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有着“陸地之王”的稱呼,在二戰時期它在鋼板製造、焊接技術上就有了很大的成績。一直以來提到坦克,人們首先就會聯想到發射的火炮威力、打擊精確度等等,思考深度的就可能是關於坦克的發動機功率或者裝甲材料厚度等等,但是很少人會聯想到鋼鐵焊接和裝甲鋼。

其實,裝甲鋼和焊接技術也是坦克的一個重點關注板塊。二戰時期,有國家將坦克的鋼板厚度做到了100到150毫米之間,這個要求對於基礎的鋼鐵工業來說是十分嚴格的,因爲坦克採用的鋼板的要求本身就比較嚴格,坦克採用的鋼板在延伸性有很高的要求,爲了這個目標就需要加入特殊的金屬元素。

在戰爭中,坦克是大國的必備武器,因此對待坦克所採用的鋼板焊接上也將機械焊接推入了進來。

當時的大國蘇聯在坦克採用鋼鐵技術上就面臨着一個問題,那就是在追求坦克產量、將生產流程簡單化上面臨着困境。

舉個例子,蘇聯在二戰後期研究出來的JS3式坦克就出現了鋼鐵焊接問題,JS3式坦克重量達到了46噸,爲了有更好的防護力,對於焊接技術就提出了新的挑戰,在當時,JS3式坦克的鋼板厚度達到了110毫米,其實這已經是當時蘇聯的最高水平了。

在沒有發現JS3式坦克鋼板問題以前,JS3式坦克就已經生產出了近400輛。但是很快,接收到這批坦克的部隊就發現了這批坦克還沒有使用多久就有了鋼板開裂的現象,並且這400輛坦克中,出現這樣情況的接近三分之二,這些裂縫大都出現在焊線的周圍,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坦克的整個焊線都開裂了,更要命的是有些裂縫出現在了鋼板的中心位置。

因此,即使鋼板厚度幾乎就是當時最完美的坦克,面對如此糟糕的焊接技術使得這批坦克全部成爲了廢品,其中出現在蘇聯近衛重型坦克第60團中的一架JS3式坦克更是超乎了當時人們的想象:這架JS3式坦克身上出現了大約100條的裂縫,它的發動機的支架都有些“搖搖晃晃”,這樣的坦克的確是十分差勁的,如果這樣的坦克用到了戰場上,那麼勝負不難區分。

後來,JS3式坦克被軍工廠緊急叫停,已經生產出的近400輛坦克全部收回軍工廠進行重造,在這400輛的坦克中,有近八分之一的坦克幾乎報廢,完全沒有再次利用的價值。這些報廢的坦克,按照當時的市場價估計大約價值500萬盧布,也就是當時的1200萬美元,這筆金額在今天來看,相當於是12億的人民幣。

在這次事故中,最終的調查結果是當時的工藝技術達不到目標,其中在這次事件中有大約60人因爲是直接負責人受到處罰,但這60雖說是名義上的責任人,但是究其根本還是因爲當時的技術跟不上時代的要求,並非是人爲因素。

這些JS3式坦克被收回軍工廠回爐重造以後,又再次出現在了1945年德國柏林的多國閱兵儀式上,不過當時的很多人們都覺得JS3式坦克十分威風,在這次的多國閱兵式上,它也以著名的工藝技術而在全球聞名,不過之前的那件事彷彿也已經消失了。

不過,雖然後來的JS3式坦克雖然成爲了合格品,但是蘇聯的坦克鋼鐵焊接和鋼板材質問題一直備受爭議,作爲全球的影響力巨大的大國,蘇聯的水平都達不到要求。由此可見,對於坦克來說,鋼板的材質和焊接技術是十分重要的。(虎)

相關文章