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细细品味谢灵运临终前的话,不仅让我感受到诗人最后的那份悲鸣,他谢家本是名门望族,祖父力挽狂澜,退前秦而保东晋,到自己这辈却只能无所事事纵情于山水之间,就算自己有成为君子救国救民的志向,恐怕也没有机会施展了,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谢灵运是有政治追求的,他不是个喜欢混日子的人,因此在被任命为员外散骑侍郎这个闲职的时候,他拒绝了朝廷的任命,他还年轻,还不想养老。

有道是“纵情于山水之间,脱身于俗世之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谈何容易。没有几个人能摆脱自己出身的影响,不管你是接受还是不接受,你的身上都会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印迹,他们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你可以轻视,但别人却不能无视。


今天我要说的这个为自己出身所累的人就是谢灵运,提到谢灵运就不得不提到他的爷爷谢安,就是那位力挽狂澜的东晋重臣,陈郡谢氏的代表人物。


谢安在东晋政坛的影响力不下于曾经的琅琊王氏王导,尽管没达到“王与马共天下”的地步,但是因为和弟谢玄打赢了淝水之战,挫败了前秦苻坚统一天下的计划,而成为东晋世家大族的领袖人物。谢安对于自己的这个孙子谢灵运有很高的评价:

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谓亲知曰:“我乃生瑍,瑍那得生灵运!”——《宋书·卷六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说的直白一点,谢安的意思是我的儿子平庸,但是居然可以生出谢灵运这么有才华的孙子来,真是我谢家之福。

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从叔混特知爱之。——《宋书·卷六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谢灵运的特点很突出,就是能写。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他的文章优美,整个江南就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因为才俊之士都在江南,因此谢灵运的才气可说是天下第一,他的堂叔谢混尤其喜欢他。但是叔叔的喜爱,并没有给谢灵运带来什么好运,可以说他世家大族的出身和谢混侄子的身份,是他最后结局悲惨的根源之一。

袭封康乐公,食邑三千户。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不就。——《宋书·卷六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谢灵运的出身,入仕为官并不是难事,他的起点很高,十八岁的时候就继承了祖父谢安的爵位康乐公。谢灵运是有政治追求的,他不是个喜欢混日子的人,因此在被任命为员外散骑侍郎这个闲职的时候,他拒绝了朝廷的任命,他还年轻,还不想养老。

为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宋书·卷六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他选择了跟随司马德文,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是他选的这位主公并没有给他太多的事情做,行参军也是个没有具体职责的官职,虽然不算是养老但也是个闲职。对于谢灵运,司马德文的态度也是高其位,对于世家大族,司马氏一直都是即用且防。

抚军将军刘毅镇姑孰,以为记室参军。毅镇江陵,又以为卫军从事中郎。——《宋书·卷六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跟着司马德文没有前途,谢灵运便改换门庭,跟从了北府兵名将刘毅。就是那位和刘裕争权的人,在刘毅手下,谢灵运干起了书记员的工作。虽然不是被委以重任,但好歹这次是有点事情做了。

仍除宋国黄门侍郎,迁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卫率。坐辄杀门生,免官。——《宋书·卷六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不久刘毅在与刘裕争权中失败,谢灵运又投靠到了刘裕的门下,这次才算是找到了自己的伯乐。他先后担任了中书侍郎和黄门侍郎两个重要的工作,开始的时候,刘裕也确实准备把这位一直怀才不遇的大才子重用一下,因此谢灵运终于成为了天子近臣。但是谢灵运在这个自己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因为杀死了自己的门生,所以被免官。

人往往成于能力,但败于性格。谢灵运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在文学上的才华绝世无双,但是他偏偏要参与政治,但朝廷只看重他的文人身份,并不打算采纳他的政治主张,这让谢灵运颇受打击。

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宋书·卷六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谢灵运认为自己的政治才能被埋没了,同时又有持才傲物的个性,不拘泥于礼仪和法度的性格,这就导致了在政坛处处碰壁。他的叔叔谢混和徐羡之、傅亮都是刘裕的托孤重臣,但是谢灵运却对徐羡之颇有微词,因此他也被外放为永嘉太守。

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宋书·卷六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谢灵运实际上是看到了君弱臣强的政治局面,对于徐羡之等人的专权提出了质疑,因此才被外放。如果不是有叔叔谢混出面维护的话,恐怕谢灵运人头落地也是可能的。


外放就外放,我还真不想继续看朝堂上的各类丑态了,纵情于山水之间,这不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吗?被压抑的志向和山水赋予他的灵感,让谢灵运这位政治上失意的人,在文学创作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谢灵运的诗作中不仅有山有水,也有自己的志向和情怀,在创作的世界里,我谢灵运就是当之无愧的王者,时代的潮流是由我引领的,普天之下舍我其谁!

在谢灵运的眼里,能被他看在眼里的人不多,曹植就是一个。因此,他曾经这样评价天下之才学之士:

天下之才共十斗,曹子建独居八斗,我得一斗,他人共分一斗。


谢灵运持才傲物的个性是发自于内心的骄傲,他一生都在矛盾中挣扎,一方面是可以将一切都放下,做个纵情于山水之间的隐士,一方面是追慕爷爷谢安建立的丰功伟绩,不想辱没了谢氏门庭,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的愿望。但是从东晋到宋,那个在朝堂上高坐的人都只把他看成是一个文人,从来都不会对他的政治诉求有所关注。和谢灵运在一起,谈论的全是诗词歌赋,动听的文章,秀美的山水,哪里知道谢灵运的内心每一次都在饱受煎熬。

无视带来了蔑视,谢灵运开始放诞不羁,开始浪迹形骸,开始玩世不恭。在这种日子里一天天走向自己的人生重点,当世人都无法继续忍受他的存在,他的目的达到了,他不是肆无忌惮、有恃无恐,而是心如死灰不贪恋凡尘。

有司又奏依法收治,太祖诏于广州行弃市刑。——《宋书·卷六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宋文帝刘义隆也终于无法忍受谢灵运这个才子了,这也就意味着谢灵运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

临死作诗曰:“龚胜无余生,李业有终尽。嵇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凄凄凌霜叶,网网冲风菌。邂逅竟几何,修短非所愍。送心自觉前,斯痛久已忍。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泯。”——《宋书·卷六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细细品味谢灵运临终前的话,不仅让我感受到诗人最后的那份悲鸣,他谢家本是名门望族,祖父力挽狂澜,退前秦而保东晋,到自己这辈却只能无所事事纵情于山水之间,就算自己有成为君子救国救民的志向,恐怕也没有机会施展了,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