梭于悬崖峭壁,无论如何艰险,都始终阻挡不住这些商人的脚步。如果政府封堵了这条通道,这些商人们就会另寻一条更加隐秘的通道,新的贸易网络还会逐渐自我修复。更有趣的是,政府越是强力封锁,商品价格越高,也就更加有利可图,进而商人们探索冒险的动力也就越强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