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请闭眼”、“反水”、“查杀”、“对跳”……

“狼人杀”的黑话。这款极具娱乐性与策略性的聚会游戏从上世纪90年代末便传入国内,真正地走红是一直到前几年才开始——这种爆炸式的火爆少不了一些综艺节目和直播的功劳。

“狼人杀”游戏由8~12人进行组合,外加一名场外主持人,分为狼、神、民三大阵营,狼人和村民为对立阵营,神职则通过特殊技能帮助村民找出并查杀狼人,最终屠城的一方获取胜利。

“狼人杀”与国外版本大有出入,玩法战术和玩家心态不同,包括衍生出来的其他游戏作品也都略有差异。这一切还要从“狼人杀”游戏的起源说起。

“狼人杀”和“杀人游戏”的纠葛

“农药”,都能看出一些历史神话的痕迹。“狼人杀”自然脱离不了“狼人”和“杀人游戏”,既取自于前者的故事背景,又保留了后者的玩法形式,可以说有着强IP的加持才使得“狼人杀”从众多“杀人游戏”中脱颖而出。

“狼人杀”虽然有欧洲传说的故事痕迹,但最初的模型和起源却借鉴于俄罗斯的“Mafia”(直译为黑手党)。“Mafia”是由前苏联的一名心理学教授德米特里·大卫杜夫为吸引年轻人对心理学的兴趣而设计的社交游戏,随后传入到欧洲各地区逐渐演变和流行起来。之后一名法国人菲利普结合Mafia与狼人故事设计出《米勒山谷的狼人》。

“杀人游戏”的竞技性,《米勒山谷的狼人》更多体现的是娱乐性,依靠对话交流进行身份辨别,场面比较和谐。由于节奏比较缓慢,发言时间没有限制,便由此衍生出了快节奏的狼人游戏——《一夜终极狼人》(<One Night Ultimate Werewolf>)。

“狼人杀”

“狼人”,而国内则称之为“狼人杀”,从名称来看国内的玩法就更具攻击性和竞争性,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国内“狼人杀”甚至被称为村规版本,众多的DIY角色和规则,适合本土文化的社交风格都让这款游戏成为了“国产”。

“捏七”“撇八”“勾九”party怎么变成一场“辩论会”?此外像加入“狼人杀”的外国小伙伴一定会莫名其妙。

“狼人杀”游戏的火爆,各种以此为IP的手游也不断被开发出来,光是线上手游“狼人杀”就有诸多版本。宣称国内唯一授权的正版《狼人杀》、腾讯出品的《饭局狼人》以及模仿

“狼人杀”后的本土游戏还要属《狼人对决》。

CCG卡牌手游,与其说借鉴不如称为致敬。因为这款《狼人对决》除了沿袭“狼人杀”的阵营规则设定外,完全不同于市面上的“狼人杀”游戏。

solo模式,无需凑人数和轮流发言。玩家以策术师的身份进行卡牌收集、搭配和策略对抗,每位玩家都会有狼、神、民三大阵营的卡牌,通过自行搭配完成对敌方狼人卡牌的查杀。

TapTap上的评价十分优秀。

“狼人杀”也完全不同。“狼人杀”不论是线下面杀还是线上语聊,都有狼人和村民的相对势力,即任何一方都有获胜的机会;《狼人对决》作为一款单人对决手游,如何快速查杀敌方所有狼人成为获胜的唯一条件。

3月份的“侦查”与“攻击”能力,两种机制

“狼人杀”的授权正版、还是跟风版、抑或致敬版,诸如此类的“改编”其实还是东西方文化与游戏市场的选择。游戏自身的内容、玩法、规则、设定等也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文化体系、社交方式、语言风格,以至于性格差异等都会影响着游戏自身的传播和发展。

“狼人杀”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