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參觀過長城的人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如此低矮漫長的長城,究竟能攔住什麼呢?如果真要阻擋什麼進入,爲什麼不修成《冰與火之歌》裏絕境長城那般巨聳呢,今天就跟大家嘮嘮,長城的那些事兒。
正如大家所見,其實長城並不高,多數只是山高而已。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山越高,越險峻,就越沒有修築長城的必要,險峻的高山本身就已經是一堵天然的巨牆了。幾百米險峻的高山足以攔截軍隊和戰馬的進攻了,還要在山頭修建幾米高的城牆爲什麼呢。不過如此,在許多荒漠,甚至沙漠地區也有這種單薄的城牆,這牆這能阻擋大軍的進攻,提高自己的運兵速度嗎
事實上,遊牧民族搗毀長城,趁機進入內陸的例子,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所以如果只從軍事上去分析長城存在的意義,並不足以合理的解釋長城的存在,畢竟如果不好使的話,後續這麼多朝代也不會陸續進行修葺。
其實長城除了顯見的軍事功能之外,還有一個被人遺忘的重要功能:經濟封鎖。
· 長城可以重構經濟生態,通過把所有的貿易網絡收縮到幾個關鍵點上來壟斷貿易通道,這樣就可以對塞外進行經濟打擊。· 長城也許經不住大軍強攻,但在平時擋住自己的老百姓還是綽綽有餘的,只要能有效控制自己人,特別是商人的自由進出,貿易壟斷就實現了。· 長城上的關隘變成了網絡上的關鍵點,是控制商業流動的閘門,關閉了關隘就完全封鎖了貿易。
這裏舉個例子,明晚期,明朝政府一邊抵禦後金的勢力擴張,一邊對後金關閉互市,對後金進行經濟封鎖。這一經濟手段,曾直接導致努爾哈赤晚期,遼東的米價一度飆升至八兩銀子一斗,棉布九兩一匹,一些本就昂貴的絲綢之類,更是有價無市。
軍事手段一般都是以暴制暴,給敵人以沉重打擊,讓敵人失去還擊之力,而經濟戰則要高明的多了,往往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通過經濟戰,能夠造成敵方的社會動盪,經濟蕭條,讓敵人不敢輕舉妄動。這一做法不光古人擅長,如今美國動不動對伊朗、曹縣等國家進行的經濟制裁,也是同樣道理。所以說,如果我們理解了長城的軍事作用,再進一步理解其經濟作用,就能理解那些低矮的長城所發揮的巨大作用了。
那麼也有看官問了,我遊牧民族爲什麼要跟你經商,你封鎖你的,我還能餓死?要說餓死倒是不至於,但是草原中的很多物產,例如馬匹、牛羊、藥材、皮草等在中原都是緊俏的商品,兩地售價也十分懸殊。而中原的絲綢、瓷器、茶葉、酒水、糖、工藝品等也正是遊牧民族緊缺的,所以遊牧民族也十分願意用他們眼中不值錢的東西,去中原市場換些珍寶、緊俏物品。更何況,商人眼裏無國界,哪裏有錢賺,他們的身影就出現在哪裏。
所以這種價格差就催生了貿易移民,大量的商人穿梭於中原和草原之間,尋找這貿易機會。除了這些投機商人之外,草原上的可汗更是大宗商品供貨商,可汗能夠統治草原,一方面是其軍事實力,另一大方面,就是其經濟掌控力了。可汗用草原物產換取中原商品,其中一部分自用,剩下的大部分則是分給草原各地大小頭領,而衆頭領再將這些物品分給自己統治的臣民。就這樣,臣民和頭領們有了收入,才能維繫各階層的服從和支持。
根據清代官方文獻《清太宗實錄》記載,皇太極在登極大典前後,曾經花費了超過三千匹的絲綢用於賞賜八旗和蒙古王公。這點絲綢在中原算不了什麼大手筆,但是對於不產絲綢的遼東地區來說,卻可謂是一筆鉅額開銷了。
戰爭時期,中原王朝通常會禁止貿易,切斷貿易往來。這一舉動立即會造成市場商品稀缺的現象,從而推高了商品價格。但是有利可圖,就有人鋌而走險。因此誕生了那些牛馬駝隊,這些商人翻越雪山冰原,穿梭於懸崖峭壁,無論如何艱險,都始終阻擋不住這些商人的腳步。如果政府封堵了這條通道,這些商人們就會另尋一條更加隱祕的通道,新的貿易網絡還會逐漸自我修復。更有趣的是,政府越是強力封鎖,商品價格越高,也就更加有利可圖,進而商人們探索冒險的動力也就越強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