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腹使者見了趙奢,說:瘀與那個地方,秦軍很快就攻下啦,如果你來救它,能夠戰勝秦國的軍隊嗎。趙奢說,去救韓國的瘀與,道險路窄,的確不利於大軍行動。

大家好,我們的永仁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秦國強盛,先後派兵攻佔楚、魏兩國多個城池屬地,新設了幾個郡縣,派了官吏進行管理。而後,乘其勝威,秦王又派大將胡傷,率領大軍進攻韓國,直逼瘀與城。情勢危急,韓釐王派遣使者到趙國請求救。
秦國已經將向瘀團團圍困,志在必得。接韓王的請救的信,趙惠王同大臣商議,救還是不救。國相吝相如,大將廉頗,還有樂毅,三位都是上卿,吝相如敢於直面秦王,橫眉怒目。廉頗與樂毅都是久經戰陣的名將。然而,三人卻是不主張發兵去救韓國,理由是:向瘀與那個地方去,道路非常狹窄,又多有險處,非常不利於大軍行動,去救,則風險很大。
因之,不宜前往那裏去救韓國。平原君趙勝則是另一種意見,他說:韓趙兩國,互爲鄰居,現在韓國危險,如果不去救韓國,秦國軍攻破韓國後,必然會轉過身來攻打趙國。趙惠王聽了,猶豫不決,看到趙奢低頭不語,就問起他來,叫他發表意見。趙奢說,去救韓國的瘀與,道險路窄,的確不利於大軍行動。但是,這種不利,對我對秦,都是一樣的。我們去那兒有風險,秦軍去那兒也有隊險,都是走同樣的的路徑嗎。趙王聽了,就決定讓趙奢率大軍五萬,前往瘀與,去救韓國。
趙奢率領大軍,自東門出兵,走到離邯鄲三十里的地方,便叫大軍紮營,不再前行。並且下令,如有說軍情方面事情的,斬。意思很明確,就是不管什麼人,是將官還是兵士,誰都不許議論當前的軍情。有一個兵士聽到秦兵攻向瘀與情況,秦軍攻城非常激烈。就進帳報告,趙奢以違抗軍令,斬首示衆。聽到這樣的事情,誰還敢說軍事方面的事情呵?根據軍令,天天就是加固營壘,一住就是二十八天。完全就是一幅鞏固大營的畫面,那兒像是要上陣打仗的樣呵。
秦將胡傷,聽說趙國發兵前來救韓,急忙準備同趙國打仗,卻是二十多天過去了,不見趙國軍隊一兵一卒,覺得奇怪,就派人前去打探。探子回來回報說:趙國真的派兵了,領兵大將叫趙奢。但是,大軍出城三十里,就紮在那裏不走啦。胡傷聽了,心下疑惑,既是來救韓國,怎麼離得遠遠的就駐軍不走了呢?於是,又就派心腹使者,持了戰書,直進趙國軍營,去見趙奢。心腹使者見了趙奢,說:瘀與那個地方,秦軍很快就攻下啦,如果你來救它,能夠戰勝秦國的軍隊嗎?如果你覺得能打敗我們秦國,我們主帥說了,請你就趕快過去,排兵佈陣,進行決戰。趙奢笑着,對使者說:我們國君感到鄰國來求救,所以,派我率軍預做準備,僅僅是準備而已。其實,我又不是不知道,秦軍那麼強大,我能戰勝秦軍呵,所以,出了邯鄲城,我就在這兒紮下營來。趙奢設宴,熱情招待使者,又領着他在營房周圍去看,到處都在加固壁壘,並無動槍動刀的動靜。
使者回去以後,就把看到的情況,一一告訴給胡傷。胡傷一聽,認爲,趙國軍隊走到那兒就不再進軍,而是高牆壁壘,顯然,那是在加固自己的營地,並沒有真正想同秦國打仗。於是,就把提防趙軍的心思放下啦。一門心思,專注圍攻韓國瘀與。
疑兵,麻脾秦軍,趙奢的目的達到了。秦使走後三天,趙奢估計,秦國的那一位使應該回去了,而且,一定把這裏的情況回報了。於是,就召集將士,從大軍中挑選出射箭能手一萬名,組成先鋒部隊,大軍在後,無聲無息,晝夜兼程,連着走了二天一夜,才叫大軍停下來,安下營地。稍得休息,突然對趙軍發起攻擊,秦軍大敗,韓圍遂解。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