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對德作戰中,可謂是將“大炮兵主義”發揮到了極致,僅僅一個柏林戰役,蘇軍就動用了超過四萬門火炮,火力密度最恐怖的時候甚至在2小時之內打光了2000火車皮的炮彈。在最後攻佔帝國總理府大廳時,蘇軍甚至將有着“斯大林之錘”雅號的203毫米口徑B-4榴彈炮直接推到距離目標只有兩三百米的地方平射,用8英寸炮彈將德軍炸得懷疑人生。
在柏林前線的“斯大林之錘”
師承蘇軍的我國自然也想將這種“大炮兵主義”也學到手。在朝鮮戰爭中,志願軍可謂是喫了炮兵火力不足的大虧。以上甘嶺戰役爲例,當時志願軍參戰的各種火炮(山炮、野炮、火箭炮、迫擊炮)一共541門,做到了在3公里的防禦正面每公里密度達到172門,這已經算志願軍相當猛烈的火力了,然而這麼強大的火力密度還是連美軍的三分之一都沒有,雙方炮戰時志願軍完全被美軍壓制。三年朝鮮戰爭打下來,中國軍隊可謂是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懼症”,從此走上了瘋狂發展炮兵的道路,並且一發不可收拾到今天。
63式107毫米火箭炮
關於一些很出名的中國火炮,比如66式152毫米榴彈炮,59式130毫米加農炮,PLZ-05等等在此不再贅述,反倒是一款知名度不是很高的小火箭炮在國際軍火市場廣受好評,它就是63式107毫米12管火箭炮。這玩意外形簡陋不堪,如果粘上泥漿遠看還以爲它就是農具,跟所謂高科技更是無關,然而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堪稱火炮界的AK-47!
簡易發射過程
63式107毫米火箭炮研製開始於1958年,由我國第五機械工業部847長負責,1963年正式定型列裝我軍部隊。該炮全長2.5米,寬度1.2米,高度2米,重量含炮架613公斤,行軍狀態更是隻有385公斤!兩三個人拖着就能滿地跑。更喪心病狂的是,這玩意的火箭彈在必要時刻,將炮彈放在地上對準目標,用幾節電池和兩根導線就能讓炮彈飛向敵人!
在我軍編制中,63式主要屬於團直屬的支援火力,一般團會擁有6具該炮,在某些步兵師中爲了增強近戰支援火力,會配備18具63式。
該炮列裝之後,除了給我軍自用之外(至今我軍還有這種炮在服役,用於訓練),還大量出口或援助給我國友好國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支援越南抗美鬥爭時,越南人用該炮炸的美國人懷疑人生,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時,大量63式107毫米火箭炮被提供給阿富汗游擊隊員,不知道多少蘇聯軍人死在了該炮的火力打擊之下!
63式在中東
由於63式結構簡單,對於生產工藝沒有高要求,再加上這東西雖然輕,但是齊射火力異常猛烈,在最多9秒之內就可以打完一輪齊射,暴露目標之後兩三個人拖着就能跑,因此受到很多國家歡迎,在今天的中東,仍然有大量63式活躍在戰場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